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茨威格以他笔下生花,制作生产出一大群丰美多姿、感情奔放而又命薄缘悭的女性而出名。这一点是高尔基这个苏联文坛的巨匠所特别看重并且指出的。伟大的高尔基毕竟是高尔基,即使在“斯大林主义”如日中天的时候,他也毫不掩饰自己在阅读“资产阶级作家”茨威格的《巫山云》后是多么激动和惊叹。他给茨威格写信道:“这个短篇那种惊人诚挚的笔调,那片对于女人的超人的温存,那派对于主题的独创性,以及只有真正的艺术家才具有的表现力,把我深深地打动了。”难怪高尔基后来同茨威格建立了“最珍贵友谊。”而且,他还把“世界上最了解女人的作家”的桂冠送给了茨威格。不仅如此,茨威格也可说是世界上最了解读者、但又并不曲意取悦读者的作家。他那时代的文学,对于严肃的读者,严肃的作品照样一印就是几万甚至几十万。茨威格在回忆录《昨日的世界——一个欧洲人的回忆》里,曾多次不无骄傲地谈到他的书出版盛况。“我的每一本书,当它第一天在德国公开发行时,就要销售两万册。”他那本旷世杰作,但是同目前所谓“畅销书”标准保持很远距离的《人类群星闪耀时——十二个历史小片段》,印数达到二十五万册,今天仍旧令人羡慕惊叹。在他生前,根据统计他已经
《外国散文两篇》(世间最美的坟墓、冬天之美)教案及练习,标签:人教版高一册语文教案,http://www.88haoxue.com——摘自钱定平著《欧美琅漫记》
死了
柯罗连科
刚才,在雾气腾腾的白昼,在外省城市的一条肮脏的街道上,一位记者递给我一份电报。他只说了两个字:死了!两个过路人站定了,转过头来看我们。不必补充是谁死了。四个互不相识的人都知道这句不祥的话只可能指谁。一个吸引全世界的感情的人死了。
如果有一位可称为家喻户晓的作家,那么这人便是托尔斯泰……现代人类的巨人。神话里的巨人把山堆积在山上,托尔斯泰则真个移动了沙皇和征服者们所不能移动的人类感情的大山。
眼泪不禁夺眶而出。在这位衰弱的老翁去迎接死神的那种依赖的无所顾虑的态度中,有一种稚气的动人之处。然而我个人的一切感想,都被这瞬间的庄严伟大所吞没而消失了。
我拿着电报站着。一种奇怪的感觉充溢心头。我不由地感到:仿佛电流飞向远处,环绕地球,到处用火花浇铸一行字:托尔斯泰死了。在这火花后面,仿佛奔驰着精神运动的真正的飓风,其中鸣响着伤逝,热爱,生与死,探索与怀疑的高旷的问题,以及伟大的解决方式的预感。
我们的国家贫穷而落后,然而它把一个托尔斯泰送给了世界……他的死十分明显地证示了生命的永不停息。
——1910年11月于波尔塔瓦
这是俄国著名小说家柯罗连科在托尔斯泰逝世的第二天为悼念列夫· 托尔斯泰而写的散文《死了》。文中把托尔斯泰称为现代人类的巨人,是不足为过的。
《冬天之美》:乔治·桑的虹霓
许自文
在众多的散文作品中,有些是写作者自己的,写他们的情感,写他们的精神。这些作品使他们“面目精神,跳跃纸上,勃勃欲生”(《桃花扇·凡例》)。《冬天之美》不足八百字,但它是乔治·桑心的虹霓,读者从中看到的是美丽、多彩的乔治·桑。
追求自由、平等的乔治·桑有倔强的性格和意志力,对自由、平等以及社会公正有执著的追求,对上流社会极端蔑视和反感。这些思想在作品的一开篇就表现了出来。“我无法理解富翁们的情趣,他们在一年当中最不适于举行舞会、讲究穿着和奢侈挥霍的季节,将巴黎当作狂欢的场所。”“在我国的大都市里,臭气熏天和冻结的烂泥几乎永无干燥之日,看见就令人恶心。”“可怜的城市工人对此十分了解,他们滞留在这个垃圾场里,实在是由于无可奈何。我们的富翁们所过的人为的、悖谬的生活,违背大自然的安排,结果毫无生气。”乔治·桑出身于贵族之家,但她的血管里既流动着贵族的血,又流动着贫民的血。这些描写里充满了对下层工人的同情,对上流社会生活的诅咒和蔑视,对巴黎这个豪华都市的厌憎。她不仅有这种崇高的思想,还亲自参加了1848年的法国革命。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
分类导航
最新更新
推荐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