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88好学网教育学习大全学习方法历史知识高中历史主观题解答分类指导» 正文

高中历史主观题解答分类指导

[10-20 23:58:16]   来源:http://www.88haoxue.com  历史知识   阅读:68380

概要:[参考答案]相同点:①在党面临严重的困难局面时召开。(比较点)前者召开时,党和红军面临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后者召开时,党和人民面临建国以来最严重的挫折。(对比较点的说明)②及时纠正“左”倾错误,确立了正确领导核心。(比较点)前者纠正了军事上、组织上的“左”倾错误,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新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后者果断停止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方针,在事实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对比较点的说明)③实现了历史性的转折。(比较点)前者是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使党和红军转危为安;后者是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新时期的标志。(对比较点的说明)不同点:①党所处的地位不同。前者党处于被围追堵截的境地;后者党处于执政地位。②面临的直接任务不同。前者面临的是军事问题,后者面临的是经济建设问题。联系:两次会议的思想路线都是实事求是,是一致的。讲解:(1)确定命题宗旨。两次会议在党的历史上都具有“转折”意义,这在教材中是有明确表述的。把这两次会议进行比较就是突出这一

高中历史主观题解答分类指导,标签:历史知识集锦,http://www.88haoxue.com
  [参考答案]
  相同点:①在党面临严重的困难局面时召开。(比较点)前者召开时,党和红军面临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后者召开时,党和人民面临建国以来最严重的挫折。(对比较点的说明)
  ②及时纠正“左”倾错误,确立了正确领导核心。(比较点)前者纠正了军事上、组织上的“左”倾错误,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新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后者果断停止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方针,在事实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对比较点的说明)
  ③实现了历史性的转折。(比较点)前者是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使党和红军转危为安;后者是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新时期的标志。(对比较点的说明)
  不同点:①党所处的地位不同。前者党处于被围追堵截的境地;后者党处于执政地位。
  ②面临的直接任务不同。前者面临的是军事问题,后者面临的是经济建设问题。
  联系:两次会议的思想路线都是实事求是,是一致的。
  讲解:(1)确定命题宗旨。两次会议在党的历史上都具有“转折”意义,这在教材中是有明确表述的。把这两次会议进行比较就是突出这一意义,题目要求指出两次会议的思想路线有何联系?实际就是找出两次会议能实现转折的原因。因此,命题宗旨就是说明两次会议的转折意义,并找出其实现转折的原因,而最终是要说明党具有发展与建设自己的能力。(2)确定比较方向或内容。说明转折要从会议召开时面临的问题、会议与实现转折相关的内容、会议所产生的影响等几个方面进行比较。(3)比较点确定与表述。相同点:就前面确定的几个方面的具体内容而言,很难说相同,但它们具有共同的特征:背景:面临困难或危机;内容:纠正错误的,确立正确的;作用:实现转折。题目要求指出两次会议的思想路线有何联系,实际上还是找相同点,而且是对说明命题宗旨不可缺少的一个相同点。不同点:一个是处于革命时期,一个是处于建设时期;一个是面临军事问题,一个是面临经济建设问题。本题所比较的几个相同点对说明命题宗旨的作用是比较明确的,那确定这两个不同点有什么作用呢?在不同的环境下,面对不同的问题,党都能实现自身的转变,说明党具有建设自己、完善自己的能力,如今党也一定能不断加强自身建设,提高执政能力。
  只记方法不练习,纸上谈兵无意义。提高水平靠实战,给你几题练一练。
  (原创•中)2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唐代的长安是国际性大都市,旅居的波斯人、突厥人、中亚人、日本人、非洲人都有很大数目。大量异邦客人的涌入,带来了他们的文化,一时间长安、洛阳两京毛毳腥膻,胡气氤氲,“长安胡化极盛一时”。唐诗人元稹有精彩的描写:自从胡骑起烟尘,毛毳腥膻满咸洛。女为胡妇学胡妆,伎进胡音务胡乐。火凤声沈多咽绝,春莺啭罢长萧索。胡音胡骑与胡妆,五十年来竟纷泊。
  材料二1793年,乾隆皇帝在致英国国王的信中说:“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借外夷货物以通有无。特因天朝所产茶叶、瓷器、丝帛为西洋各国必需之物,是以加恩体恤,在澳门开设洋行,俾(使)日用有资,并沾余润。”
  材料三鲁迅说:“汉唐虽也有边患,魄力究竟雄大,人民具有不至于为异族奴隶的自信心,或者竟毫未想到。凡取外来事物的时候,就如将彼俘虏来一样,自由驱使,毫不介怀。一到衰弊陵夷之际,神经可就衰弱过敏了,每遇外国东西便觉得彼来俘我一样,推拒惶恐,逃避退缩。”
  请回答:
  (1)材料一所指的“胡化”指什么?它对唐朝经济文化的发展造成了什么影响?试举一例说明。
  (2)材料二表明了乾隆皇帝的什么心态?在这一心态影响下清朝采取了什么对外政策?这一政策对中国的历史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
  (3)材料三中鲁迅认为唐朝与清朝采取不同对外态度与政策的原因是什么?
  2.从19世纪晚期到20世纪晚期,美中两国先后成为世界上最有影响的国家,其影响力的提高,是以经济大发展为前提的,两国经济发展都是由于在较好的利用外部条件的同时,又对内部进行了成功的调整,据此回答以下问题:
  (1)美国在近百年的经济发展中,有两次重大的生产关系调整。这两次重大的生产关系调整是哪两次?各有何作用?
  (2)20世纪中晚期,中国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有两次成功的生产关系调整,是哪两次?各有何作用?
  (3)中美两国在推动经济发展的措施中有何异同?
  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议会颁布的圈地法令与日俱增。……1679年颁布的《人身保护法》,使公民的人身自由得到保障。……1660年,一些学者已创立了皇家学会,……伦敦成了欧洲的科技活动中心和近代实验科学的发源地。丹尼斯?帕平……的实验对蒸汽机的发明起了重大作用。……1750年后,英国人口急剧增长。……而这期间的农业人口,却由工业革命前占总人口的75%,下降到1801年的35%。
  史仲文《世界近代中期经济史》
  材料二通过机器进行的资本自行增殖,同生存条件被机器破坏的工人人数成正比。……在这些织布工人中,许多人饿死了,许多人长期地每天靠2又1/2便士维持一家人的生活。与此相反,英国棉纺织机在东印度的影响却是急性的。1834至1835年东印度总督确认:“这样的灾难在商业史上几乎是绝无仅有的。织布工人的尸骨把印度平原漂白了”。
  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
  材料三英国是蒸汽机的故乡,……可是煤烟带给英国的灾难是将房屋……树木、雕塑、桥梁一切都熏成黑色,就连泰晤士河也不例外。……伦敦的烟雾中毒事件也是开世界纪录之先……
  徐刚《世纪末的忧思》

上一页  [1] [2] 


Tag:历史知识历史知识集锦学习方法 - 历史知识
》《高中历史主观题解答分类指导》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