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储蓄人生”话题作文【模拟文题】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人们在吃饱穿暖之后,知道了要储蓄,以便在需要的时候支取它,借助它走出困境。每当我清点一张张金额不大、但令人鼓舞的存单时,心里就有一种感悟:人生,不也是储蓄吗? 请你以“储蓄人生”为话题写一篇文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题意解析】新课标提出了“让语文课程充分发挥文化、教化的功能和培养学生独立人格与主观能动性、创造性的功能”的育人目标。写生活、人生就成了作文考查的主要宗旨。从2005年高考全国卷及部分省、市卷作文试题看,命题者多以关注人文素养与引导哲理思辨为核心,坚持语言的“工具性”与“人文性”并重的价值取向。因此,“储蓄人生”的话题就体现了高考作文的训练重点。要写好此话题,必须注意如下几点: 一、心灵的感悟。材料说明了在现实生活中储蓄资金,以备急需支出的重要性,启发作者感悟生命同样需要储蓄。例如,“十月怀胎,一朝分娩”的谚语,说明生命的孕育需要积累;而一个人从出生到长大成人更需要一步一步的培养与一点一滴的知识积累,正如爱迪生所说的“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所以
话题作文“储蓄人生”写作指导及范文,标签:初中写作教学大全,http://www.88haoxue.com“储蓄人生”话题作文
【模拟文题】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人们在吃饱穿暖之后,知道了要储蓄,以便在需要的时候支取它,借助它走出困境。每当我清点一张张金额不大、但令人鼓舞的存单时,心里就有一种感悟:人生,不也是储蓄吗?
请你以“储蓄人生”为话题写一篇文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题意解析】
新课标提出了“让语文课程充分发挥文化、教化的功能和培养学生独立人格与主观能动性、创造性的功能”的育人目标。写生活、人生就成了作文考查的主要宗旨。从2005年高考全国卷及部分省、市卷作文试题看,命题者多以关注人文素养与引导哲理思辨为核心,坚持语言的“工具性”与“人文性”并重的价值取向。因此,“储蓄人生”的话题就体现了高考作文的训练重点。要写好此话题,必须注意如下几点:
一、心灵的感悟。材料说明了在现实生活中储蓄资金,以备急需支出的重要性,启发作者感悟生命同样需要储蓄。例如,“十月怀胎,一朝分娩”的谚语,说明生命的孕育需要积累;而一个人从出生到长大成人更需要一步一步的培养与一点一滴的知识积累,正如爱迪生所说的“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所以,认识到这一点后,就要考虑文章的主旨“开掘要深”。本话题的写作应该由此及彼,由物及人,由现象到实质,由实就虚,由具体到抽象,要从人生意义上去挖掘精神富矿。
二、独特的视觉。王蒙谈到写作独特的视觉时,称之为“亏他想得出来”。意思是说:个性化的写作,它的切入角度和题材的选择与众不同,新颖别致。“储蓄人生”的话题,包含的写作题材和提炼观点的视觉是丰富多彩的。例如,从增长知识的角度,可以感悟出“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滴水成河,粒米成箩”等;从事物形成和积累情感的角度,可以感悟出“滴水穿石,非一日之功;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等。这些都说明了一个道理:一个人身心的成长或一个事物的某种现象的形成,都是一个长年累月发展的结果,而不是一朝一夕所为的。如果你想成为一个有成就的人,那么就得从现在开始多积累经验,多经受磨炼。只要我们的经历是独有的,感悟是独到的,我们笔下的作文就是“独特的”。
三、哲理的思辨。懂得哲理思辨,有利于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所谓哲理,通常指“一分为二”的辩证法,即不但要看到事物的正面,而且要看到它的反面以及多维面。那么,对于“储蓄人生”的话题,如何辩证地分析呢?那就得在认识和处理好“储蓄”与“人生”二者的关系上做文章。“储蓄”是个过程,从时间上来说,“储蓄”的时间越长,数量就越多,由数量的变化必然会导致质的变化。如果说漫长而艰辛的“储蓄”过程是数量上的变化,那么精彩辉煌的人生就是储蓄之后的质变。当然,此话题应该从褒义的角度正面取材,以肯定为主。
四、表达的方式。根据写作提示中“文体自选”的规定,可以从记叙文和议论文两大体裁去选择自己擅长的文体写。如写记叙文,最好写成像作家许地山《落花生》那样的散文:由整理荒地、刨地播种、精心管理写到收获花生,谈论落花生等情节,生活化、哲理化,清新自然,卒章显志;如写议论文,最好采取夹叙夹议、叙议结合的表达方式。总之,不管采用何种表达方式,文体一定要分明,不同文体的基本要素要分清。例如,记叙文要注意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六要素”;议论文要明确论点、论据和论证“三要素”。
【素材放送】
1、行百里者半于九十。(《战国策•秦策五》)
2、夙兴夜寐,无一日之懈。(王安石《上皇帝万言书》)
3、闻道有早晚,行道有难易,然能自强不息,则其至一也。(朱熹《四书集注•中庸第二十章》)
4、百尺竿头须进步。(《景德•传灯录》)
5、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论语•子罕》)
6、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乾》)
7、世界上多少辉煌的成就,说穿了其实也很简单:把每一步都认作目标。(陈祖芬《我和母亲》)
8、新年的日历,每次总像一个盛装的客人,来到你的桌上。(柯蓝《早霞短笛》)
9、不满是向上的车轮,能够载着不自满的人类,向人道前进。(鲁迅《热风•不满》)
10、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步出夏门行》)
【等级作文1】
“红苕”的哲学
我家屋后有一大块空地,母亲每年都要在那块地上栽插好多红苕秧儿。到了秋天,母亲准会挑个晴朗干燥的日子,挎个竹篮到屋后挖红苕。
由于那块地很肥,再加上母亲侍弄得勤,挖出的红苕都如小孩的屁股,圆鼓鼓、光滑滑的,十分惹人喜爱。等红苕都收完后,屋檐下便堆满了小山似的红苕,这时,母亲便拉着我坐在墙脚,挑拣那些没有破痕的红苕藏到地窖里,以便数九寒冬里也能尝到香甜的烤红苕。每当这时,母亲一定会念叨说,这当儿还不是最甜的,等到红苕在地窖里储藏两三个月才最好吃。母亲告诉我们好多东西都是越存越香。
转眼冬天到了。屋外大雪纷飞时,我们一家人团团围坐在土灶旁,捧着热乎乎的红苕边吃边拉家常。屋里很暖和,红苕更香甜,一家人特别开心。母亲又淡淡地笑着说,我说过红苕放得越久,才越甜吧。
每每看着被烘烤得外焦里黄的红苕,咂着甜似蜜糖的嘴巴时,我总会想起母亲的话:红苕放得越久,才越甜。那甜,一定是红苕积累了整个秋季和初冬的成果吧。
小时候并不完全懂得其中的道理。上学后,随着年龄的增长,随着对大千世界的点滴知识的了解,才真正明白了红苕慢慢变甜的原因,也明白了母亲那平常的一句话所蕴涵的沉甸甸的哲理。
红苕在地窖里静静存放的漫长的历程,就是它日后甘甜似蜜的源泉。后来,我终于从化学课上弄懂了它变甜的秘密:红苕经过一秋冬的积累储蓄,自身发生了糖化,从而改变了原来的品质。老师的讲解让我醍醐灌顶,转而思考人生存在的意义:人生中的每一次坎坷,每一处磨难都是一个锻造的机会。人要学会将苦难和痛楚积累,然后用它去赢得成就和辉煌。那些曾经看似一文不值、被人唾弃的艰辛存储,很可能在将来会用到,会升值,会成为你无价的财富。
上一篇:话题作文“穿行”写作指导及范文
最新更新
推荐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