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错误》教学实录2

[02-26 22:48:13]   来源:http://www.88haoxue.com  高一册语文教案   阅读:68987

概要:生说:没有。“错误”在于那骑马的男子,第一人称的“我”,只是个陌生的过客,不是她的丈夫归来。生己说:说它美丽,是因为它曾经先引起了诗歌中女主人公情绪的激动。师总结说:好,两位同学的理解很对,表述很好。类似的“美丽的错误”在你我他生活中都曾经出现过,在其他一些前人的诗词作品中也曾有所表现。我们来分析并指出以下两首词中的“美丽的错误”。幻灯片显示温庭筠《梦江南》、柳永《八声甘州》。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颦洲。(温庭筠《梦江南》)想佳人,妆楼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柳永《八声甘州》)生庚答:温词的“过尽千帆皆不是”,柳词的“误几回,天际识归舟”,这两处都是写“美丽的错误”的。在这些词句中,我们一样感悟到了那幸福的激流袭过作者心头后迅速转变为深深的失落。老师总结发言:好,看来大家对此类的诗词的主旨都能准确把握了。我们在温词的“过尽千帆皆不是”、柳词的“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中一样读到了那“美丽的错误”。不同的是,温词、柳词中的过客都是乘船;而郑诗中的过客是骑马。师曰:请同学们再次齐读诗歌,注意体味思妇等待丈夫归来的痴情和落寞。同学们齐读诗

《错误》教学实录2,标签:人教版高一册语文教案,http://www.88haoxue.com

生说:没有。“错误”在于那骑马的男子,第一人称的“我”,只是个陌生的过客,不是她的丈夫归来。

生己说:说它美丽,是因为它曾经先引起了诗歌中女主人公情绪的激动。

师总结说:好,两位同学的理解很对,表述很好。类似的“美丽的错误”在你我他生活中都曾经出现过,在其他一些前人的诗词作品中也曾有所表现。我们来分析并指出以下两首词中的“美丽的错误”。

幻灯片显示温庭筠《梦江南》、柳永《八声甘州》。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颦洲。(温庭筠《梦江南》)

想佳人,妆楼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柳永《八声甘州》)

生庚答:温词的“过尽千帆皆不是”,柳词的“误几回,天际识归舟”,这两处都是写“美丽的错误”的。在这些词句中,我们一样感悟到了那幸福的激流袭过作者心头后迅速转变为深深的失落。

老师总结发言:好,看来大家对此类的诗词的主旨都能准确把握了。我们在温词的“过尽千帆皆不是”、柳词的“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中一样读到了那“美丽的错误”。不同的是,温词、柳词中的过客都是乘船;而郑诗中的过客是骑马。

师曰:请同学们再次齐读诗歌,注意体味思妇等待丈夫归来的痴情和落寞。

同学们齐读诗歌,沉浸其中。

师问:在诗歌中,第一人称的“我”的出现有何作用?

生庚答:首先,和思妇的丈夫一样,“我”也是一个离开自己的妻子家人的游子。其次,因为“我”只是一个匆匆的陌生的过客,不是思妇的丈夫,所以才会出现“美丽的错误”。

师问:好!那么,写游子的语句和意象又有哪些呢?

生丙答:“我打江南走过”,“达达的马蹄”两句。

师问:生丙的回答正确,但不完整。想想过客和思妇是如何偶然相见的?

生丙默然。无人作答。

老师讲解:这位游子,也即过客,他从江南走过,也许就这样走了几年了。一日他突然来到这个思妇所在的小城,在傍晚的时候,走在一条青石砌成的街道,也许他这是口渴,想讨碗水喝,恰好在这位思妇的门前停下,扣打门环,惊动了正在痴情等待丈夫归来的这位思妇,就有了诗歌中的“美丽的错误”。因此“寂寞的城”、“青石的街道”、“紧掩的窗扉”不仅是比喻思妇心境的落寞,而且标志着诗歌中过客的行踪。

幻灯片演示如下:

江南→寂寞的城→青石的街道→紧掩的窗扉

    所以,标志过客的行踪的意象作为诗歌中的第三类空间意象,存在着层递关系。

师继续问:那么这位过客,也是离家外出远行的游子,他就不思念家中的妻子和其他亲人吗?

生齐声道:思念!

师紧追不舍问:这位过客或游子的妻子,是否也像这位思妇一样,在痴情的等待着过客的归来呢?这位过客或游子,是否也在思念家中的妻子呢?

生齐声道:是!

师点拨:这样的话,文中不仅写了思妇对远行的丈夫的期待,也写了过客对家中妻子的思念,不仅写了幽闺之哀怨,还写了羁旅的愁苦。更进一步讲,诗歌所写的故事,不仅发生在两对夫妇间,而且发生在所有分离生活的夫妇间。

师继续点拨:外出远游的丈夫思念家中的妻子和其他亲人所写的诗歌,文学史上也给予这一题材和主题的诗歌以专名,就是“游子谣”。幻灯片显示“游子谣”三字。

讲台下,有学生立刻说出孟郊的《游子吟》。

师说:好,孟郊的《游子吟》是一首游子谣。再如我们还学习过另外一首游子谣。“枯藤――”。

学生齐诵: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学生齐诵马致远词之后,幻灯片显示《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学生齐声背诵。课堂气氛渐而热烈。

师点拨:试想,夕阳西下,游子坐在那匹羸弱的马上,看着小桥流水旁炊烟袅袅升起的农家那一幅父慈子爱、夫唱妇随如此这般幸福和美的生活图景,他怎能不断肠呢?

学生若有所思,已经与那古时的游子产生了共鸣。

师乘胜追击说:看来,那些把妻子丢在家中,一个人去外面的世界打拼的游子的生活也很辛酸的啊!大家不妨大胆地假想一把,让这位马致远笔下的游子或者说过客踏着达达的马蹄走进小城,穿过青石铺就的街道,来到吕本中《采桑子》词中思妇的楼下,进而走到她的门口,再进而来到思妇的窗前。

学生做迷茫状。

师稍做停顿,然后说:这位过客口渴了,他只是想要来思妇的窗前讨一碗清水,一碗凉白开而已。请大家注意,这位少妇却正在思念和等待外出远行的丈夫归来呢?当她听到了这位过客达达的马蹄声儿由远及近而来到她的门前时,此刻她的心情又如何呢?

生恍然,踊跃欲发言。

生丁抢答:她很激动,赶快看是不是她的丈夫回来了,但一看不是,她又很失望。

师评价道:这位同学思路十分敏捷,反应十分迅速,可惜他的回答缺少了一点诗意。

学生皆问:怎样才算是有诗意的表述呢?

师继续启发:这位少妇的心中此刻肯定有一股幸福的激流涌过,她一定是赶快揭开那尘封了许久的窗帷,然后又赶快推开了那快要锈死的窗扉,去看是否是自己的丈夫归来了。然而她的希望再次落空了,那并非是丈夫远游归来,而是另一个游子或者说一位过客在她的窗前要讨一碗水喝。错了,错了啊!她的心刚刚被高高地举起,现在又被重重地摔下。她的眼中流露出失望,她的心中充满了惆怅。

众生做沉醉状。

通过刚才的分析,学生们对《错误》的理解加深了。

老师总结:通过刚才的分析,我们看到,《错误》这首诗不仅写了闺怨的思妇,而且写了苦旅的游子。它是一首思妇词,也是一篇游子谣。幻灯片显示

游子谣,写游子羁旅之苦;

思妇词,写思妇幽闺之怨。

    毕竟,思妇闺怨是果,游子羁旅是因。所以在许多诗人的笔下,这两个题材和主题往往被糅合在同一篇作品中。郑愁予的《错误》即是如此,选用并糅合了传统的闺怨、乡愁题材,使得诗歌更有内蕴,更有韵味。

师问:作家杨牧说,“郑愁予是中国的中国诗人”。请分析两个“中国”的含义即语境义。小组讨论,然后选派代表作答。

生壬答:第一个“中国”指从地域、国籍、血统等上讲是中国的。第二个“中国”是指从情感、语言和意象等上讲是中国的。

师称赞道:好!生壬的回答非常准确简洁!在郑愁予的许多诗作中我们都感悟到了一种浓郁的古典美,而选用古典意象,采用传统题材,化用经典构思都是造成郑诗古典美的原因。《错误》的所有意象我们都似曾相识,都可以在唐诗宋词中找到大量的使用这些意象的句子;写游子羁旅之苦、写思妇幽闺之怨的题材更是从《诗经》直至新诗长期沿用的传统题材;“美丽的错误”这一经典构思在温词和柳词中又可以窥见它的影子。所以,我们才会说“郑愁予是中国的中国诗人”。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Tag:高一册语文教案人教版高一册语文教案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 - 中学教案大全 - 人教版 - 高一册语文教案
》《《错误》教学实录2》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