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88好学网教育学习大全语文教学中学语文中学教案大全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北方》教案教学设计7(表格式)» 正文

《北方》教案教学设计7(表格式)

[02-26 16:26:54]   来源:http://www.88haoxue.com  高中语文必修三   阅读:68356

概要: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注:本诗创作于1938年11月17日。诗中的意象有哪些,表达了怎样的情感?明确:这首诗的写作背景和《北方》是一致的,诗中写了嘶哑喉咙歌唱的鸟、被暴雨打击的土地、悲愤的河流、激怒的风、无比温柔的黎明等意象。结合背景,以鸟喻人,选用“嘶哑”一词,把杜鹃啼血般的奉献者形象赋予了悲愤的爱国者,它充满着因沉重的苦难和忧郁的负荷而生发的焦灼与浩叹,使人体味到歌者经历的坎坷、悲酸和执著的爱。“土地”可以看作繁衍生长了中华民族的祖国大地的象征,“暴风雨打击着的土地”,是正在遭受日寇欺凌的国土的写照;“悲愤的河流”“激怒的风”可以看作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反抗精神的象征,“温柔的黎明”预示着人民为之奋斗献身的独立自由的曙光,必将降临于这片土地。教师指导:注意把

《北方》教案教学设计7(表格式),标签:高中语文必修三教案,http://www.88haoxue.com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注:本诗创作于1938年11月17日

诗中的意象有哪些,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明确:这首诗的写作背景和《北方》是一致的,诗中写了嘶哑喉咙歌唱的鸟、被暴雨打击的土地、悲愤的河流、激怒的风、无比温柔的黎明等意象。结合背景,以鸟喻人,选用“嘶哑”一词,把杜鹃啼血般的奉献者形象赋予了悲愤的爱国者,它充满着因沉重的苦难和忧郁的负荷而生发的焦灼与浩叹,使人体味到歌者经历的坎坷、悲酸和执著的爱。“土地”可以看作繁衍生长了中华民族的祖国大地的象征,“暴风雨打击着的土地”,是正在遭受日寇欺凌的国土的写照;“悲愤的河流”“激怒的风”可以看作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反抗精神的象征,“温柔的黎明”预示着人民为之奋斗献身的独立自由的曙光,必将降临于这片土地。

教师指导:注意把握意象背后的象征意义。

  1. 课堂小结

师:一个人的生命天然地与生他养他的祖国连在一起,不管走到哪里,他的性格、命运、情感和记忆永远与祖国相关。正因为爱得深,才伤其痛;正因为伤其痛,才爱得深。艾青用他的心书写了自己的特殊的爱国情感。

六、布置作业

1.熟读并背诵全诗,体会艾青的浓浓爱国情。

2.完成《自主学习丛书·语文》相关练习。

七、板书设计

(ppt展示)

 

八、教后附记

通过反复吟诵诗歌,学生在朗诵的过程中品味了荒凉、阴郁的北方意象,体会艾青别样的爱国情感,同时升华了自己的爱国理念。痛之切,爱之深,在反衬的写作手法下把握了意象的象征含义。

九、设计亮点

   老子在《道德经》中说到:大音希声,大象无形。本文通过反复朗诵品味意象,没有将意象具体化,让学生自己插上想象的翅膀翱翔于自己组建的意境中继而体会诗人特殊的爱国情感。

 

 

 

 

 

 

 

 

 

 

 

 

 

 

 

 

 

 

 

 

 

 

 

 

 

 

 

 

 

 

 

 

 

 

 

 

 

 

 

 

 

 

 

 

 

 

 

 

 

 


上一页  [1] [2] 


Tag:高中语文必修三高中语文必修三教案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 - 中学教案大全 - 苏教版 - 高中语文必修三
》《《北方》教案教学设计7(表格式)》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