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求出总电阻;也可利用I总=I1+I2,再用欧姆定律求出,求出。本题(2)总电阻为48Ω。 六、常规题会做,变式题易错 例:复习中出示如下练习:在探究“电压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时,更换阻值不同的电阻后,为保证不同阻值两端的电压相同,我们要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设电源的电压不变,当取下阻值较小的电阻,换接入阻值较大的电阻,若不移动滑片,那么电阻两端的电压较前一次怎样变化?能否利用欧姆定律加以说明。 学生推导中,由电路的整体变化来推导其中的部分电路的变化易混淆,说不变的、说变小的、说变大的都有。问题在于由整体反过来倒推部分出现思路上的混乱和障碍。本题的解决思路是:换接入较大电阻,导致: 所以,接入较大的电阻后,若不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电阻两端的电压较前一次的要大。 七、静态的题会做,动态变化的题易错 例、如图,电源电压为9V,R1=7Ω,滑动变阻器R的最大阻值为30Ω,若电流表采用0—0.6A量程,电压表采用0—3V量程,为了不使电流表、电压表损坏,求滑动变阻器接
欧姆定律及其应用中常见的错误类型,标签:八年级物理教学设计模板,http://www.88haoxue.com
求出总电阻;也可利用I
总=I
1+I
2,再用欧姆定律求出,
![]()
求出。本题(2)总电阻为48Ω。
六、常规题会做,变式题易错
例:复习中出示如下练习:在探究“电压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时,更换阻值不同的电阻后,为保证不同阻值两端的电压相同,我们要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设电源的电压不变,当取下阻值较小的电阻,换接入阻值较大的电阻,若不移动滑片,那么电阻两端的电压较前一次怎样变化?能否利用欧姆定律加以说明。
![]()
学生推导中,由电路的整体变化来推导其中的部分电路的变化易混淆,说不变的、说变小的、说变大的都有。问题在于由整体反过来倒推部分出现思路上的混乱和障碍。本题的解决思路是:换接入较大电阻,导致:
所以,接入较大的电阻后,若不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电阻两端的电压较前一次的要大。
七、静态的题会做,动态变化的题易错
例、如图,电源电压为9V,R
1=7Ω,滑动变阻器R的最大阻值为30Ω,若电流表采用0—0.6A量程,电压表采用0—3V量程,为了不使电流表、电压表损坏,求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阻值的范围。
![]()

本题除部分优生能顺利完成外,绝大部分同学都有顾此失彼的现象;另外凡是有变化范围等动态的问题,基础较差的同学普遍感到头痛。本题中两表都要兼顾,同时加以考虑,因此有
8Ω≤R
P≤30Ω
![]()
14Ω≤R
P≤30Ω
所以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范围是14Ω≤R
P≤30Ω。
跟进训练
1、由公式I=UR变形得到电阻的计算公式
![]()
,关于这个公式的理解,正确的是( )
A、电压越大,电阻越大 B、电流越大,电阻越大
C、电阻跟电压成正比,跟电流成反比 D、电阻等于电压跟电流的比值。
2、把阻值分别为4Ω和6Ω的电阻串联在一个电压不变的电源上,电路中的电流为1.2A,如果将它们并联接在同一电源上,则干路中的电流是( )
A、2A B、3A C、4A D、5A
3、在研究“一定电压下,导体上的电流与导体电阻关系”时,电路如图所示,电源电源恒为3V,滑动变阻器上标有“15Ω,1A”字样,在AB间先后接入不同阻值的电阻R,移动滑片P,使电压表示数为1.5V,读出电流表的示数,当20Ω的电阻接入AB间时,电压表示数始终无法达到1.5V,其原因可能是( )
A、20Ω的阻值太小 B、电源电压3V太高
C、滑动变阻器阻值太小 D、控制的电压1.5V太高
![]()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Tag:八年级物理教学设计,八年级物理教学设计模板,教学设计 - 物理教学设计 - 八年级物理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