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88好学网教育学习大全语文教学中学语文中学教案大全选修教案史记史记全译:白起王翦列传第十三» 正文

史记全译:白起王翦列传第十三

[10-21 00:05:30]   来源:http://www.88haoxue.com  史记   阅读:68733

概要: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兼并了所有的诸侯国,统一了天下,王将军和蒙将军的功劳最多,名声流传后世。秦二世的时候,王翦和他的儿子王贲都已死去,蒙恬也因被构陷而被诛杀。陈胜起义反抗秦朝时,二世派王翦的孙子王离攻打赵国,把赵歇和张耳围困在钜鹿城。当时有个人说:“王离,这是秦朝的名将。现在他率领强大的秦军攻打刚刚建立的赵国,战胜它是必然的。一个过客说:“不是这样的。说来做将领的世家到了第三代的必定要失败。说他必定失败是什么道理呢?一定是他家杀戮的人太多了,他家的后代就要承受为恶的惩罚。如今王离已是第三代将领了。”过了不久,项羽救援赵国,攻打秦军,果然俘虏了王离,王离的军队就投降了诸侯军。太史公说:俗话说“尺有短的时候,寸有长的时候。”白起算计敌人能随机应变,计出不尽,奇妙多变,名震天下,然而却不能对付应侯给他制造的祸患。王翦作为秦国将领,平定六国,功绩卓著,在当时不愧是元老将军,秦始皇尊其为师,可是他不能辅佐秦始皇建立德政,以巩固国家根基,却苟且迎合,取悦人主,直至死去。到了他的孙子王离被项羽俘虏,不也是理所当然的吗!他们各有自己的短处啊。白起者,郿人也。善用兵,事秦昭

史记全译:白起王翦列传第十三,标签:史记大全,http://www.88haoxue.com
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兼并了所有的诸侯国,统一了天下,王将军和蒙将军的功劳最多,名声流传后世。
秦二世的时候,王翦和他的儿子王贲都已死去,蒙恬也因被构陷而被诛杀。陈胜起义反抗秦朝时,二世派王翦的孙子王离攻打赵国,把赵歇和张耳围困在钜鹿城。当时有个人说:“王离,这是秦朝的名将。现在他率领强大的秦军攻打刚刚建立的赵国,战胜它是必然的。一个过客说:“不是这样的。说来做将领的世家到了第三代的必定要失败。说他必定失败是什么道理呢?一定是他家杀戮的人太多了,他家的后代就要承受为恶的惩罚。如今王离已是第三代将领了。”过了不久,项羽救援赵国,攻打秦军,果然俘虏了王离,王离的军队就投降了诸侯军。

太史公说:俗话说“尺有短的时候,寸有长的时候。”白起算计敌人能随机应变,计出不尽,奇妙多变,名震天下,然而却不能对付应侯给他制造的祸患。王翦作为秦国将领,平定六国,功绩卓著,在当时不愧是元老将军,秦始皇尊其为师,可是他不能辅佐秦始皇建立德政,以巩固国家根基,却苟且迎合,取悦人主,直至死去。到了他的孙子王离被项羽俘虏,不也是理所当然的吗!他们各有自己的短处啊。


白起者,郿人也。善用兵,事秦昭王。昭王十三年①,而白起为左庶长,将而击韩之新城②。是岁,穰侯相秦③,举任鄙以为汉中守。其明年,白起为左更,攻韩、魏于伊阙,斩首二十四万,又虏其将公孙喜,拔五城。起迁为国尉。涉河取韩安邑以东,到干河。明年,白起为大良造。攻魏,拔之,取城小大六十一。明年,起与客卿错攻垣城,拔之。后五年,白起攻赵,拔光狼城。后七年,白起攻楚,拔鄢、邓五城。其明年,攻楚,拔郢,烧夷陵④,遂东至竟陵。楚王亡去郢⑤,东走徙陈。秦以郢为南郡。白起迁为武安君。武安君因取楚,定巫、黔中郡。昭王三十四年⑥,白起攻魏,拔华阳,走芒卯⑦,而虏三晋将⑧,斩首十三万。与赵将贾偃战,沈其卒二万人于河中⑨。昭王四十三年⑩,白起攻韩陉城,拔五城,斩首五万。四十四年,白起攻南阳太行道,绝之€。

①昭王十三年:即前294年。梁玉绳《史记志疑》谓,“十三年”当为“十五年”。此段以下纪年多与《纪》、《表》不合。②将:带兵。③穰侯:秦相魏冉的称号。④夷陵:楚国先王的墓地。⑤亡:逃亡。去:离开。⑥昭王三十四年:即前273年。⑦走芒卯:使芒卯战败而逃。走,使败逃。⑧三晋将:这里指赵、魏两国的将领。三晋,春秋末晋国被韩、赵、魏三家瓜分并各立为国,故称“三晋”,有时也称其中的国家为“三晋”。⑨沈:同“沉”。⑩昭王四十三年:即前264年。€绝:断绝,截断。

四十五年①,伐韩之野王。野王降秦,上党道绝。其守冯亭与民谋曰:“郑道已绝,韩必不可得为民②。秦兵日进,韩不能应,不如以上党归赵。赵若受我,秦怒,必攻赵。赵被兵③,必亲韩。韩、赵为一,则可以当秦④。”因使人报赵。赵孝成王与平阳君、平原君计之。平阳君曰:“不如勿受。受之,祸大于所得。”平原君曰:“无故得一郡,受之便⑥。”赵受之,因封冯亭为华阳君。
四十六年,秦攻韩缑氏、蔺,拔之。
四十七年,秦使左庶长王龁攻韩,取上党。上党民走赵。赵军长平⑦,以按据上党民⑧。四月,龁因攻赵。赵使廉颇将。赵军士卒犯秦斥兵⑨,秦斥兵斩赵裨将茄⑩。六月,陷赵军,取二鄣四尉€。七月,赵军筑垒壁而守之。秦又攻其垒,取二尉,败其阵,夺西垒壁。廉颇坚壁以待秦,秦数挑战,赵兵不出。赵王数以为让⒀。而秦相应侯又使人行千金于赵为反间⒁,曰:“秦之所恶⒂,独畏马服子赵括将耳⒃,廉颇易与⒄,且降矣⒅。”赵王既怒廉颇军多失亡,军数败,又反坚壁不敢战,而又闻秦反间之言,因使赵括代廉颇将以击秦。秦闻马服子将,乃阴使武安君白起为上将军⒆;而王龁为尉裨将,令军中有敢泄武安君将者斩。赵括至,则出兵击秦军。秦军详败而走(20),张二奇兵以劫之(21)。赵军逐胜(22),追造秦壁(23)。壁坚拒不得入,而秦奇兵二万五千人绝赵军后,又一军五千骑绝赵壁间,赵军分而为二,粮道绝。而秦出轻兵击之。赵战不利,因筑壁坚守,以待救至。秦王闻赵食道绝,王自之河内(24),赐民爵各一级,发年十五以上悉诣长平(25),遮绝赵救及粮食。

①四十五年:即秦昭王四十五年(前262)。②这一句的意思是说:韩国必定不可能管我们臣民了。③被:遭受。④当:挡住。⑤平阳君:赵豹的封号。平原君:赵胜的封号。⑥便:有利。⑦军:屯兵。⑧按据:按兵据援。⑨斥兵:侦察兵。⑩裨将:副将。€鄣:城堡。数:多次,屡次。⒀让:责备。⒁应侯:即范睢。反间:指在敌人内部制造矛盾、纠纷。⒂恶:忧患。⒃马服:指马服君赵奢。将:任为将军。⒄与:对付。⒅且:将要,就要。⒆阴:暗地里。(20)详:通“佯”。假装。(21)张:布置。(22)逐胜:乘胜追击。(23)造:到。(24)之:往,到。(25)发:征召。诣:到。

至九月,赵卒不得食四十六日,皆内阴相杀食①。来攻秦垒,欲出②。为四队,四五复之③,不能出。其将军赵括出锐卒自搏战,秦军射杀赵括。括军败,卒四十万人降武安君。武安君计曰:“前秦已拔上党,上党民不乐为秦而归赵。赵卒反覆④,非尽杀之,恐为乱。”乃挟诈而尽阬杀之⑤,遗其小者二百四十人归赵。前后斩首虏四十五万人⑥。赵人大震。
四十八年十月,秦复定上党郡。秦分军为二:王龁攻皮牢,拔之;司马梗定太原。韩、赵恐,使苏代厚币说秦相应侯曰⑦:“武安君禽马服子乎⑧?”曰:“然。”又曰:“即围邯郸乎?”曰:“然。”“赵亡则秦王王矣⑨,武安君为三公⑩。武安君所为秦战胜攻取者七十余城,南定鄢、郢、汉中,北禽赵括之军,虽周、召、吕望之功不益于此矣€。今赵亡,秦王王,则武安君必为三公,君能为之下乎?虽无欲为之下,固不得已矣。秦尝攻韩,围邢丘,困上党,上党之民皆反为赵,天下不乐为秦民之日久矣。今亡赵,北地入燕,东地入齐,南地入韩、魏,则君之所得民亡几何人⒀。故不如因而割之⒁,无以为武安君功也⒂。”于是应侯言于秦王曰:“秦兵劳,请许韩、赵之割地以和,且休士卒。”王听之,割韩垣雍、赵六城以和。正月,皆罢兵。武安君闻之,由是与应侯有隙⒃。

①内:指内部。②出:指冲出敌围。③四五复之:连续四五次反复冲击。④反覆:变化无常。⑤挟诈:暗用欺骗诡计。阬杀:陷之于坑而杀,即活埋。⑥首:首级。虏:俘虏。⑦说(shuì,税):劝说,说服。⑧禽:同“擒”,捕捉。⑨秦王王:后一“王”字,称王,统治天下。⑩三公:指辅佐国君掌握军政大权的最高长官。周代三公,说法不一,或谓太师、太傅、太保,或谓“天子之相”。€周:指周公旦。召:指召公奭。今:如果。⒀亡:通“无”。⒁因而割之:趁机让它们割让土地。⒂这一句的意思是说:不要拿(攻占韩、赵土地)给武安君去建立功劳。⒃隙:嫌隙,怨恨。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Tag:史记史记大全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 - 中学教案大全 - 选修教案 - 史记
》《史记全译:白起王翦列传第十三》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