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 司马迁和屈原树立了两种人格榜样:一个择生,一个择死,一个以生践志,一个以死明志,对后世知识分子产生了巨大影响。 ⑵《报任安书》(节选)和《渔父》真实地展示了司马迁和屈原内心世界的深刻矛盾。请思考两篇作品分别是怎样表现人物复杂心情的。 《报任安书》采用书信的形式,面对朋友直接展示自己生死抉择时内心的矛盾和痛苦。信中欲言又止,止而又言。自己并非贪生恶死之辈,只是“恨私心有所不尽,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所以隐忍苟活,发愤著书,但生活中“居则忽忽若有所亡,出则不知其所往”,内心充满了矛盾。 《渔父》采用寓言对话体的形式,假托渔父与屈原一次相遇。通过两人的对话,展开思想交锋,把屈原内心的矛盾斗争外化出来,真实地反映了屈原的思想,表现了他崇高的人生追求。 【模拟试题】《报任安书》 1. 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曩(nǎng)者 缧绁(léi xiè) B. 传(zhuàn)曰 暴(bào)
《报任安书》《渔父》教案及练习,标签:高中语文必修五教案,http://www.88haoxue.com
司马迁和屈原树立了两种人格榜样:一个择生,一个择死,一个以生践志,一个以死明志,对后世知识分子产生了巨大影响。
⑵《报任安书》(节选)和《渔父》真实地展示了司马迁和屈原内心世界的深刻矛盾。请思考两篇作品分别是怎样表现人物复杂心情的。
《报任安书》采用书信的形式,面对朋友直接展示自己生死抉择时内心的矛盾和痛苦。信中欲言又止,止而又言。自己并非贪生恶死之辈,只是“恨私心有所不尽,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所以隐忍苟活,发愤著书,但生活中“居则忽忽若有所亡,出则不知其所往”,内心充满了矛盾。
《渔父》采用寓言对话体的形式,假托渔父与屈原一次相遇。通过两人的对话,展开思想交锋,把屈原内心的矛盾斗争外化出来,真实地反映了屈原的思想,表现了他崇高的人生追求。
【模拟试题】
《报任安书》
1. 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曩(nǎng)者 缧绁(léi xiè)
B. 传(zhuàn)曰 暴(bào)肌肤,受榜箠(chuí)
C. 愠(wēn)色 槛阱(jiàn jǐng)之中
D. 贪生恶(è)死 倜傥(tì tǎng)
2. 下列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句是( )
A. 其次诎体受辱 B. 仲尼厄而作《春秋》
C. 阙然不报,幸勿过 D. 古者富贵而名摩灭
3. 下列句中不含谦辞或敬辞的一句是( )
A. 曩者辱赐书 B. 太史公牛马走司马迁再拜言
C. 仆窃不逊,近自托于无能之辞 D. 然此可为智者道,难为俗人言也
4. 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与其它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
A. 文王拘而演《周易》 B. 仆之先,非有剖符丹书之功
C. 重为乡党所笑,以污辱先人 D. 至激于义理者不然
5. 填空
司马迁是西汉著名的史学家、___、思想家,忍辱负重写成《史记》,也称____。被鲁迅称之为“史家之绝唱,_____”。他在《报任安书》中写道:“人固有一死,_______,______,用之所趋也。”表现了豪迈的人生观和生死观。
阅读下列文段,完成文后题目。
仆窃不逊,近自托于无能之辞,网罗天下放失旧闻,略考其行事,综其终始,稽其成败兴坏之纪,上计轩辕,下至于兹,为十表,本纪十二,书八章,世家三十,列传七十,凡百三十篇。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草创未就,会遭此祸,惜其不成,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仆诚已著此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则仆偿前辱之责,虽万被戮,岂有悔哉!然此可为智者道,难为俗人言也。
6. 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句是( )
A. 近自托于无能之辞 B. 网罗天下放失旧闻
C. 上计轩辕,下至于兹 D. 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7. 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
A. 稽其成败兴坏之理 稽:考查
B. 亦欲以究天人之际 究:推断,探究
C. 网罗天下放失旧闻 失:同“佚”,散乱
D. 草创未就,会遭此祸 就:靠近
8. 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①通古今之变 ②成一家之言
B. ①亦欲以究天人之际 ②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
C. ①略考其行事,综其终始 ②藏之名山,传之其人
D. ①上计轩辕,下至于兹,为十表 ②然此可为智者道
9. 翻译下列句子
(1)草创未就,会遭此祸,惜其不成,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
(2)则仆偿前辱之责,虽万被戮,岂有悔哉!
《渔父》
一. 解释下列词语
〔行吟〕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Tag:高中语文必修五,高中语文必修五教案,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 - 中学教案大全 - 苏教版 - 高中语文必修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