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88好学网教育学习大全语文教学中学语文中学教案大全选修教案唐诗宋词《“格调高远”的北宋词》教案» 正文

《“格调高远”的北宋词》教案

[10-21 00:05:30]   来源:http://www.88haoxue.com  唐诗宋词   阅读:68221

概要:《“格调高远”的北宋词》教案 一、教学目标1、 能通过本专题的学习,初步了解北宋前期词以婉约风格为主流、以闲情和离愁别恨为主旨的艺术风貌。2、 能够对诗歌中佳妙的炼字进行鉴赏。3、 能够展开联想,驱驰想像,撰写文笔隽永的诗词意境想像文。二、教学重、难点1、了解北宋前期的词人和他们的生平2、了解北宋词以婉约风格为主流,以闲情和离愁别恨为主旨,体裁以小令、中调为多。三、教学课时:3课时第一课时破阵子 燕子来时新社一、导语:由《看社戏》的“戏”导入。二、作者简介晏殊(991—1055)字同叔,抚州临川人。幼孤,七岁能文章。景德初,以神童荐,赐同进士出身。擢秘书省正字。历任太常寺奉礼郎。翰林学士,太子左庶子,加给事中,迁礼部侍郎、枢密副使。因论事忤太后旨,以刑部侍郎知宣州,改应天府。后为御史中丞,改兵部侍郎,兼秘书监,资政殿学士,翰林侍读学士。明道元年迁参知政事,尚书左丞。庆历中官至加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学士,兼枢密使。至和二年卒,年六十五,谥元献。晏殊“文章赡丽,应用不穷,尤工诗,闲雅有情思”(《宋史》本传)。其词擅长小令,多表现官僚士大夫的诗酒生活和闲情逸致

《“格调高远”的北宋词》教案,标签:唐诗宋词大全,http://www.88haoxue.com

《“格调高远”的北宋词》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能通过本专题的学习,初步了解北宋前期词以婉约风格为主流、以闲情和离愁别恨为主旨的艺术风貌。

2、  能够对诗歌中佳妙的炼字进行鉴赏。

3、  能够展开联想,驱驰想像,撰写文笔隽永的诗词意境想像文。

二、教学重、难点

1、了解北宋前期的词人和他们的生平

2、了解北宋词以婉约风格为主流,以闲情和离愁别恨为主旨,体裁以小令、中调为多。

三、教学课时:3课时

第一课时

破阵子 燕子来时新社

一、导语:由《看社戏》的“戏”导入。

二、作者简介

晏殊(991—1055)字同叔,抚州临川人。幼孤,七岁能文章。景德初,以神童荐,赐同进士出身。擢秘书省正字。历任太常寺奉礼郎。翰林学士,太子左庶子,加给事中,迁礼部侍郎、枢密副使。因论事忤太后旨,以刑部侍郎知宣州,改应天府。后为御史中丞,改兵部侍郎,兼秘书监,资政殿学士,翰林侍读学士。明道元年迁参知政事,尚书左丞。庆历中官至加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学士,兼枢密使。至和二年卒,年六十五,谥元献。晏殊“文章赡丽,应用不穷,尤工诗,闲雅有情思”(《宋史》本传)。其词擅长小令,多表现官僚士大夫的诗酒生活和闲情逸致。诗文集今已不传。有《珠玉词》三卷。

三、鉴赏全词

1、  文章上下片各写什么内容?

明确:这首词上下片平均用力,共同构成一幅清新明丽的郊外戏春图。上片着力写景,用燕子、梨花、碧苔、黄鹂、柳絮这些春天富有代表性的景物,十分凝练地点出季节特点,写得热闹非凡,而又充满闲情逸趣。下片写人,词人捕捉住两位采桑女子斗草寻乐的场面,用轻松欢快的笔调,写出了少女活泼天真、纯洁无瑕的神态。“凝怪昨宵春梦好”句,揣摩少女心理细致入微,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在宋词中实为少见。

2、  文章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

明确:全篇运用白描手法,描绘春光之明媚与少女之纯洁可爱。

3、  “燕子来时新社”中的新社指什么?

明确:二十四节气,春分连接清明,正是一年春光最堪留恋的时节。春已中分,新燕将至,此时恰值社日也将到来,古人称燕子为社燕,以为它常是春社来,秋社去。词人所说的新社,指的即是春社了。那时每年有春秋两个社日,而尤重春社,邻里聚会,酒食分餐,赛会欢腾,极一时一地之盛。闺中少女,也“放”了“假”,正所谓“问知社日停针线”,连女红也是可以放下的,呼姊唤妹,门外游玩。词篇开头一句,其精神全于此。

4、  这首词上片写景,写了几种具体的树?

明确:梨树和柳树。

5、“笑从双脸生”是形神兼备的句子,你认为“笑”的形和神各是什么?

明确:眼睛;画龙点睛,眼能传神,表达喜悦之情。

四、拓展讨论:

你认为“叶底黄鹂一两声”与杜甫“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所表达的心境是否相同?

明确:有相同之处。杜诗中的“空好音”表达的是一种寂寞感;“一两声”突出寂静的环境,也衬托出一种寂寞的心境。

五、总结

这首词上片写景,点明季节。展现出一派融融春光。下片写人,采桑女子天真活泼,巧笑盈盈,神情跃然纸上。同学们可以展开想象,描摹意境,撰写一篇想象性的小品文。

第二课时

蝶恋花 庭院深深深几许

一、导语:由唐宋八大家导入

二、简介作者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吉水(今属江西)人。修幼年丧父,家贫力学。天圣八年(1030)进士及第,为西京(今河南洛阳)留守推官。西京三年,与钱惟演、梅尧臣、苏舜钦等诗酒唱和,遂以文章名天下。景祐元年(1034)召试学士院,授宣德郎。三年,以直言为范仲淹辩护,贬夷陵(今湖北宜昌)县令。庆历中,以右正言知制诰,参与范仲淹、韩琦、富弼等推行的“新政”。“新政”失败后,外任。至和元年(1054)丁母艰期满,召还与宋祁同修《唐书》。累迁礼部侍郎、枢密副使、参知政事。熙宁四年(1071)六月,以太子少师致仕,居颍州。次年卒,年六十六,谥文忠。《宋史》有传。对宋初以来靡丽的文风提出批评,主张文章应“明道”、“致用”,并积极培养后进,为北宋文坛领袖。著作宏富,有《新唐书》、《新五代史》等。其诗文杂著合为《欧阳文忠公文集》一百五十三卷。

三、鉴赏全词

1、三个“深”字有何妙处?

明确:三个“深”字,其用叠字之工,致使全词的景写得深,情写得深,由此而生深远之意境。
2、杨柳堆烟写的是什么景象?“堆”字说明了什么?

明确:说的是早晨杨柳笼上层层雾气的景象。

着一“堆”字,则杨柳之密,雾气之浓,宛如一幅水墨画。

3、“无重数”怎样理解?我们有没有见过?

明确:“无重数”就是“无数重”令人感到这座庭院简直是无比幽深。

秦观《踏莎行》“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与此同义。

4、“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怎样理解?运用什么手法写的?有什么作用?

明确:在前面的写景之后,作者并没有让你立刻看到人物所在的地点,而是宕开一笔,把视线引向她丈夫那里“玉勒雕鞍游冶处”;然后折过笔来写道:“楼高不见章台路”。原来这词中女子正独处高楼,她的目光正透过重重帘幕、堆堆柳烟,向丈夫经常游冶的地方凝神远望。这种写法叫做欲扬先抑,做尽铺排,造足悬念,然后让人物出场,如此便能予人以深刻的印象。

5、“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包含了怎样的情感?运用了什么手法?试加以评析。

明确:这两句包含着无限的伤春之感。

这两句情感层次如下:

第一层写女主人公因花而有泪。见花落泪,对月伤情,是古代女子常有的感触。此刻女子正忆念走马章台(汉长安章台街,后世借以指游冶之处)的丈夫,可是望而不可见,眼中唯有狂风暴雨中横遭摧残的花儿,由此联想到自己的命运,不禁伤心泪下。

第二层是写因泪而问花。泪因愁苦而致,势必要找个发泄的对象。这个对象此刻已幻化为花,或者说花已幻化为人。于是女主人公向着花儿痴情地发问。

第三层是花儿一旁缄默,无言以对。

第四层:花儿不但不语,反而象故意抛舍她似地纷纷飞过秋千而去。人儿走马章台,花儿飞过秋千,有情之人、无情之物对她都报以冷漠,怎能不让人伤心!

[1] [2]  下一页


Tag:唐诗宋词唐诗宋词大全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 - 中学教案大全 - 选修教案 - 唐诗宋词
》《《“格调高远”的北宋词》教案》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