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88好学网教育学习大全语文教学中学语文中学教案大全选修教案史记《史记选读》成语、常用短语整理·复习学案» 正文

《史记选读》成语、常用短语整理·复习学案

[10-21 00:05:30]   来源:http://www.88haoxue.com  史记   阅读:68729

概要:4.爽然若失:爽然:主意不定的样子;若失:象失去依靠。形容心中无主、空虚怅惘的神态。出处:“读《服鸟赋》,同生死,轻去就,又爽然自失矣。”语法:偏正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形容心中无主、空虚怅惘。 《项羽本纪》 1.拔山扛鼎:扛:双手举起。拔起大山,举起重鼎。形容力气很大。出处:“力能扛鼎,才气过人。”又:“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补语;形容力气极大。 2.破釜沉舟:比喻下决心不顾一切地干到底。出处:“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只要我们有~的决心,就能克服学习上的各种困难。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宾语、状语;形容做事的决心很大。 3.霸王别姬:姬:指西楚霸王项羽的宠妾虞姬。形容英雄末路的悲壮情景。现多比喻独断专行,脱离群众,最终垮台。出处:《史记·项羽本纪》记载:霸王项羽在和刘邦夺封建统治权的战争中,最后兵败,自知大势已去,在突围前夕,不得不和虞姬决别。语法:主谓式;作宾语、定语;含贬义。 4.四面楚歌:比喻陷入四面受敌、孤立无援的境地。出处:

《史记选读》成语、常用短语整理·复习学案,标签:史记大全,http://www.88haoxue.com

4.爽然若失:爽然:主意不定的样子;若失:象失去依靠。形容心中无主、空虚怅惘的神态。出处:“读《服鸟赋》,同生死,轻去就,又爽然自失矣。”语法:偏正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形容心中无主、空虚怅惘。

《项羽本纪》

1.拔山扛鼎:扛:双手举起。拔起大山,举起重鼎。形容力气很大。出处:“力能扛鼎,才气过人。”又:“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补语;形容力气极大。

2.破釜沉舟:比喻下决心不顾一切地干到底。出处:“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只要我们有~的决心,就能克服学习上的各种困难。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宾语、状语;形容做事的决心很大。

3.霸王别姬:姬:指西楚霸王项羽的宠妾虞姬。形容英雄末路的悲壮情景。现多比喻独断专行,脱离群众,最终垮台。出处:《史记·项羽本纪》记载:霸王项羽在和刘邦夺封建统治权的战争中,最后兵败,自知大势已去,在突围前夕,不得不和虞姬决别。语法:主谓式;作宾语、定语;含贬义。

4.四面楚歌:比喻陷入四面受敌、孤立无援的境地。出处:“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

5.劳苦功高:出了很多力,吃了很多苦,立下了很大的功劳。出处:“劳苦功高如此。”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6.慷慨悲歌:情绪激昂地唱歌,以抒发悲壮的胸怀。出处:“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语法:偏正式;作谓语;指情绪激昂地唱歌,以抒发悲壮的胸怀。

7.政由己出:政令由一己发出。指把持大权,独断专行。出处:“三年,遂将五诸侯灭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楚出,号为‘霸王’。”语法:主谓式;作宾语、定语;含贬义。

8.在此一举:在:在于,决定于;举:举动,行动。指事情的成败就决定于这一次的行动。出处:“国家安危,在此一举。”

9.作壁上观:壁:壁垒。原指双方交战,自己站在壁垒上旁观。后多比喻站在一旁看着,不动手帮助。出处:“及楚击秦,朱将皆从壁上观。”语法:动宾式;作谓语;含贬义。

10.才气过人:才:才能;气:气魄。才能气魄胜过一般的人。出处:“籍长八尺余,力能扛鼎,才气过人,虽吴中子弟,皆已惮籍矣。”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褒义,形容人很有才气。

11.蜂拥而来:象蜂群似的拥挤着过来。形容许多人一起过来。出处:“陈涉首难,豪杰蜂起。”

12.以一当十:当:相当。一个人抵挡十个人。形容军队英勇善战。出处:“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楚兵呼声动天,诸侯军无不人人惴恐。”

13.披坚执锐:穿着铁甲,拿着武器。形容全副武装。出处:“夫被(披)坚执锐,义不如公。”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宾语、状语;含褒义。

14.取而代之:指夺取别人的地位而由自己代替。现也指以某一事物代替另一事物。出处:“秦始皇游会稽,渡浙江,梁与籍俱观,籍曰:‘彼可取而代也。’”语法:连动式;作谓语、宾语;用于人或事物。

15.所向披靡:所向:指力所到达的地方;披靡:溃败。比喻力量所达到的地方,一切障碍全被扫除。出处:“于是项王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16.学书学剑:学文练武。出处:“学书不成,去,学剑。”

17.膝行而前:跪着用膝盖向前移动。形容敬畏恭谨之极。出处:“项羽召见诸侯将,入辕门,无不膝行而前。”

《廉颇蔺相如列传》

1.完璧归赵:本指蔺相如将和氏璧完好地自秦送回赵国。后比喻把原物完好地归还本人。出处:“城入赵而璧留秦;城不入,臣请完璧归赵。”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宾语;指物归原主。

2.负荆请罪:负:背着;荆:荆条。背着荆条向对方请罪。表示向人认错赔罪。出处:“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语法:连动式;作谓语、定语;用于赔礼道歉的场合。

3.怒发冲冠:指愤怒得头发直竖,顶着帽子。形容极端愤怒。出处:“相如因持壁却立倚柱,怒发冲冠。”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定语、补语;形容极端愤怒。

4.刎颈之交:刎颈:割脖子;交:交情,友谊。比喻可以同生死、共患难的朋友。出处:“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语法:偏正式;作宾语;含褒义。

5.纸上谈兵:在纸面上谈论打仗。比喻空谈理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也比喻空谈不能成为现实。出处:《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战国时赵国名将赵奢之子赵括,年轻时学兵法,谈起兵事来父亲也难不倒他。后来他接替廉颇为赵将,在长平之战中,只知道根据兵书办,不知道变通,结果被秦军大败。语法:偏正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

6.价值连城:连城:连在一起的许多城池。形容物品十分贵重。出处:“赵惠文王时,得楚和氏璧。秦昭王闻之,使之遗赵书,愿以十五城请易璧。”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分句;形容物品十分贵重。

《滑稽列传》

1.优孟衣冠:优孟:春秋时楚国著名的的演杂戏的人,擅长滑稽讽谏。比喻假扮古人或模仿他人。也指登场演戏。出处:《史记·滑稽列传》记载:楚相孙叔敖死后,儿子很穷。优孟穿戴了孙叔敖的衣冠去见楚庄王。楚庄五受到感动,封了孙叔敖的儿子。语法:偏正式;作宾语、定语;含贬义,用于书面语

2.杯盘狼藉:狼藉:象狼窝里的草那样散乱。杯子盘子乱七八糟地放着。形容吃喝以后桌面杂乱的样子。出处:“日暮酒阑,合尊促坐,男女同席,履舄交错,杯盘狼藉。”语法偏正式;作谓语、定语;形容酒饭后的杂乱样子。

3.参差错落:参差:长短、高低、大小不一致。错落:交错、交织的样子。各种不同的事物,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出处:“臣饮一斗亦醉,一石亦醉。……饮五六斗……八斗而醉。”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指交错不齐

4.一鸣惊人:鸣:鸟叫。一叫就使人震惊。比喻平时没有突出的表现,一下子做出惊人的成绩。出处:“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语法主谓式;作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用于国家、集体。

5.乐极悲生:高兴到极点时,发生使人悲伤的事。出处:“酒极则乱,乐极则悲,万事尽然,言不可极,极之而衰。”

《刺客列传》

1.燕市悲歌:以之表现朋友间的情谊以及惜别的情怀。出处:“荆轲既至燕,爱燕之狗屠及善击筑者高渐离。荆轲嗜酒,日与狗屠及高渐离饮于燕市,酒酣以往,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于市中,相乐也,已而相泣,旁若无人者。”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下一页


Tag:史记史记大全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 - 中学教案大全 - 选修教案 - 史记

上一篇:《张良》导学案

》《《史记选读》成语、常用短语整理·复习学案》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