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新课标高中语文必修五P.73写作练习五 材料作文“孔子和他的学生”写作导引及例文 平山县外国语中学 牛瑞兵 【文题回放】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写一篇作文 孔子有个学生看到一个孩子掉进湍急的河里,就奋不顾身地跳下去把他救起这个孩子的父亲送他一头牛表示感谢,他高兴地接受了大家议论纷纷,认为他太贪心孔子却对他说,你做得对,因为你的行为向社会宣告:只要冒着危险救了人,无论多大的奖赏都可以收下,这样可以鼓励更多的人去救人 春秋时鲁国政府有一条规定,鲁国人到国外旅行,凡是看见在外国沦为奴隶的本国人,可以先垫钱把他赎回来,回国后再到政府去报账孔子的一个学生赎人后却没有去报账,人们夸他品格高尚孔子却严厉地批评他,说他的行为妨碍了更多的鲁国奴隶被赎回来,因为人们假如垫钱赎了奴隶,不报账自己会蒙受损失,而报账了则说明自己的品格不如孔子的学生,于是以后就只好假装没有看见.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自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其会意作文 【写作导引一】审题指导1 材料的主要内容是孔子表扬学生见义勇为后收取贵重酬谢礼品、批评学生赎回奴隶
材料作文“孔子和他的学生”写作导引及范文,标签:初中写作教学大全,http://www.88haoxue.com新课标高中语文必修五P.73写作练习五
材料作文“孔子和他的学生”写作导引及例文
平山县外国语中学 牛瑞兵
【文题回放】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写一篇作文
孔子有个学生看到一个孩子掉进湍急的河里,就奋不顾身地跳下去把他救起这个孩子的父亲送他一头牛表示感谢,他高兴地接受了大家议论纷纷,认为他太贪心孔子却对他说,你做得对,因为你的行为向社会宣告:只要冒着危险救了人,无论多大的奖赏都可以收下,这样可以鼓励更多的人去救人
春秋时鲁国政府有一条规定,鲁国人到国外旅行,凡是看见在外国沦为奴隶的本国人,可以先垫钱把他赎回来,回国后再到政府去报账孔子的一个学生赎人后却没有去报账,人们夸他品格高尚孔子却严厉地批评他,说他的行为妨碍了更多的鲁国奴隶被赎回来,因为人们假如垫钱赎了奴隶,不报账自己会蒙受损失,而报账了则说明自己的品格不如孔子的学生,于是以后就只好假装没有看见.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自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其会意作文
【写作导引一】审题指导1
材料的主要内容是孔子表扬学生见义勇为后收取贵重酬谢礼品、批评学生赎回奴隶后不到官府报销的故事
材料的叙述对象是孔子和他的两个学生
材料中的两位学生只是议论的对象,材料主要是表述孔子对这两件事的看法而不是重点写这两位学生的行为所以材料的主要陈述对象是孔子
选取角度应是孔子对这两件事的评价
抓关键就是抓住孔子对这两件事的评价的关键句孔子赞成只要冒着危险救了人,无论多大的奖赏都可以心安理得地收下,因为这样可以鼓励更多的人去救人孔子反对学生赎回奴隶后自己报账因为人们假如垫钱赎回了奴隶,不报账自己会蒙受损失,而报账了则说明自己的人格不如孔子的学生,于是以后只好假装没看见
辨明是非就是要明确孔子表扬学生接受奖赏、批评学生自己报账,这种做法是否正确
分析原因:为什么别人批评学生而孔子表扬?为什么别人表扬学生品德高尚而孔子却很生气?这两件事究竟有什么联系?
由以上分析可以确定如下立意:
1.善举应该得到酬报,不让行善之人蒙受损失
2.道德和利益统一
3.符合义理,追求财富
4.理智看待利益与道德
5.利益和道德要追求社会价值最大化
【写作导引二】审题指导2:
这是一道“多则材料”的新材料作文题,审题时应认真阅读材料,概括出材料的主旨,然后围绕材料主旨,确定一个积极健康的立意(多则材料的主旨必须涵盖每一则材料)
作文题中两则材料讲了孔子及其弟子的两个故事,第一则讲的是孔子表扬学生见义勇为后收取贵重酬谢礼品,第二则讲的是孔子批评学生赎回奴隶后不到官府报销两个学生一个是救人,一个是赎人,概括起来都是善举;一个学生收取报酬遭到人们非议却得到孔子表扬,一个学生私人掏腰包得到人们夸奖却受到孔子的责备
可见孔子是赞成善举得到酬报,不让行善之人蒙受损失的这里会产生一个疑问:一向倡导儒家道德的圣人为什么这样看重钱财?解答这个疑问正是完成这篇作文的关键之所在,即如何看待道德与利益的关系德与利的关系完全对立吗?这得看谁是最大受益者
个人虽收受了贵重酬劳,但最大受益者却是国家和社会
据此,可这样立意:
⑴从做好事者一方来讲:做好事者不必藏藏掖掖,更不应苛求做了好事都不得留名、不得图报;或行善者理应得到酬报
⑵从受助者和得救人一方来讲: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蒙惠而不萌感恩之心理当受到谴责,而恩将仇报则禽兽不如做好事者接受感激也是对受助者人格的尊重,不让受助者脆弱的自尊旧伤添新创,让人家老感到欠情无以回报甚至连机会都不会有也是残忍的所以,只要不是主观上的故意,接受回报,于公于私,都大有好处圣人的见解很有现实意义
方法提示:
1.概括段意第一段,助人接受了回报,众人认为贪心,孔子认为对; 第二段,助人不接受回报,众人认为高尚,孔子认为不对
2.核心话题:助人与回报围绕这一话题“众人”与“孔子”见解不同,你怎么看
3.命题者的意图:⑴助人应接受回报;⑵助人应该得到奖励;⑶助人不图回报就高尚吗?
【写作导引二】写作流程:
一、审题:
1、读材料,抓主旨
一个学生收取报酬,遭到人们非议,却得到孔子表扬;同样是善举,另一个学生私掏腰包,得到人们夸奖,却受到孔子责备为什么?
因为孔子以多数人、社会甚至国家利益为重(以人为本)
2、选角度,定立意
材料中的任何一个人、事、物都可以作为一个角度,但并不是所有角度得出的立意都是切题的因此,得出立意后,应选择其中切题的、并有把握写好的立意来作文
另外,从全面的角度得出的立意一般都切题,可优先考虑选用
(1)从孔子的角度
①以人为本②尊重人的生命和尊严,这是首要的③要透过现象看到本质,才能正确指导人
(2)从行善者的角度
①要遵守社会规则②符合社会规则的小贪未尝不可 或:为了生命(为了让更多人得到救助),宁可背负贪名③破坏社会规则的小善不可为或:行小善应以多数人、社会甚至国家利益为重或:行小善应以大局为重 ④道德高尚并不排斥利益
(3)从人们的角度
①看问题做事情应透过现象看到本质②多数人的意见(看法)并不总是正确的③不应人云亦云
(4)从被救者、受助者的角度
①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②好人应得好报 ③表扬善行更应是有形的物化
二、选立意,定中心,设置分论点
三、联系历史和现实,选用论据
最新更新
推荐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