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滴水藏海看屈原,我们看到了很多,我们也思考了许多。一杯清水,一沟泥淖2005年高考全国卷一作文话题“意料之外和情理之中”皎洁的月光下,波潮汹涌。飘飞的花瓣后,杀机四伏。浮沉乱世中,汨罗江畔的您,身穿白袍,微风中扬起襟袖。腰间的长剑,冰冷如铁。您轻轻地握住剑把,纵身一跃,竟然地跳了下去,激起无边的浪花。岸边,香草上还留着您的颀长的身影和幽幽的泪光,还有您的“举世浑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的长叹,还有您“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的哀愁!才华超人又曾经身受器重的您离开了那个没有阳光的国度,但是您却是以这样一种方式离开,确实出人意料。从您离开的那一刻到千古之后的今天,多少人的脸上滑过冰凉的泪滴!但是,您的离开又确实在情理之中。您是一杯清水,清得似山涧小溪,洁白如玉。但是,您所面对的整个朝廷,包括那个您景仰并爱戴的怀王,却是一沟污浊的泥淖。一杯清水,一沟泥淖,相遇是什么结果?只有一个结果,就是清水被泥淖吞噬!那个王朝,封建昏庸的王朝,充斥着一群小人,一群善于拍马逢迎的小人,他们对上阿谀谄媚献笑脸,对下横眉立目使绊子,残酷无情,更容忍不了您这个眼中钉肉中刺。他们为了
有关“屈原”的优秀作文及素材积累,标签:初中写作教学大全,http://www.88haoxue.com滴水藏海看屈原,我们看到了很多,我们也思考了许多。
一杯清水,一沟泥淖
2005年高考全国卷一作文话题“意料之外和情理之中”
皎洁的月光下,波潮汹涌。
飘飞的花瓣后,杀机四伏。
浮沉乱世中,汨罗江畔的您,身穿白袍,微风中扬起襟袖。腰间的长剑,冰冷如铁。您轻轻地握住剑把,纵身一跃,竟然地跳了下去,激起无边的浪花。岸边,香草上还留着您的颀长的身影和幽幽的泪光,还有您的“举世浑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的长叹,还有您“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的哀愁!
才华超人又曾经身受器重的您离开了那个没有阳光的国度,但是您却是以这样一种方式离开,确实出人意料。
从您离开的那一刻到千古之后的今天,多少人的脸上滑过冰凉的泪滴!
但是,您的离开又确实在情理之中。
您是一杯清水,清得似山涧小溪,洁白如玉。但是,您所面对的整个朝廷,包括那个您景仰并爱戴的怀王,却是一沟污浊的泥淖。一杯清水,一沟泥淖,相遇是什么结果?
只有一个结果,就是清水被泥淖吞噬!
那个王朝,封建昏庸的王朝,充斥着一群小人,一群善于拍马逢迎的小人,他们对上阿谀谄媚献笑脸,对下横眉立目使绊子,残酷无情,更容忍不了您这个眼中钉肉中刺。他们为了自己的利益,大肆排除异己,哪管江山社稷之重。您两次被贬,就是小人们精心设计的杰作。这虽然没有浇灭您心中的斗志之火,但您却无法在浑浊的官场上施展才华。
您总希望在阴云密布的楚国,能射来一束阳光,给您施展抱负的空间。
但是,这是无法实现的。只要那一沟泥淖没有变化,您这杯清水就只能淹没在泥淖之中。
一杯清水,面对的却是一沟泥淖,您的离去,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您才高八斗,学富五车,又精于国家治乱之道。您一身正气,一身傲骨,欲使国家内则民安,外可御敌。但是,这恰恰预示了您的失败,预示了您的理想和抱负不能实现。因为,您的一杯之“清”面对的是整个官场广阔无边的“浊”。
尽管横遭贬谪,您还是寄希望于楚王。当希望破灭时,您用结束生命来告诫世人,您的离去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你好傻啊,屈原
2005年高考全国卷三作文话题“忘记与铭记”
汨罗江畔,冷风凄凄。
一个峨冠博带、腰配长剑的人,缓缓地走着。他面色憔悴,形容枯槁,但是,他的心在激荡,激荡如这眼前不息的波涛。
你有着贵族的血统,还有出众的才华、挺立的傲骨,更有拯救天下苍生的雄心壮志和不畏强暴、为民做主的高尚情操……你始终铭记着自己的责任,你活得光明磊落,活得心安理得……
但是,你好傻啊,屈原!
怀王重用你,让你起草宪令,这是多么棘手的一个差事啊!你要真的改革,会得罪多少权贵,会结下多少仇敌!你的前途会蒙上多少阴影!但这些你都不顾,你都忘记了。你只铭记自己的理想,铭记国家的富强,你毫无畏惧地说:“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也!”
两次被贬的委屈压不灭你的理想之火,小人的谗言、君王的昏庸不能掩盖你的理想之火。怀王在关键时刻还是想到了你,把你调回……
但是,你好傻啊,屈原!
你明知官场黑暗如昔,你明知怀王会再次听信谗言,你明知上官大夫等人不会善罢甘休,你为何忘记了这些,却执拗地铭记自己的使命呢?
你真的回来了,结果又怎样呢?昏庸的怀王又一次听信了上官大夫一伙人,竟然放走了张仪!你又能怎样?只能徒留叹息!
莫如算了吧,何必那样执着呢?对国家,对怀王,你尽了心尽了力,既然已经不能挽狂澜,何必承受无边的苦痛?扛着锄头,披上蓑衣,回家种地,闲来访友喝酒,明月清风作诗,不是很好吗?
但是,你好傻啊,屈原!
你满怀雄心壮志,要救楚国于水火,为了表明自己的忠心,竟以死来证明,为何?为何呀?
你始终铭记着自己的责任,正是因为这份铭记,这种看似愚拙不化的铭记,你在滔滔不息的历史长河中永放光芒,才使得那条本来很普通的汨罗江散发着品格的幽香。
【评点】作者将对屈原的无限敬仰之情聚集于“忘记了自身的前途和安危,铭记着自己的责任和抱负”。写屈原可以有多个角度,如爱国爱民、矢志改革、操守高洁、文学成就等等。作者从众多的角度中选择“操守高洁”来展开2005年高考全国卷三作文以“忘记与铭记”的话题。第三自然段中“责任”二字,全文立骨,它既是“铭记”的对象,还是能“忘记”自身安危的原因。标题和文中的“傻”字和最后自然段中的“愚拙不化”,应加上双引号。
屈原的背后
千年来滚滚不衰的汩罗江畔上,曾经停留过两个人,五百年前是容颜憔悴的屈原,五百年后是忍辱负重的司马迁。
司马迁怀念屈原,屈原不知道;司马迁传写屈原,屈原也不知道,是司马迁让“屈原”两个字屹立了两千多年,屈原当然更无从知晓。我替司马迁羡慕屈原,我想当年司马迁对屈原所流露出的也并不单单是纯粹的惋惜,或许还有些别的情感。
屈原为楚怀王左徒时,可谓龙得云雨,壮志豪情溢满胸怀,这些司马迁知道;后来屈原被放逐,怀才不遇,忧容抑郁,宛若鱼失江海,茫茫然度日如年,这些司马迁也知道,非但知道,他那颗多情的心怕是早已随屈原同坠伤心谷了。他包容了屈原的苦和痛——他了解屈原。
但是屈原不了解他!意气风发之时,司马迁何足挂齿,汉武帝仅仅“娼优蓄之”,这些屈原不知道;逢李陵之祸,受株连,遭腐刑,落得身废名裂,生不如死,这些屈原又何尝知晓?!司马迁流着泪感怀屈原的时候,屈原不知道;司马迁咬碎了尊严咀嚼着艰涩的讥讽与挖苦时,屈原不知道;司马迁握着颤颤巍巍的笔传写屈原的时候,屈原又怎么会知道。
屈原写了《离骚》,把满腔的愤懑扔进了汩罗江,司马迁为屈原落了泪,为他立传,司马迁不愿一个英雄怀着五百年的怨愤继续落魄。
司马迁没有写“离骚”,他只写了《史记》。为别人,他苟且偷生毕其心智;于他自己,除了深夜中几声无泪的啜泣,我想别无其它。他擎起了英雄,却忘记了自己。
男儿泪,千古讳!然而对于司马迁,那却是一滴铅沉得足以击碎沧桑的泪,那是一滴融尽了爱恨心血的泪,同时又满含着对自己对人生的谴责和愧悔。他还是他,而屈原终究不了解。
在众人眼里,屈原是一位英雄,但是我想说,也许,我们该再向后看一看,看一看这位英雄的背后那个没有站起来的是怎样的一个人,他有着怎样的一生。大概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读懂屈原,读懂《史记》,读懂司马迁。
上一篇:有关生命的名人名言
最新更新
推荐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