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88好学网教育学习大全语文教学中学语文写作教学话题作文“墙”写作指导及例文» 正文

话题作文“墙”写作指导及例文

[10-21 00:24:01]   来源:http://www.88haoxue.com  写作教学   阅读:68825

概要:话题作文"墙"(一)作文题目现实世界中有各式各样的墙,用砖砌的,用石头垒的,用土筑的……它主要起隔断或屏障的作用,这些墙是有形的,可以看得见的,然而,现实生活中,还有许许多多的无形的墙。请以“墙”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要求: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②立意自定。③文体自选。④题目自拟。⑤不少于800字。(二)审题提示(1)本次作文,审题难度不大。话题只有“墙”一个字,根据材料,有三种写法:只写有形的墙;只写无形的墙;既写有形的墙,也写无形的墙。比较而言,后两种写法比较容易,联想、发挥的余地比较大。如果选择第一种写法,可以选择一种或几种有关联的墙,深入挖掘,展开议论,写出新颖独到的见解,或者写与“墙”有关的人和事,表现一个比较深刻的主题。(2)如果写无形的墙,一定要明确写出“墙”在文中比喻什么,不能飘忽不定含糊不清。(3)要注意提示部分有一个关键句“它主要起隔断或屏障的作用”,而且没有别的语句告诉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来写“墙”的其他作用,所以无论写有形的墙还是无形的墙,都应该扣住“隔断”“屏障”来写。有些同学只看话题,写“承重的墙”,“沟通的墙

话题作文“墙”写作指导及例文,标签:初中写作教学大全,http://www.88haoxue.com

话题作文"墙"

(一)作文题目
现实世界中有各式各样的墙,用砖砌的,用石头垒的,用土筑的……它主要起隔断或屏障的作用,这些墙是有形的,可以看得见的,然而,现实生活中,还有许许多多的无形的墙。
请以“墙”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②立意自定。③文体自选。④题目自拟。⑤不少于800字。
(二)审题提示
(1)本次作文,审题难度不大。话题只有“墙”一个字,根据材料,有三种写法:只写有形的墙;只写无形的墙;既写有形的墙,也写无形的墙。比较而言,后两种写法比较容易,联想、发挥的余地比较大。如果选择第一种写法,可以选择一种或几种有关联的墙,深入挖掘,展开议论,写出新颖独到的见解,或者写与“墙”有关的人和事,表现一个比较深刻的主题。
(2)如果写无形的墙,一定要明确写出“墙”在文中比喻什么,不能飘忽不定含糊不清。
(3)要注意提示部分有一个关键句“它主要起隔断或屏障的作用”,而且没有别的语句告诉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来写“墙”的其他作用,所以无论写有形的墙还是无形的墙,都应该扣住“隔断”“屏障”来写。有些同学只看话题,写“承重的墙”,“沟通的墙”,这样审题立意是很危险的,很容易造成偏离题意的后果。
(4)根据材料,“墙”的作用是“隔断”或“屏障”,但并未限制这个作用是正面的还是反面的,所以既可以写要“建墙”,要建抵御诱惑、对抗邪恶之墙,也可以写要“拆墙”,要拆阻碍沟通、破坏统一之墙。
(5)既然墙的作用是“隔断”或“屏障”,就有“墙内”和“墙外”之分,在构思时必须想到说不清内外之分的材料不能写,否则很难扣题,例如:“正是心中的那一面墙,把丛飞和孩子们之间的陌生隔绝开来了,使丛飞能够把他们当作亲人般看待,无私地奉献,成就了丛飞伟大而光辉的形象。”
(6)话题只有一个名词“墙”,可以选择各种角度来写,比如我们需要或不需要什么样的墙,为什么要“建墙”或“拆墙”,怎样“建墙”或“拆墙”,面对“墙”应该怎么办等。

(三)评分标准
(1)“墙”的喻义不明确、不突出的,45以下。
(2)通篇不点“墙”字,离题的,10分以下,暗扣题的,40以下。
(3)点到“墙”,但重点不是“墙”,30以下。
(4)立意选材,提倡正面的,积极的,完全写负面的,消极的,如自己的封闭、社会的冷漠,45以下。
(5)思路不清,结构较乱的,45以下。
(6)空泛议论,抽象说理的,45以下。
(7)堆砌材料,缺少分析的,40以下。
(8)一事一议,单调贫乏的,40以下。
(9)虚构故事,胡编乱造的,36以下。

(四)主要问题
(1)卷面潦草,字迹不清。
(2)开头罗嗦,入题太慢。
(3)叙述事例,拖沓冗长。
(4)堆砌事例,不作分析。
(5)编造故事,幼稚乏味。
(6)散漫随意,没有章法。
(五)优秀作文

1、
筑起心中的墙

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万里长城,中国第一墙,成为中国文明的标识。
哭墙,一座历经沧桑的墙,它让那流落各地的人有了一种心灵上的归宿。
那么我们人自己呢?在物欲横流、纸醉金迷的世界中,要想坚持方向,不落深渊,我们也应筑起心中的墙。且看先贤的做法。
(一)
用不屈筑起心中的墙。
李白,诗仙,奇士,一朵青莲,生长在大唐腐败黑朽的土地中,他能出淤泥而不染,因为他在心中筑起了墙。
虽有力士脱靴,贵妃捧墨,御手调汤,他却仰头大笑出门去,要去访名山,拜明月,举杯邀明月,要对影成三人,他用心中的墙抵住了重重压力,抵住了巨大的诱惑。
他从而绣口一吐便是半个盛唐,袖间一挥便洒出明月光辉。
呵,奇特的墙。
(二)
用为民筑起心中的墙。
苏子,词宗,通子,一颗铁碗豆,他捶不扁,蒸不熟,一颗响当当的铁豆。面对重重挫折,他常以风雨任平生,只因他心中筑起了如苏堤般为民造福的墙。
乌台诗案,众人诬告,千夫所指,他却淡然自若,他不屈强权,面对王安石与司马光的争斗,他始终将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他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为官一任,造福一方,那在淡妆浓抹总相宜的西湖上的苏堤,便是他的为民之墙。
他胸怀天下,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因心中有墙,他与清风明月为伴,以为民为责任。
呵,崇高的墙。
(三)
用理想筑起心中的墙。
司马迁,太史公,所成《史记》乃正史之首,无韵之离骚。
虽然汉武帝用刑打翻了他,但他不屈。“人可以被消灭,却不能被打败”,他为“偿前辱之责”,他要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他那从小就有的理想之墙让他有了生的动力,才有了流传千古的宝物——《史记》。
呵,智慧的墙。
筑起心中的墙,要不屈不挠。
筑起心中的墙,要心怀人民。
筑起心中的墙,要聪慧有志。
世界因墙而更美好!
【点评】从写作角度上看,大部分都是写“打墙”,本文是写“建墙”。从结构上看,主体部分同样分为三层,三层之间同样讲究章法的对称,但本文采用序号分层,比较适合自身内容特点,效果较好。同样采用古代名人事例,但本文比第二篇更能显示作者的语文素养。从语言上看,比前两篇似乎更有文采。从论证过程看,本文有明显不如前两篇的地方,就是只有第一个例子扣住“隔断”“屏障”来写“墙”的作用,后两个事例,都未扣住。如果不是点题、例证和语言方面的长处,也许不一定能上一类卷。

2、
血泪之墙


春意盎然,一切是那么的生机勃勃。枝上的柳绵吹落在行人的肩头上,在行人的肩上,欢快地跳着舞。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
匆匆赶路的行人蓦然停住了脚步,他的心为那一串银铃般的笑声而震动。他傻傻地站着,望着那一面墙,想象着墙内佳人那笑靥如花的模样。他默默地站着,却不敢,也不可能跨过那面墙去见见那位美丽的小姐,直至“笑渐不闻声渐悄”,才黯然神伤地迈开了离去的步伐。
为什么他不去寻找那位令他倾心的小姐呢,只是因为那堵墙吗?不,当然不是,横在他面前的,是一堵围困了中国人几千年的“封建礼教”之墙!他所不敢跨越的,也正是这堵沾满了中国儿女相思之泪,相思之血的“墙”!
几千年来,有多少的人在这堵墙前哭泣徘徊?
焦仲卿与刘兰芝,这对相爱的人,却被这堵“墙”无情地隔阻在了两边,最终只得双双殉情。
梁山泊与祝英台,这对千古传颂的恋人,也被这堵“墙”围困着,他们试图反抗,他们试过私奔,却也最终逃不过这面“墙”对他们的审判,直到最后由于老天的眷顾,他们才得以以蝴蝶的身份双双飞离这堵浸满他们血泪的“墙”。

[1] [2] [3] [4]  下一页


Tag:写作教学初中写作教学大全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 - 写作教学
》《话题作文“墙”写作指导及例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