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 7、山房春事二首(其二) 岑 参 梁园日暮乱飞鸦,极目萧条三两家。 庭树不知人去尽,春来还发旧时花。 ①这首诗从体裁上看是七言绝句(或绝句),押的韵是ā。 ②三四两句运用了什么写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答:三四句用了反衬手法,以乐景写哀情,衬托得梁园更加萧条 ③这首诗抒发了怎样的感慨? 答:这首诗抒发了物是人非,盛衰无常的感慨。 8、秋 词 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① 历代文人为了抒“悲秋之情”,常借助那些事物(景物)? 答:落叶、悲鸿、衰草、枯木 ②本诗作者借助“排云之鹤”,来表达对秋的迥异态度。请写出你对本诗中“鹤”的形象和体现的人生态度的简要理解。(50字左右) 答:刘诗中的“鹤”,在秋日晴空中,振翅高飞,排云直上,矫健凌厉,体现了激越向上,积极乐观人生态度。 9、绝句两首(二)杜甫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1)、这首诗第一二句写景,写了色彩丰富的四种景象,运用的主要方法
古诗鉴赏30首(附参考答案),标签:唐诗宋词大全,http://www.88haoxue.com
7、山房春事二首(其二)
岑 参
梁园日暮乱飞鸦,极目萧条三两家。
庭树不知人去尽,春来还发旧时花。
①这首诗从体裁上看是七言绝句(或绝句),押的韵是ā。
②三四两句运用了什么写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答:三四句用了反衬手法,以乐景写哀情,衬托得梁园更加萧条
③这首诗抒发了怎样的感慨?
答:这首诗抒发了物是人非,盛衰无常的感慨。
8、秋 词
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① 历代文人为了抒“悲秋之情”,常借助那些事物(景物)?
答:落叶、悲鸿、衰草、枯木
②本诗作者借助“排云之鹤”,来表达对秋的迥异态度。请写出你对本诗中“鹤”的形象和体现的人生态度的简要理解。(50字左右)
答:刘诗中的“鹤”,在秋日晴空中,振翅高飞,排云直上,矫健凌厉,体现了激越向上,积极乐观人生态度。
9、绝句两首(二)杜甫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1)、这首诗第一二句写景,写了色彩丰富的四种景象,运用的主要方法是映衬,其中一个“欲”字,运用拟人修辞方法,赋予花朵摇曳多姿的动感的特点。
(2)、这首诗是诗人入蜀后所作,抒发了羁旅异乡的感慨。简析这首诗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这首诗运用了乐景写哀的手法,作者面对如画的之景,勾起了漂泊伤感,最后一句流露出归心殷切的思乡之情。
10、春夜洛城闻笛 (唐)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1)、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是曾说,“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诗中的“折柳”寓意是什么?
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2002年高考题)
答:“折柳”是古代关于惜别的一首名曲,后人在送别中常有折柳的习俗。“折柳”这首
曲子寓有惜别怀远之意。本诗抒写了思乡之情,而这种思乡之情是听到“折柳”曲的笛声
引起的,可见“折柳”是本诗的关键。
11、燕子来舟中作 (唐)杜甫
湖南为客动经春,燕子衔泥两度新。
旧入故园偿识主,如今社日远看人。
可怜处处巢居室,何异飘飘托此身。
暂语船樯还起去,穿花贴水益沾巾。
注;本诗是诗人晚年客居湖南时的作品。
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时曾说“燕子”二字是全诗的关键,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
什么?
答:同意。本诗以燕子为歌咏对象,实际上句句关着自己的茫茫身世,这样借燕言情,借燕抒怀,表达了凄楚悲怆之感。
12、秋风引 (唐)刘禹锡
何处秋风至,萧萧进雁群。
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
注:刘禹锡曾在偏远的南方过了一段时期的贬谪生活。
(1)、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时说,“秋风”是理解本诗的关键,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答:同意。“秋风”是诗人吟咏之物,由秋风的到来“雁群”,由“雁群”引出庭树,由秋风中的“雁群”引起诗人“孤客最先闻”的共鸣。整首诗的意象和情感都是在秋风中展开的,所以说,“秋风”是理解本诗的关键。
13、杳杳寒山道 (唐)寒山
杳杳寒山道,落落冷涧滨。
啾啾常有鸟,疾疾更无人。
淅淅风吹面,纷纷雪积身。
朝朝不见日,岁岁不知春。
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曾说,这首诗通篇充满了“寒意”,句句使用迭字的艺术显示了威力,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为什么?
答:同意。“杳杳”言路深幽远,渲染了“寒”的气氛,“落落”言涧边寂寥冷落,给人以空旷寂寞之感;“啾啾”状鸟叫之声,以有声写无声;“淅淅”以风声描风的动态之感,从声音上渲染环境的肃杀;“纷纷”绘雪飞舞之状,从视觉上表现环境的肃杀;“朝朝、岁岁”从时间上点染寒意之久。这些迭字从不同角度运力,共同完成了整首诗寒冷氛围的营造工作。
14、秋思 (唐)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空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问: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是曾说,“意万重”一词是全诗的关键,诗中“意万重”在诗 中的意思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
答:“意万重”即心里涌起千愁万绪,觉得有说不完、写不尽的话需要倾吐。同意。“见秋风”引起“作家书”之念,“作家书”引起“意万重”,正因为“意万重”,所以在家书中“说不尽”,怕“说不尽”方才临发又开封。可见,诗中一切内容都是由“意万重”引发的。
15、舟中读元九诗 (唐)白居易
把君诗卷灯前读,诗尽灯残天未明。
眼痛灭灯犹暗坐,逆风吹浪达船声。
注:元九:元稹,白居易的挚友。此诗写于作者被贬江州途中,而元稹已于5个月前贬通州。
(1)、这首诗前三句连用“灯”字,创设出“灯前读诗”、“诗尽灯残”“灭灯暗坐”三个意象。这样写创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Tag:唐诗宋词,唐诗宋词大全,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 - 中学教案大全 - 选修教案 - 唐诗宋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