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教学准备: 课件或图片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流程 :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背景导入,初入情境 1师:同学们,还记得2008年5月12日14分28分04秒吗?(四川汶川里氏8级地震) 2看图片(书上的两幅),感受大地震给人们带来的巨大灾难 3请学生交流预习中搜集的地震中的感人故事(至少两个) 设计意图:背景导入,创设情境根据儿童特点和新课程的要求,在小学阶段采用情境教学,播放一段“512”地震视频,看课文中的插图,让学生感受地震给人类带来的灾难,更有利于学生尽快地走进文本,促进学生学习动机,与文本对话,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自主探究法学生课前通过收集相关资料,不仅了解了有关地震方面的科学知识,增强了教材的知识性与文化性,同时提高了他们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能力 二、揭示课题,了解谭千秋 1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最后的姿势》,也是发生在地震中的一个感人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是:谭千秋 2简介谭千秋,先请学生讲,教师补充 设计意图:揭示课题,走近人物课堂上,学生收集的图片、文字资料地展示,大大地丰富了课程资源,增强了教材的可视性,调
《最后的姿势》说课稿和教学设计,标签:苏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说课大全,http://www.88haoxue.com
教学准备:
课件或图片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流程 :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背景导入,初入情境
1师:同学们,还记得2008年5月12日14分28分04秒吗?(四川汶川里氏8级地震)
2看图片(书上的两幅),感受大地震给人们带来的巨大灾难
3请学生交流预习中搜集的地震中的感人故事(至少两个)
设计意图:背景导入,创设情境根据儿童特点和新课程的要求,在小学阶段采用情境教学,播放一段“512”地震视频,看课文中的插图,让学生感受地震给人类带来的灾难,更有利于学生尽快地走进文本,促进学生学习动机,与文本对话,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自主探究法学生课前通过收集相关资料,不仅了解了有关地震方面的科学知识,增强了教材的知识性与文化性,同时提高了他们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能力
二、揭示课题,了解谭千秋
1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最后的姿势》,也是发生在地震中的一个感人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是:谭千秋
2简介谭千秋,先请学生讲,教师补充
设计意图:揭示课题,走近人物课堂上,学生收集的图片、文字资料地展示,大大地丰富了课程资源,增强了教材的可视性,调动了学生浓浓的学习情趣
三、课题引领,初读课文
1通过预习,你能来模仿一下,谭老师最后的姿势是怎样的吗?(请生模仿)
2初读课文,读完后思考:谭老师“最后的姿势”是什么样子的?用“ ”在文中画出相应的语句(张开双臂,护住学生)文中还有两处也可
设计意图:扣题读书,带着问题自读课文学生自己去读书,自己去领会它的指导思想是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语文学习的规律这同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对课文有所感悟文章的精妙之处,深层次的东西,如细腻的感情,传神的描写,学生有效感悟办法就是读,琢磨地读,反复地读,充分地读,读得如痴如醉,文我合一,这是解道悟文的最佳境界
四、朗读词语组块,概括主要内容
1分组出示词语,朗读,交流预习中理解的词语
(1)废墟 坍塌 塌陷 尘埃
(2)震撼 诠释 生死攸关
(3)妙语连珠 大公无私 师德灵魂 爱与责任
2浏览课文,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在教学楼即将坍塌的时候,谭千秋老师用自己的身体护住了四个学生,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设计意图:学生结合语境理解重点生字词的意思,在把这几个词语连在一起,概述课文的主要内容这符合了新课标在总目标中要求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有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注重语言积累提高语文素养
五、理清课文脉络,体会写作方法
1学习给课文分段,学生自主练习
第一段(1)512谭千秋老师早早地赶到学校上班
第二段(27)在地震来临时,谭千秋老师用自己的身体保护四个学生的经过
第三段(810)地震后,救援人员、获救学生和老师的感受
第四段(1112)人们对谭千秋老师的深情赞颂
2体会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细节描写,环境烘托等写作方法
(1)第二段:正面描写 第三段:侧面描写
(2)第二段:环境烘托
(3)第6节最后一句:细节描写
六、作业:
1高质量完成本课的《习字册》
2抄写文中的词语2遍摘抄文中的成语
3《补充习题》作业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抓住课文重点句子,体会课文所要表达的深刻主旨
2、通过人物的行为来理解人物的可贵品质,理解课文内容让学生充分感受人间可贵情感,体悟人间大爱,无私奉献自己的爱
3、了解汶川地震的情况,深切哀悼地震中逝去的人们,引导学生感受作者的激动心情,从而激发爱国、爱人民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1、抓住课文重点句子,体会课文所要表达的深刻主旨
2、通过品读语言文字,能够说出是“怎样的姿势”感受谭千秋老师对生命意义的追求和诠释
【教学准备】
课件或图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主要内容,直入文本中心
1回忆课文的主要内容,关注写人的文章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
2通过上一课的学习,说说谭老师给你留下的初步印象
3朗读课文的最后一节找找他是个怎样的老师?
(根据找到的信息板书:横着写普通、爱与责任 竖着写英雄不死,精神千秋!)
二、学习第一段,感受谭老师的爱与责任
1自由读课文,你觉得他是个怎样的老师?从哪些词语中读出来的?
(关爱家人、工作积极)关键词:给小女儿、早早、平常
三、学习第二段,感受潭老师的爱与责任
1朗读课文,先在小组内分读课文,再在全班展示读
2说说段意,比较这段的段意和文章主要内容的关系,体会抓住重点内容,删除次要内容来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
3自主圈画批注式学习谭老师的语言和动作
(1)用“——”画出语言,用“”画出动作
(2)仔细阅读人物的语言和动作,在旁边写上你的批注
(3)交流:左边
(4)在理解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人物的语言和动作
设计意图:自主圈画批注式学习谭老师的语言和动作,体会危急的气氛和谭老师的临危不惧,抓住五个“!“,通过谭老师简洁有力的语言和准确有力的动作,感受谭老师对学生无私的大爱
4朗读鉴赏式学习四处环境描写
(1)天空阴沉沉的预示着地震的来临
(2)忽然,课桌摇晃起来!整个楼房都摇晃起来!地震!体会连用3个感叹号的表达效果
(3)楼房摇晃得……腾空而起楼房马上要坍塌,情况危急到了极点,起到了很好的烘托作用
(4)地动山摇……楼房塌陷了……这样的环境描写预示着谭老师遇难了,他的姿势成为永恒的瞬间
(6) (5)朗读体会环境描写在写作中的烘托作用
设计意图:朗读鉴赏式学习四处环境描写尊重学生对生活的感知,化解教学的难点,从学生的元认知出发,让学生体会四处环境描写的好处从而明确课文所采用的写作方法:环境及其场景描写和侧面烘托的方法
四、学习第三段,体会这一段侧面描写的作用
1默读课文,思考:如果去掉这段,你觉得行吗?(显然不可以,这段侧面描写使故事变得真实可信)
2这一段引用了哪三位人物的话语?为什么这样选择?(救援人员、学生、老师)(他们的所见最后说服力)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Tag:苏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说课,苏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说课大全,语文教学 - 小学语文 - 苏教版语文说课 -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说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