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88好学网教育学习大全语文教学中学语文中学教案大全选修教案唐诗宋词《送董劭南序》教学设计» 正文

《送董劭南序》教学设计

[10-21 00:05:30]   来源:http://www.88haoxue.com  唐诗宋词   阅读:68873

概要:问:谁来总结一下刚才我们探讨的内容?明确:全文表面上一直是“送董劭南游河北”,第一节就“燕赵古称多慷慨悲歌之士”立论,预言“其必有合也”,是送他去;第2节怀疑燕赵的风俗可能变了,但要“以吾子之行卜之也”,还是送他去;结尾委托他吊“望诸君”之墓、劝“屠狗者”出仕朝廷,仍然还是送他去。总之,本文确是一篇送行文字,但作者明“送”实“留”,“送”之正是为了“留”之,微情妙旨,全寄于笔墨之外。三段话,作者用意—层深一层,层层相连,一转再转,步步深入,写得波澜起伏,曲折多变,含蓄、巧妙地表情达意。这是本文写作上的最大特色。通过朗读,使学生了解主要字词,理解文章语意,初步读出行文语气。通过比较,自然、巧妙地揭示文本的深层含义。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探究精神的培养,使学生能够结合注释,联系背景,结合关键词语和句子,由浅入深,透过表象性的知识认识到本质性的内容。】三、学以致用,迁移训练!问:既然“送”之正是为了“留”之,那么本文的题目是否可以改为“留董劭南序”呢?明确:不能,因为“赠序”的特点只能是“送”而不能是“留”,除了本文之外,著名的赠序还有《送李愿归盘谷序》、《送东阳马生序》等。

《送董劭南序》教学设计,标签:唐诗宋词大全,http://www.88haoxue.com
问:谁来总结一下刚才我们探讨的内容?
明确:全文表面上一直是“送董劭南游河北”,第一节就“燕赵古称多慷慨悲歌之士”立论,预言“其必有合也”,是送他去;第2节怀疑燕赵的风俗可能变了,但要“以吾子之行卜之也”,还是送他去;结尾委托他吊“望诸君”之墓、劝“屠狗者”出仕朝廷,仍然还是送他去。总之,本文确是一篇送行文字,但作者明“送”实“留”,“送”之正是为了“留”之,微情妙旨,全寄于笔墨之外。三段话,作者用意—层深一层,层层相连,一转再转,步步深入,写得波澜起伏,曲折多变,含蓄、巧妙地表情达意。这是本文写作上的最大特色。
通过朗读,使学生了解主要字词,理解文章语意,初步读出行文语气。通过比较,自然、巧妙地揭示文本的深层含义。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探究精神的培养,使学生能够结合注释,联系背景,结合关键词语和句子,由浅入深,透过表象性的知识认识到本质性的内容。】
三、学以致用,迁移训练!
问:既然“送”之正是为了“留”之,那么本文的题目是否可以改为“留董劭南序”呢?
明确:不能,因为“赠序”的特点只能是“送”而不能是“留”,除了本文之外,著名的赠序还有《送李愿归盘谷序》、《送东阳马生序》等。另外,董劭南“不遇时”,“屡不得志于有司,怀抱利器”,心情“郁郁”,韩愈自然对他十分同情,不忍太严厉,于是只把留意寓于送行之中。这体现了本文语言的得体性。

问:既然大家掌握了“赠序”的特点,那么请大家想想我们有没有接触过这样体裁呢?当然接触过,这就是“毕业赠言”。可以说,现在的“毕业赠言”就是“赠序”的一种形式。同学们,过去你们一定写过“毕业赠言”,并且在未来的高中毕业、大学毕业、研究生毕业时,还要写“毕业赠言”的。就拿高中毕业来说吧,假设你要离开母校,离别和你朝夕相处的老师和同学,那么在离别之际,你一定有许多内心的话儿要倾诉给母校,倾诉给老师,倾诉给同学吧?今天老师给大家提供一个机会,把你对母校、老师的留恋感激之情,对同学、朋友的希望祝愿之心充分地表达出来。
“赠序”是一个古老的文体,其写作上的特色,在当今仍有借鉴作用,所以在最后设计了一个“学以致用”的环节。反过来,这样形式的训练,也可以进一步加深对“赠序”的认识


上一页  [1] [2] 


Tag:唐诗宋词唐诗宋词大全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 - 中学教案大全 - 选修教案 - 唐诗宋词
》《《送董劭南序》教学设计》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