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88好学网教育学习大全语文教学中学语文中学教案大全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记念刘和珍君》教案+教学反思21» 正文

《记念刘和珍君》教案+教学反思21

[02-26 17:09:14]   来源:http://www.88haoxue.com  高中语文必修五   阅读:68706

概要: 在第5节作者又说“但是,我还有要说的话”,这表明作者不想沉默,要开口说话:揭露反动派的伎俩,歌颂以“三个女子”为代表的“真的猛士”的伟大 总之,这种看似矛盾的说法,将鲁迅先生在“沉默”与“说话”两者间痛苦的选择表现得更加真实而深沉 2.在问题探究的过程中,顺便让学生体会抒情议论段中重点句子的深刻含义,同时在理解情感的基础上让学生朗读2、4两节 (三)默读文章6、7两节,看看鲁迅先生对“徒手请愿”这一斗争方式持什么态度,对“三一八事件”的意义如何认识请学生作简要的概括 (四)教师以学生的身份发表自己对本文的理解与感悟 (五)作业:联读朱自清的《执政府大屠杀》、林语堂的《悼刘和珍杨德群女士》,结合本课的学习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短文,谈谈我们在今天纪念刘和珍的意义【教学反思】 如何将学生培养成为主动的阅读者,应是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主动阅读的核心就是能够带着问题去阅读我们知道,没有问题就难以激发求知欲,没有问题或感觉不到问题的存在,读者就不会深入思考,阅读也只能停留在文本的表层因此,当学习目标与阅读内容确定之后,如何通过问题

《记念刘和珍君》教案+教学反思21,标签:高中语文必修五教案,http://www.88haoxue.com

    在第5节作者又说“但是,我还有要说的话”,这表明作者不想沉默,要开口说话:揭露反动派的伎俩,歌颂以“三个女子”为代表的“真的猛士”的伟大

    总之,这种看似矛盾的说法,将鲁迅先生在“沉默”与“说话”两者间痛苦的选择表现得更加真实而深沉

    2.在问题探究的过程中,顺便让学生体会抒情议论段中重点句子的深刻含义,同时在理解情感的基础上让学生朗读2、4两节

    (三)默读文章6、7两节,看看鲁迅先生对“徒手请愿”这一斗争方式持什么态度,对“三一八事件”的意义如何认识请学生作简要的概括

    (四)教师以学生的身份发表自己对本文的理解与感悟

    (五)作业:联读朱自清的《执政府大屠杀》、林语堂的《悼刘和珍杨德群女士》,结合本课的学习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短文,谈谈我们在今天纪念刘和珍的意义

【教学反思】

    如何将学生培养成为主动的阅读者,应是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主动阅读的核心就是能够带着问题去阅读我们知道,没有问题就难以激发求知欲,没有问题或感觉不到问题的存在,读者就不会深入思考,阅读也只能停留在文本的表层因此,当学习目标与阅读内容确定之后,如何通过问题筑任务引导学生读出自己的体验、感受与理解就成为了阅读教学设计的重点和难点

    鲁迅先生曾在《华盖集续编·小引》中坦言:我的杂文“不过是将我所遇到的,所想到的,所要说的,一任它怎样浅薄,怎样偏激,有时便都用笔写下来,说得自夸一点,就如悲喜时节的歌哭一般,那时无非是借此来释愤抒情”据此,我认为鲁迅先生纪念刘和珍这位性格温和、追求进步、有强烈的责任感与爱国热忱的青年,其目的就是要表达他的那种复杂而深沉的情感——面对流言家的污蔑与阴险、段政府的凶狠与残暴,他的悲哀和愤怒;面对“庸人”与“苟活者”的漠然与忘却,他的嘲讽和谴责;面对刘和珍的从容和勇毅,他的哀痛与尊敬同时,对“徒手请愿”的行为与“三一八事件”的意义发表自己的看法与主张基于这样的认识,我将体验鲁迅先生心灵的“歌哭”确定为与学生“对话”的主题(主问题)

    当主问题确定之后,还应通过一些相互之间具有一定逻辑关系的子问题继续推动“对话”的深入那么,子问题如何设计呢?我们常说,语文教育是“言语”的教育,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文字是生命价值的物化,只有我在用我的情感、体验、经历去充实、唤醒沉潜在字里行间的生命,文字才能复活因此,我将子问题设计的支点放到了“品味语言”这个“语文教育”的“原点”上,通过那样一组问题(结构化的问题),引导学生按照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阅历完整而充分地品味课文的语言

    需要注意的是,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要一味地用预设的问题筑任务机械地牵引“对话”或“活动”,我们应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困惑,多问问学生有什么问题,在真实生动的课堂上继续备课,提炼出新的有价值的问题


上一页  [1] [2] 


Tag:高中语文必修五高中语文必修五教案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 - 中学教案大全 - 苏教版 - 高中语文必修五
》《《记念刘和珍君》教案+教学反思21》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