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问7:我们知道此时此地只有嫦娥一个人,那么这里应该——?生接说:很冷静。【我说那是形容一个人面对困难时用的,否定了。】生接说:很安静。【我说嫦娥此时内心感到很孤单,很寂寞,那么烛影是很幽暗的。学生体会“很暗”和“幽暗”,选择更恰当的词“幽暗”。另外,学生已经知道“深”字是用来形容“烛影”的,而古诗中刚好倒过来,变成了“烛影深”。接下来很快就解释了首句“云母屏风烛影深”的意思。】问7:“烛影”映照在哪里?生:屏风上。问8:屏风上除了烛影,还有谁的影子?生:孤寂的嫦娥。【于是,从“屏风”一词也判断了词句是对室内的描写。】(2)深入感受此时的环境:幽暗(3)有感情地朗读后两句诗句 (三)试说整篇古诗的意思1、试着看古诗说意思。2、试着不看古诗说意思。3、试着看古诗有感情地说意思。4、试着不看古诗有感情地说意思。【难度逐渐加强,先自己根据这四步骤练习说,接着个别说,再我指古诗重点词,学生一起说,然后学生先一边说意思,我一边擦,最后又学生说一遍意思。】 (四) 有感情地朗诵古诗坐着朗诵:1、纠正学生朗诵坐姿:屁股坐凳子三分之一处,双手自然放平,背自然挺直。2、明确古诗的语气,
古诗《嫦娥》教学实录与教后记,标签: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课堂实录大全,http://www.88haoxue.com问7:我们知道此时此地只有嫦娥一个人,那么这里应该——?
生接说:很冷静。【我说那是形容一个人面对困难时用的,否定了。】
生接说:很安静。
【我说嫦娥此时内心感到很孤单,很寂寞,那么烛影是很幽暗的。学生体会“很暗”和“幽暗”,选择更恰当的词“幽暗”。另外,学生已经知道“深”字是用来形容“烛影”的,而古诗中刚好倒过来,变成了“烛影深”。接下来很快就解释了首句“云母屏风烛影深”的意思。】
问7:“烛影”映照在哪里?
生:屏风上。
问8:屏风上除了烛影,还有谁的影子?
生:孤寂的嫦娥。
【于是,从“屏风”一词也判断了词句是对室内的描写。】
(2)深入感受此时的环境:幽暗
(3)有感情地朗读后两句诗句
(三)试说整篇古诗的意思
1、试着看古诗说意思。
2、试着不看古诗说意思。
3、试着看古诗有感情地说意思。
4、试着不看古诗有感情地说意思。
【难度逐渐加强,先自己根据这四步骤练习说,接着个别说,再我指古诗重点词,学生一起说,然后学生先一边说意思,我一边擦,最后又学生说一遍意思。】
(四) 有感情地朗诵古诗
坐着朗诵:
1、纠正学生朗诵坐姿:屁股坐凳子三分之一处,双手自然放平,背自然挺直。
2、明确古诗的语气,即因为孤寂朗诵的时候声音要轻一点。
【坐着朗诵感觉可以,但是还没有把最佳状态表现出来。于是我让全班学生站起来朗诵。】
站着朗诵:
明确站姿:自然地昂首抬头挺胸,肩膀不能耸,身心觉得很轻松了才可以朗诵。
【看学生的站姿都较好,我特意观察学生的表情,尤其是潜力股江权。表扬他不仅朗诵好,表情也好。表扬了每次遇见朗诵就头疼抱怨声连连的小杨这次朗诵不仅没捣乱,而且也参加了朗诵。表扬结束后,让江权示范了一遍。全班再朗诵一遍。效果果然进步了一大截,而且从学生的朗诵的表现来看,几乎全班都真心喜欢上了朗诵,乐在其中。】
(五)介绍诗人及小李杜、大李杜
(六)板书
嫦娥
李商隐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寂静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孤寂
二、对文本理解
教学《嫦娥》前,学生已经预习过了。教学古诗时,因为只粗粗参考了《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参考用书》,并无进行仔细思考,课堂上,也是一边想一边教,有很多大的、小的方面没有涉及到,效果肯定不及认真想过写过教案的好,不足之处如下:
1、体会嫦娥孤单的心情。
当学生回答从“碧海青天”可以看出。此时也可以看出嫦娥内心孤单,因为嫦娥“夜夜”表明嫦娥在晚上思念后羿,而我们只能在白天看见碧海青天,“碧海青天”和“夜夜”连起来可以说明嫦娥白天晚上都在思念后羿。所以,其实也可以从“碧海青天”看出嫦娥孤单的心情,而我在课堂上对学生的这一说法给予了否定。
2、问题设计不正确
在学习“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落日晓星沉”诗句意思时,我提问:从“夜”字可以看此时的描写的是黑夜,那么还能从哪里可以看出此时描写的是黑夜?
生1答:星【白天晚上都有星星,只是白天星星看不见星星,晚上天黑才能看见见星星,白天晚上星星一直都在,并不能确定时间是晚上。此说法排除。】
由于“1、体会嫦娥孤单的心情”这个环节出现错误,导致了“2、问题设计不正确”这个环节的错误。此时应该手指板书,并这么提问:“碧海青天夜夜心”嫦娥独自一人仰望碧海青天夜夜心情孤寂,嫦娥身处的环境是很寂静的,诗句中那些地方还写出了此时环境的寂静?
这样提问,应该能避免错误,也可以自然而然连接到下一个环节,即对前两句诗歌的学习。
3、引导不恰当
解释“沉”字的意思时,我用手势表示一个物体沉下去,像沉到海底了一样。此时我可以再做一次,一边做一边说:“当一样东西沉到海里,东西越往下沉,沉到一定程度就会——”学生应该能够说出“不见了,消失了”诸如此类的意思,然后问:“古诗中“沉”的意思应该是什么意思?”学生一思考就能判断出“沉”字“消失”的意思了。
4、忽视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
长河渐落晓星沉:银河渐渐西移垂地,晨星就要消失了。
教学结束后,自己想到这样一个问题:银河为何西移?我自己也不明白,学生说不定也又不懂的。教学结束后,课堂上也没有给学生质疑的时间。主要原因是本学期即将结束,急着赶教学进度。
5、环节设计不精致
在学习前两句诗:“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时,分析是室内还是室外的描写时,应该让学生自己去判断。因为第一课时时,学生已经知道“屏风”的意思了,知道屏风式放在室内的,谁都知道银河的宽广,一个房间怎么可能装得下,那么下一句“长河渐落晓星沉”这句肯定是室外的描写。而我是把此句是对室外的描写直接告诉了学生。
6、专业知识弱
“深”字是用来形容“烛影”的,而古诗中刚好倒过来,变成了“烛影深”。
上一篇:《女娲补天》教学案例
分类导航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