您当前所在位置:
88好学网范文常识教案大全历史教案七年级历史教案清朝的文化(三)文学和艺术的发展» 正文

清朝的文化(三)文学和艺术的发展

[10-20 23:39:47]   来源:http://www.88haoxue.com  七年级历史教案   阅读:680

概要:2.简述诗界革命的背景、代表人物及其作品的内容特色。(板书)三、京剧的形成1.清代中后期北京剧坛盛况京剧是在广泛吸取融合地方戏剧精华的基础上适应北京观众的爱好的而形成的表演艺术。清朝中后期,北京为戏班荟萃之地,各种地方戏,如:昆曲、徽剧、秦腔、汉调等先后进京,纷纷献艺。当时,在北京的舞台上,出现了百花争艳的局面,各剧种在竞争中互相观摩,取长补短,适应了北京观众的需要,为京剧产生提供肥沃土壤。(板书)2.徽剧、汉调合流和京剧的形成乾隆五十年,四大徽班进京,为乾隆帝祝寿,以后长期在京演出,稍后,湖北汉调也进京。19世纪中期,徽班班主程长庚和汉剧演员同台演出,把徽汉等调熔为一炉,构成新的表演艺术,初步形成了京剧,程长庚可以说是京剧的开山祖师。后来,艺名叫“小叫天”的谭鑫培在继承程腔的基础上,又借鉴其它唱腔的长处,创造了一种细腻婉转,略带伤感的谭腔,成为一代宗师,京剧形成后,很快风靡一时,成为“国剧”,并以其精湛的艺术形式,在世界剧坛上独树一帜,为各国观众所倾倒。(板书)四、清代的绘画阅读小字。提问:1.清代国画成就最大的是哪个时期?当时主要的画家有哪些?朱耷、石涛的画有何

清朝的文化(三)文学和艺术的发展,标签:七年级历史教案大全,http://www.88haoxue.com

2.简述诗界革命的背景、代表人物及其作品的内容特色。

(板书)三、京剧的形成

1.清代中后期北京剧坛盛况

京剧是在广泛吸取融合地方戏剧精华的基础上适应北京观众的爱好的而形成的表演艺术。

清朝中后期,北京为戏班荟萃之地,各种地方戏,如:昆曲、徽剧、秦腔、汉调等先后进京,纷纷献艺。当时,在北京的舞台上,出现了百花争艳的局面,各剧种在竞争中互相观摩,取长补短,适应了北京观众的需要,为京剧产生提供肥沃土壤。

(板书)2.徽剧、汉调合流和京剧的形成

乾隆五十年,四大徽班进京,为乾隆帝祝寿,以后长期在京演出,稍后,湖北汉调也进京。19世纪中期,徽班班主程长庚和汉剧演员同台演出,把徽汉等调熔为一炉,构成新的表演艺术,初步形成了京剧,程长庚可以说是京剧的开山祖师。后来,艺名叫“小叫天”的谭鑫培在继承程腔的基础上,又借鉴其它唱腔的长处,创造了一种细腻婉转,略带伤感的谭腔,成为一代宗师,京剧形成后,很快风靡一时,成为“国剧”,并以其精湛的艺术形式,在世界剧坛上独树一帜,为各国观众所倾倒。

(板书)四、清代的绘画

阅读小字。提问:

1.清代国画成就最大的是哪个时期?当时主要的画家有哪些?

朱耷、石涛的画有何特色

2.“扬州八怪”指的是哪些人?他们的画有何特色?

3.清代末年任伯年、吴昌硕的画内容和特色是什么?

4.清代哪些地方的民间画最为有名?

(板书)五、学堂乐歌和近代体育

(请学生课下阅读)



《清朝的文化(三)文学和艺术的发展》出自:www.88haoxue.com网

上一页  [1] [2] 


Tag:七年级历史教案七年级历史教案大全教案大全 - 历史教案 - 七年级历史教案
》《清朝的文化(三)文学和艺术的发展》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