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3.《赤壁之战》之所以出名,它的特点是什么?(赤壁之战是我国历史上一个非常有名的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战例。) 4.故事写了交战双方哪些人?他们都是干什么的?(曹操;魏国的丞相,我国历史上有名的大政治家。周瑜:是东吴孙权的一员大将,任水陆军都督。黄盖:周瑜手下的一员老将。) 5.战争发生的原因是什么?(曹操想夺取江南东吴的地方。) 6.结果如何?(周瑜胜利,曹操失败。) 7.周瑜用什么方法取得胜利的?(火攻) 四、联系上下文、结合文下注释,疏通课文 1、比较加点词的词性和词义。 当 谁以当曹操者(动词,抵挡) 当横行天下 (动词,应该) 孤当与孟德决之(副词,当即)将 命猛将统兵数万 (名词,将领) 求救于孙将军 (名词,高级军官) 彼所将中国人 (动词,率领) 将顺江东下 (副词,将要) 治 共治曹操 (动词,对付) 刘表治水军 (动词,管理) 卒 疲病之卒 (名词,士兵) 鲁肃闻刘表卒 (动词,死亡) 五万兵难卒合 (形容词,
苏教版高二选修《赤壁之战》教案设计3,标签:史记大全,http://www.88haoxue.com3.《赤壁之战》之所以出名,它的特点是什么?(赤壁之战是我国历史上一个非常有名的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战例。)
4.故事写了交战双方哪些人?他们都是干什么的?(曹操;魏国的丞相,我国历史上有名的大政治家。周瑜:是东吴孙权的一员大将,任水陆军都督。黄盖:周瑜手下的一员老将。)
5.战争发生的原因是什么?(曹操想夺取江南东吴的地方。)
6.结果如何?(周瑜胜利,曹操失败。)
7.周瑜用什么方法取得胜利的?(火攻)
四、联系上下文、结合文下注释,疏通课文
1、比较加点词的词性和词义。
当 谁以当曹操者(动词,抵挡)
当横行天下 (动词,应该)
孤当与孟德决之(副词,当即)将 命猛将统兵数万 (名词,将领)
求救于孙将军 (名词,高级军官)
彼所将中国人 (动词,率领)
将顺江东下 (副词,将要)
治 共治曹操 (动词,对付)
刘表治水军 (动词,管理)
卒 疲病之卒 (名词,士兵)
鲁肃闻刘表卒 (动词,死亡)
五万兵难卒合 (形容词,同“猝”,匆猝)
次 引次并北 (动词,临时驻扎)
余船以次俱进 (名词,次序)
方 助画方略 (名词,次序)
地方千里 (名词,方圆)
方与将军会猎于吴(副词,正在、将要)
方连船舰 (副词,正,或并)
乃 此乃天也 (判断动词,是)
蒙冲斗舰乃以千数 (副词,竟,居然)
乃罢会 (副词,于是,就)
骑乃得过 (副词,才)
2、辨析下列加点虚词的用法(词性、作用或意义)
为 为孙权长史 (wéi 动词,是)
为操后患 (wéi 动词,成为)
动以朝廷为辞 (wéi 动词,做)
保为将军破之 (wèi 介词,替)
安能复为之下乎 (wéi 介词,在)
恐为操所先 (wéi 介词,与“所”连用,表被动)
此为长江之险已与我共之矣(wèi 动词,通“谓”)
于 求救于孙将军 (介词,向)
见权于柴桑 (介词,在)
肃追于宇下 (介词,到)
受制于人 (表被动,被)
五、朗读课文,理清课文条理。
教师范读课文,然后找同学说一说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在此基础上师生共同讨论课文的结构。
六、作业:
1、熟读课文。
2、思考课后题。
第二课时 总第 个教案
一、导入新课:
回忆上节内容导入。
在赤壁,东吴只有3万人,却能打败曹军的80万军队,原因是什么呢?
哪位同学知道“赤壁”在哪儿?作战双方是谁?
(“赤壁”位于现在湖北武昌市,长江边上。作战双方是曹操和周瑜。)
(板书:赤壁 曹操 周瑜)
曹操和周瑜为什么要打仗,周瑜又是怎样取胜的呢?我们一起来分析这篇课文。
二、讲读第1段——鲁肃献策
第一层次(开头——权即遣肃行)
1、学生对照注释自读试译,教师纠正、补充,然后师生共同研讨问题。
2、思考作者在这一段介绍了什么?
(作者在这一段具体介绍了战斗发生的时间——东汉末年
地点——赤壁;
交战的双方——曹操和东吴的周瑜;
双方所处的地理位置——曹操在长江北岸,周瑜的兵在长江南岸。
这次战事的目的是曹操“想夺取江南东吴的地方”。
同时也可以看出曹操是这次战争的发动者,周瑜“调兵遣将”是为了抵抗曹军。)
很明显,战争发生的原因是曹操想扩大自己的地盘,从道义上讲是不正义的,但是他们人员众多,来势凶猛。周瑜也毫不畏惧,调兵遣将与曹军隔江相对。这场战争的经过和结果怎样,我们继续往下看。
(板书:南北隔江相对)
3、是谁最先提出联刘抗曹的?他是怎样分析形势的?
明确:是孙权的谋士鲁肃。
他首先分析荆州的地位:“江山险固,沃野万里,士民殷富。”(要求学生解释:险固——险要坚固;士民——老百姓;殷富——丰厚富足。)“若据而有之,此帝王之资也。”(解释:有——占有;资——资本、凭借。)这段话既分析了荆州之重要,又符合孙权南面称孤的心意。鲁肃此话,从侧面揭示了赤壁之战的起因和性质,成为全文提纲挈领之笔。鲁肃接着分析了各派的情况:①刘表新亡,二子不协(合作),军中诸将,各有彼此。(有的向着那边,有的向着这边。)②刘备与操有仇恨,寄寓于刘表,表恶(wu)其能而不能用。这种形势,当然对孙权有利。
4、鲁肃根据这种情况又提出了哪些对付的办法?
明确:两种可能、两种准备。一种可能是如果刘备与刘表同心,则宜“抚安”(抚慰拉拢);另一种可能是刘备与刘表“违离”(矛盾、背离),则宜别图之(想办法),以济(成就)大事(指南面称孤之事)。
上一篇:《赤壁之战》教案4
分类导航
最新更新
推荐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