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88好学网教育学习大全教学设计历史教学设计八年级历史教学设计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教案» 正文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教案

[07-17 21:16:58]   来源:http://www.88haoxue.com  八年级历史教学设计   阅读:68851

概要: [教师讲解]1949年10月2日,中国和苏联建交。苏联是第一个承认并与新中国建交的国家。图为毛泽东主席亲笔签署、周恩来总理兼外长副署的中国首任驻苏联大使王稼祥的国书。这是新中国的第一份国书。 1949年12月16日中午12时,毛泽东抵达莫斯科。6个小时之后,斯大林在克里姆林宫会见了他,并与他举行正式会谈。会谈开始不久,斯大林就问:“你这次远道而来,不能空手回去,咱们要不要搞个什么东西?”毛泽东爽快地回答:“恐怕是要经过双方协商搞个什么东西,这个东西应该是既好看,又好吃。” “这个东西”其实指的就是两国之间应该签订一个新的条约。毛泽东急于到苏联来的目的,也正为了“这个东西”。经过一段时间的谈判,1950年2月14日,中苏两国政府正式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关于中国长春铁路、旅顺口及大连的协定》以及《关于苏联贷款给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协定》等文件。 中苏两国政府正式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根据这些协定,苏联同意放弃在中国的特权,将长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教案,标签:八年级历史教学设计模板,http://www.88haoxue.com
    [教师讲解]1949年10月2日,中国和苏联建交。苏联是第一个承认并与新中国建交的国家。图为毛泽东主席亲笔签署、周恩来总理兼外长副署的中国首任驻苏联大使王稼祥的国书。这是新中国的第一份国书。
    1949年12月16日中午12时,毛泽东抵达莫斯科。6个小时之后,斯大林在克里姆林宫会见了他,并与他举行正式会谈。会谈开始不久,斯大林就问:“你这次远道而来,不能空手回去,咱们要不要搞个什么东西?”毛泽东爽快地回答:“恐怕是要经过双方协商搞个什么东西,这个东西应该是既好看,又好吃。”
    “这个东西”其实指的就是两国之间应该签订一个新的条约。毛泽东急于到苏联来的目的,也正为了“这个东西”。经过一段时间的谈判,1950年2月14日,中苏两国政府正式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关于中国长春铁路、旅顺口及大连的协定》以及《关于苏联贷款给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协定》等文件。
    中苏两国政府正式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根据这些协定,苏联同意放弃在中国的特权,将长春铁路的一切权利和财产无偿移交中国政府,苏联军队从旅顺口撤走,大连的行政由中国管辖。
    毛泽东在苏联参加了一系列活动,受到了热烈欢迎。12月21号,为庆贺斯大林七十岁生日,在苏联大剧院举行了隆重的会议。出席会议的有许多外国共产党领导人,毛泽东在会上致了祝词。
    毛泽东的这次访苏之行,使中苏两国关系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缔结,对于保障中国的国家安全,推动和加速中国国民经济的恢复发展与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都产生了重大影响。
    [教师引导]请同学们根据课本上相关内容,结合自己的观点来理解《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的意义。
    [学生回答]在新中国展开积极的外交活动,与苏联等17 个国家建立外交关系的同时,以大洋对岸的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却对新中国采取了敌视的态度,实行外交孤立政策,不与中国建交,并对中国沿海实行封锁。因此,《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缔结,对于保障中国的国家安全,推动和加速中国国民经济的恢复发展与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具有重要的意义。
    [教师过渡]独立自主,是新中国外交政策的一大特征,新中国的外交政策的确立,有一个逐步成熟的过程,刚开始主要以“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为主要方针,后来随着形势的变化,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新中国发展与其他国家友好关系的准则。那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如何提出来的呢?它的提出,对于新中国的外交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呢?下面我们就来学习这个问题。
    [板书]3.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教师引导]请同学们看课本上相关内容,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的过程。
    [学生看书]……
    [教师讲解]新中国成立伊始,由于欧美等国对我国实行封锁,使我们不得不采取“一边倒”的外交政策,与世界大部分国家隔绝。然而当我国于1954 年首次步入国际舞台,就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以及周恩来总理的外交魅力,征服了世界,为中国赢得了极高的声誉。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表已经40周年,万隆会议也过去了39年,但五项原则和万隆精神的生命力是永存的。在国际关系史上是伟大的创举,在新中国外交史上则是辉煌的一页,对于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指导各国关系起到了重要的历史作用,并且仍然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1954年,中国政府同印度和缅甸政府分别发表联合声明,确定以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作为指导相互关系的基本准则,从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宣告诞生。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时代要求的产物,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毛泽东和周恩来等我国领导人,在新的历史时期首创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新中国即将诞生时,毛泽东同志就在一系列文章中反复论述了新中国同各国建交的原则。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50年代初期,毛主席还多次强调,中国愿意同一切国家包括美国和平共处。从新中国成立到1953年,我国同19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其中7个是邻国。周恩来总理是新中国外交的参与决策者和直接领导者,遵循毛泽东的上述思想和决策,总结建国后的外交实践和国际关系史经验,1953年底首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3年9、10月间,中印两国总理通过外交途径商定,双方政府代表就解决中国西藏地方同印度的关系问题12月在北京开始谈判。12月31日下午1时,周总理在中南海西花厅接见以驻华大使赖嘉文为团长的印度政府代表团。周总理在友好的气氛中恳切地说:“我们相信,中印两国的关系会一天一天好起来。某些成熟的悬而未决的问题一定会顺利地解决的。新中国成立后就确定了处理中印两国关系的原则,那就是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和和平共处的原则。”赖嘉文代表印方当即表示完全同意周总理提出的五项原则。
    [教师强调]中国和印度是亚洲的两个大国,又是近邻。两国都遭受过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的长期侵略和压迫,印中两国人民通过坚持不懈的斗争都取得了独立。新中国成立后,印度是第一个和中国建交的非社会主义国家。中印两国取得独立的方式不同。建国后采取的政治和社会制度也不同。特别是西方殖民主义造成的中印之间一些历史遗留问题阻碍了两国关系的发展。中国曾多次表示两国间的问题可以在和平共处原则上通过谈判解决。这一次印度代表团到北京,经过4个月的充分协商,双方于1954年4月29日达成并签订了《中印关于中国西藏地方和印度之间的通商和交通协定》。周总理提出的五项原则写进了该协定的序言,成为指导两国关系的准则。
    这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第一次写进国家与国家之间签署的正式文件。同年6 月,周总理在日内瓦会议休会期间访问了印度、缅甸。10月19日至26日,毛主席3次会见来访的尼赫鲁,12月,毛主席两次会见来访的吴努,都阐述了五项原则的宗旨,即互不干涉内政和平等互利。毛主席反复说明,大小国家应一律平等,自己国家的事,别国不得干涉,等等。总之,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不是偶然的,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提出后,经中印缅三国的倡导,逐步为世界大多数国家所接受。40年来的实践表明,五项原则的应用范围日益扩大,成为公认的国际关系准则。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Tag:八年级历史教学设计八年级历史教学设计模板教学设计 - 历史教学设计 - 八年级历史教学设计

上一篇:钢铁长城教案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教案》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