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注意形象、化淡妆上班,是积极、阳光生活态度的体现,也是对同学、家长的一种尊重。“淑女班”没有硬性规定学生必须化妆上课,大学生化妆来上课也并不是不可以,但是要符合身份,注意得体。“可以适当地化点淡妆,但不要浓妆艳抹。”“真正的美应该是知书达理,由内而外散发出来的。而大学生的美,是一种受到过高等教育而散发出的知性美。”高中生应努力到大学里提升自己。二、形象举例法能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增强学生的记忆。“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15.8)“侍于君子有三愆: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16.6)这两段话课本上的参考译文是 “可以同那个人说的话却不跟他说,这是待人不当。不可跟他说的话却和他说了,这是说话不当。智慧的人既不会待人不当,也不会说话不当。”(15.8)侍奉在君子旁边要注意避免犯三种过失:还没有问到你的时候就说话,这是急躁;已经问到你的时候你却不说,这叫隐瞒;不看君子的脸色而贸然说话;这是没眼力。”(16.6)1、我提到童年的趣事,表姐热情地招呼我“快来吃番薯”,正吃得欢,表姐来了一句
形象举例 “乐 ”学待人处事——《出辞气远鄙倍》“现实型”创新教学,标签:语文教研组活动记录,初中语文教研组计划,http://www.88haoxue.com
二、形象举例法能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增强学生的记忆。
“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15.8)“侍
这两段话课本上的参考译文是 “可以同那个人说的话却不跟他说,这是待人不当。不可跟他说的话却和他说了,这是说话不当。智慧的人既不会待人不当,也不会说话不当。”(15.8)侍奉在君子旁边要注意避免犯三种过失:还没有问到你的时候就说话,这是急躁;已经问到你的时候你却不说,这叫隐瞒;不看君子的脸色而贸然说话;这是没眼力。”(16.6)
1、我提到童年的趣事,表姐热情地招呼我“快来吃番薯”,正吃得欢,表姐来了一句“我们家番薯多的是,反正是要喂猪的。”我弱弱地总结了句“从此我很怕吃番薯”。(学生都笑翻了,能讲出“言多必失”。)
2、我再举一例:
——某公请客,共邀请了四位客人。到时候来了三位,某公见还差一位,就着急起来,自言自语嘟哝了一句:“怎么搞的,该来的不来!”于是,甲先生憋着一肚子气走了。某公很着急,就情不自禁又小声了一句:“唉,不该走的走了。”于是,乙先生也憋着一肚子气走了。某公急得浑身冒汗,不知如何是好。留下的丙先生劝某公说:“你不能那样说话,看,你把客人都气走了。”某公连忙辩解:“我又没说他们。”于是,丙先生更是憋着一肚子气,拂袖而去了。
同学们都笑了马上跟着讲出某公后面的句子,也能总结出:
——某公就是由于不懂逻辑,语言交际失败,请客不成,反把客人气得都走光了。要“慎言”。
3、我再补充《林黛玉进贾府》课文中林黛玉的两次回答:
——黛玉进贾府后首先是见贾母。吃饭时贾母安排黛玉坐在身边,饭后询问黛玉念何书。黛玉回答“只刚念了《四书》”。黛玉也问迎春姊妹们读何书,贾母道:“读的什么书,不过认得两个字,不是睁眼瞎子罢了!”到后来,宝玉问黛玉“可曾读书”时,黛玉却回答:“不曾读,些须认得几个字。”
师生重新讨论“为什么一个问题,黛玉前后回答不一致呢?”
——后一个回答,正是前次贾母说迎春三姐妹“不过认得两个字”的翻版,是刚学来的乖巧话。这样回答就迎合了贾母“女子无才便是德”的论调,把自己与三姐妹摆在同一位置上,且有尊重宝玉之意,也有“不便自己夸张”的意思。同样的问题,有如此不同的回答,可见黛玉“心较比干多一窍”,反映出她初到贾府谨慎小心的心态、高超的语言技巧。
三、形象举例法会使枯燥乏味的知识趣味化,生活化,活跃课堂气氛。
蘧伯玉使人于孔子,孔子与之坐而问焉。曰:“夫子何为?”对曰:“夫子欲寡其过而未能也。”使者出,子曰:“使乎!使乎!”(14.25)
这句话课本上的参考译文是:蘧伯玉派使者去拜访孔子。孔子让使者坐下,然后问道:“先生最近在做什么?”使者回答说:“先生想要减少自己的错误,但未能做到。”使者走了以后,孔子说:“好一位使者啊,好一位使者啊!”
1、我先问学生:今年过年走亲戚,别人问“你们学校如何啊?你们班主任、任课老师如何啊?”你们将如何回答?是不是畅所欲言?(学生七嘴八舌,有人老老实实地说“还没想过”)
2、我马上再举一例:
——阿哲从原先的公司跳槽到A公司应聘,面试的时候,阿哲探询:“贵公司的环境如何?”主考官反问阿哲:“你以前的公司环境如何?”阿哲说:“糟透了,办公环境差,人际关系更复杂,简直让人无法安心工作,这也是我选择离开的原因。”主考官说:“对不起,我们这里也不适合你,因为,这里的环境和你以前的公司一样糟!”
阿哲刚走,另一个比较沉稳的应聘者走了进来,主考官率先问了他这个问题,后来者说,我那个公司很好,办公室干净明亮,同事关系融洽,只可惜,公司搬迁到了另一个城市……主考官说,你放心,这里的环境慢慢也会让你流连的。
师生讨论后得出:
——主考官的说法虽然前后不一,但仔细品味却很有道理。生活是一面镜子,你以欣赏的态度去看一件事,就会看到优点,也就会有比较乐观、积极的心态,而以批评的态度去对待,效果则恰恰相反。你的回答就代表了你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以及人文素养和道德品质。
3、我继续评说:“使者言愈卑,而其主之贤愈益彰。”在另一篇课文《高山仰止》中,学生子贡面对别人对老师孔子的诋毁,还是坚决维护、赞美老师,是谦谦君子的风度啊。
总结:读《论语》可知,孔子作为民办学校教育的先行者,教育学生时很少疾言厉色的“填鸭式”教学,他通常是用和缓的、因循诱导的、跟人商榷的口气,把这种天地人三才共荣共生的关系讲透。这是孔夫子教学的态度,也是儒家的一种态度。高中教学我们应该去尝试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 触动其心灵深处。《论语》教学中适当运用形象的“现实型”例子描述难以掌握的教学内容,能使学生产生从感性到理性认识的飞越,并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的思维,使死板呆滞的教学内容变活;从而让学生认识到尊重自己和他人,学会待人处事,提高自身道德修养、人文素养。
上一篇:《琵琶行》教学杂谈
最新更新
推荐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