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3、说说这首诗的基本风格。( 景象壮阔,情感悲壮,文字顿挫,深沉浓郁,既有杜甫之风,又有自身以文入诗之新。)六、背诵、作业 第2教时 要点:初步了解中唐诗歌风格,主要学习《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过程:一、简介柳宗元和写作背景柳宗元,字子厚,唐代河东(今山西省永济市)人,代宗大历八年(773年)出生于京城长安,宪宗元和十四年(819年)客死于柳州。一代著名文学家、思想家,享年不到50岁。因为他是河东人,在柳州忍过刺史,所以人称柳河东或柳柳州。一生命运极度坎坷,最后一次要被诏回京城,可是还没有接到诏书,人已死去。由于长期体验下层人民的痛苦生活,写下了大量的揭露当时政治腐败和社会黑暗的寓言、山水游记和传记等散文作品。特别是他的寓言,如《捕蛇者说》、《憎王孙》等,寓意深刻,形象生动逼真,在我国寓言发展史上,起着承先启后的作用。前人评论柳诗,大多以为是继承陶渊明传统,与王维、孟浩然、韦应物并称“王、孟、韦、柳”。唐朝安史之乱后,宦官专权,藩镇割据,土地兼并日渐严重,社会生产破坏严重,民不聊生。柳宗元对这种社会现实极为不满,他积极参加了王叔文领导的“永济革新”,并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一体化教学案(教师版),标签:唐诗宋词大全,http://www.88haoxue.com3、说说这首诗的基本风格。
(
六、背诵、作业
第2教时
要点:初步了解中唐诗歌风格,主要学习《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
过程:
一、简介柳宗元和写作背景
柳宗元,字子厚,唐代河东(今山西省永济市)人,代宗大历八年(773年)出生于京城长安,宪宗元和十四年(819年)客死于柳州。一代著名文学家、思想家,享年不到50岁。因为他是河东人,在柳州忍过刺史,所以人称柳河东或柳柳州。一生命运极度坎坷,最后一次要被诏回京城,可是还没有接到诏书,人已死去。由于长期体验下层人民的痛苦生活,写下了大量的揭露当时政治腐败和社会黑暗的寓言、山水游记和传记等散文作品。特别是他的寓言,如《捕蛇者说》、《憎王孙》等,寓意深刻,形象生动逼真,在我国寓言发展史上,起着承先启后的作用。前人评论柳诗,大多以为是继承陶渊明传统,与王维、孟浩然、韦应物并称“王、孟、韦、柳”。
唐朝安史之乱后,宦官专权,藩镇割据,土地兼并日渐严重,社会生产破坏严重,民不聊生。柳宗元对这种社会现实极为不满,他积极参加了王叔文领导的“永济革新”,并成为这一运动的中坚人物。也触犯了宦官和官僚贵族利益。革新失败,贬邵州刺史,赴任的途中又加贬为永州(今湖南零陵)司马,10年后回京师,又出为柳州(今属广西)刺史。后来又被诏回,以为要升官,终因有人梗阻,再度贬为边州刺史。这首诗就是这时写的。同样原因遭贬的还有他的好友韩泰、韩晔、陈谦、刘禹锡。他们的境况类似,一次次地同样被贬。他们的际遇相同,休戚相关,因而诗中表现出一种真挚的友谊,虽天各一方,而相思之苦,无法自抑。柳的这首诗就是写给这四位朋友的。诗人登临城楼,触景生情,表达了对同被贬的友人的关切之情,抒发了自已被贬的愤怒。
二、朗读
三、理解
1、理解下列加线词句,和同学交流,准备老师提问: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
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
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
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
共来百越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方。
2、班级交流
(
寄漳、汀、封、连四州——寄情于四州的友人。
大荒——指荒僻的边远地方。
惊风——狂风,双关,既指自然景象,也指仕途。
飐——吹动。
芙蓉——即荷花。
薜荔——薜荔,一种蔓生的木本植物。
九回肠——指愁思的缠结。司马迁《报任安书》:“肠一日而九回”。
百越——即百粤,此处是泛指南方的少数民族。
纹身——文身,在身上刺花纹,南方少数民族多有文身的传统。)
3、进一步理解诗歌的语言,请用现代散文串通全诗。
(
柳州城上的高楼,接连着旷野荒原;
我们愁绪象茫茫的海天,无限宽广。
狂风阵阵,猛烈吹乱了水上的芙蓉;
暴雨倾盆,斜打着爬满薜荔的土墙。
岭上树木重重,遮住了远望的视线;
柳江弯弯曲曲,象百结九转的愁肠。
咱五人同时遭贬,到百越纹身之地;
而今依然音书不通,各自滞留一方。 )
四、赏析
1、概括诗歌的内容,并说说你的基本理解。
(
2、诗歌的表现手法常常有以乐景写哀情,以衰景写哀情的,本文属于哪一种,并加解说。
(
3、对比这两首贬谪诗各自有怎样的风格?
(
五、背诵、作业
分类导航
最新更新
推荐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