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88好学网教育学习大全语文教学中学语文中学教案大全选修教案唐诗宋词《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一体化教学案(教师版)» 正文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一体化教学案(教师版)

[10-21 00:05:30]   来源:http://www.88haoxue.com  唐诗宋词   阅读:68115

概要:3、说说这首诗的基本风格。( 景象壮阔,情感悲壮,文字顿挫,深沉浓郁,既有杜甫之风,又有自身以文入诗之新。)六、背诵、作业 第2教时 要点:初步了解中唐诗歌风格,主要学习《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过程:一、简介柳宗元和写作背景柳宗元,字子厚,唐代河东(今山西省永济市)人,代宗大历八年(773年)出生于京城长安,宪宗元和十四年(819年)客死于柳州。一代著名文学家、思想家,享年不到50岁。因为他是河东人,在柳州忍过刺史,所以人称柳河东或柳柳州。一生命运极度坎坷,最后一次要被诏回京城,可是还没有接到诏书,人已死去。由于长期体验下层人民的痛苦生活,写下了大量的揭露当时政治腐败和社会黑暗的寓言、山水游记和传记等散文作品。特别是他的寓言,如《捕蛇者说》、《憎王孙》等,寓意深刻,形象生动逼真,在我国寓言发展史上,起着承先启后的作用。前人评论柳诗,大多以为是继承陶渊明传统,与王维、孟浩然、韦应物并称“王、孟、韦、柳”。唐朝安史之乱后,宦官专权,藩镇割据,土地兼并日渐严重,社会生产破坏严重,民不聊生。柳宗元对这种社会现实极为不满,他积极参加了王叔文领导的“永济革新”,并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一体化教学案(教师版),标签:唐诗宋词大全,http://www.88haoxue.com

3、说说这首诗的基本风格。

(  景象壮阔,情感悲壮,文字顿挫,深沉浓郁,既有杜甫之风,又有自身以文入诗之新。)

六、背诵、作业

 

第2教时

 

要点:初步了解中唐诗歌风格,主要学习《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

过程:

一、简介柳宗元和写作背景

柳宗元,字子厚,唐代河东(今山西省永济市)人,代宗大历八年(773年)出生于京城长安,宪宗元和十四年(819年)客死于柳州。一代著名文学家、思想家,享年不到50岁。因为他是河东人,在柳州忍过刺史,所以人称柳河东或柳柳州。一生命运极度坎坷,最后一次要被诏回京城,可是还没有接到诏书,人已死去。由于长期体验下层人民的痛苦生活,写下了大量的揭露当时政治腐败和社会黑暗的寓言、山水游记和传记等散文作品。特别是他的寓言,如《捕蛇者说》、《憎王孙》等,寓意深刻,形象生动逼真,在我国寓言发展史上,起着承先启后的作用。前人评论柳诗,大多以为是继承陶渊明传统,与王维、孟浩然、韦应物并称“王、孟、韦、柳”。

唐朝安史之乱后,宦官专权,藩镇割据,土地兼并日渐严重,社会生产破坏严重,民不聊生。柳宗元对这种社会现实极为不满,他积极参加了王叔文领导的“永济革新”,并成为这一运动的中坚人物。也触犯了宦官和官僚贵族利益。革新失败,贬邵州刺史,赴任的途中又加贬为永州(今湖南零陵)司马,10年后回京师,又出为柳州(今属广西)刺史。后来又被诏回,以为要升官,终因有人梗阻,再度贬为边州刺史。这首诗就是这时写的。同样原因遭贬的还有他的好友韩泰、韩晔、陈谦、刘禹锡。他们的境况类似,一次次地同样被贬。他们的际遇相同,休戚相关,因而诗中表现出一种真挚的友谊,虽天各一方,而相思之苦,无法自抑。柳的这首诗就是写给这四位朋友的。诗人登临城楼,触景生情,表达了对同被贬的友人的关切之情,抒发了自已被贬的愤怒。

二、朗读

三、理解

1、理解下列加线词句,和同学交流,准备老师提问: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

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

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

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

共来百越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方。

2、班级交流

寄漳、汀、封、连四州——寄情于四州的友人。

大荒——指荒僻的边远地方。

惊风——狂风,双关,既指自然景象,也指仕途。

飐——吹动。

芙蓉——即荷花。

薜荔——薜荔,一种蔓生的木本植物。

九回肠——指愁思的缠结。司马迁《报任安书》:“肠一日而九回”。

百越——即百粤,此处是泛指南方的少数民族。

纹身——文身,在身上刺花纹,南方少数民族多有文身的传统。)

3、进一步理解诗歌的语言,请用现代散文串通全诗。

柳州城上的高楼,接连着旷野荒原;

我们愁绪象茫茫的海天,无限宽广。

狂风阵阵,猛烈吹乱了水上的芙蓉;

暴雨倾盆,斜打着爬满薜荔的土墙。

岭上树木重重,遮住了远望的视线;

柳江弯弯曲曲,象百结九转的愁肠。

咱五人同时遭贬,到百越纹身之地;

而今依然音书不通,各自滞留一方。 )

四、赏析

1、概括诗歌的内容,并说说你的基本理解。

(  首联,作者登楼远眺,无限愁思涌上心头。意境邈远,直与四州相连。颔联寓情于景,写惊风乱飐,密雨斜侵,隐喻保守势力横施迫害;而以芙蓉的高洁,薜荔的芳香,喻自己和四位友人的高尚品德。情景交融,了无痕迹。颈联借岭树遮目,直抒怀念四友的心情;借江曲似肠,倾吐耳腹中的愁苦,依然借景抒情。尾联叹息谪居边远地区,音信阻滞,更加深了离别之别之苦。全篇以愁思起,以愁思终,愁思二字贯穿全篇。)

2、诗歌的表现手法常常有以乐景写哀情,以衰景写哀情的,本文属于哪一种,并加解说。

(  空旷的荒野,急风胡乱地掀动水中的荷花,密雨斜打在长满薜荔的墙上,山上的树重重遮住了远望的视线,江流曲折就像九转的回肠,都是哀苦无比的景色,诗人正是通过这些景色的铺叙,把自己悲哀的情感烘托了出来。)

3、对比这两首贬谪诗各自有怎样的风格?

(  都借景抒情,韩诗悲而怨,并有直抒胸臆句,情感悲壮激愤;柳诗悲而愁,哀景衬哀情,情感悲伤惆怅。)

五、背诵、作业


上一页  [1] [2] 


Tag:唐诗宋词唐诗宋词大全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 - 中学教案大全 - 选修教案 - 唐诗宋词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一体化教学案(教师版)》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