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88好学网教育学习大全语文教学中学语文中学教案大全人教版初三上册语文教案《杨修之死》教学设计14» 正文

《杨修之死》教学设计14

[02-26 21:57:38]   来源:http://www.88haoxue.com  初三上册语文教案   阅读:68222

概要:曹操:十分奸诈,又有深谋远虑。阴险虚伪、狡诈奸猾。 杨修:恃才放旷 狂妄轻率 目中无人 耍小聪明六、讨论探究:杨修之死的原因。 关于杨修的死因,历史上有很多争议.有人推之于曹操,有人归过于杨修自己,还有人认为另有它因,你持哪种观点呢?谈谈你的看法. 观点一:杨修之死,过在自己。因为杨修恃才放旷、狂妄轻率、好耍小聪明,聪明反被聪明误。 观点二:杨修之死,罪在曹操。因为曹操阴险虚伪、狡猾奸诈、狠毒、嫉贤妒能......观点三:陷入曹丕曹植争夺接班之争,在曹丕已经得势的情况下,杨修必然成为这场斗争的牺牲品。 曹操必须为后任者扫清障碍。《三国志•魏书•曹植》“太祖既虑终始之变,以杨修颇有才策,而又袁氏之甥,于是以罪诛修。” 就小说解读而言,以上三条角度不同,却都能成立。从历史上说,恐怕只有第三条是正确的。历史上曹操以爱才著称:不论出身,只要有真才实学,都可以在曹操那里谋得一官半职。比如贾诩,以前是张绣一方的,后来随张绣一起投靠曹操,成了曹操前期的五大谋士之一;

《杨修之死》教学设计14,标签:人教版初三上册语文教案,http://www.88haoxue.com

曹操:十分奸诈,又有深谋远虑。阴险虚伪、狡诈奸猾。

                  

杨修:恃才放旷  狂妄轻率  目中无人  耍小聪明

六、讨论探究:杨修之死的原因。      

关于杨修的死因,历史上有很多争议.有人推之于曹操,有人归过于杨修自己,还有人认为另有它因,你持哪种观点呢?谈谈你的看法.      

观点一:杨修之死,过在自己。因为杨修恃才放旷、狂妄轻率、好耍小聪明,聪明反被聪明误。      

观点二:杨修之死,罪在曹操。因为曹操阴险虚伪、狡猾奸诈、狠毒、嫉贤妒能......

观点三:陷入曹丕曹植争夺接班之争,在曹丕已经得势的情况下,杨修必然成为这场斗争的牺牲品。    曹操必须为后任者扫清障碍。《三国志•魏书•曹植》“太祖既虑终始之变,以杨修颇有才策,而又袁氏之甥,于是以罪诛修。”        

就小说解读而言,以上三条角度不同,却都能成立。从历史上说,恐怕只有第三条是正确的。历史上曹操以爱才著称:不论出身,只要有真才实学,都可以在曹操那里谋得一官半职。比如贾诩,以前是张绣一方的,后来随张绣一起投靠曹操,成了曹操前期的五大谋士之一;再比如文武双全的张辽,以前是吕布手下的一员猛将,后来也被曹操吸收进自己阵营里,成为曹操手下“五虎良将”之一;而不得不说的就是曾经在袁绍手下干事的陈琳,在一篇檄文里将曹操和他的祖宗十八代都骂了个遍,而曹操知道他有才,所以在打败袁绍以后也没有杀他,而是收为己用。二曹操对杨修的重视非同一般,说他嫉妒杨修的才能是没有道理的。      

   巩固扩展  

杨修疏放不羁、蔑视权贵、张扬个性,从这个角度来看杨修还是可爱的,那么为什么我们会认为杨修是聪明反被聪明误,自食其果呢?我们可能会说这样的人不见容于现在的社会。阅读材料,说说杨修和纪晓岚的做法有什么不同。你更赞同哪一种做法?                   

清朝时,皇帝命纪晓岚编《四库全书》,纪晓岚故意屡次在一些字眼上犯错,让皇帝指出,皇帝觉得很高兴,“连纪晓岚这样有学问的人都让朕指出错来”,龙颜大悦,纪晓岚更得到重用。      

引出林语堂《中国人之聪明》中的话“中国人之聪明达到极顶处,转而见出聪明之害,乃退而守愚藏拙以全其身……中国文明乃由动转入静,主退,主守,主安分,主知足,而成为重持久不重进取之文明。”      

八、课堂小结     

1、通过典型事例刻画人物形象。

2、运用插叙手法使行文波澜起伏。               

九、布置作业:      

1、以《从杨修之死想到的》为题,写一篇500字左右的短文,谈谈自己的认识。

2、以《我眼中的曹操》为题,写一篇500字左右的短文,写出你心目中的曹操形象。

板书设计:

 


上一页  [1] [2] 


Tag:初三上册语文教案人教版初三上册语文教案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 - 中学教案大全 - 人教版 - 初三上册语文教案
》《《杨修之死》教学设计14》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