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洒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不要去听雨点子穿过树林打在树叶上的声音,不妨一边舒适地吟诗、长啸,一边慢慢地走去。雨点穿林打叶,发出声响,是客观存在,说“莫听”,就有外物不足萦怀之意。 吟诗、长啸,表示意态闲适。陶渊明《归去来辞》:“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拄着竹杖,穿着草鞋,比乘马还要来得轻便。这雨有甚么可怕?虽只有一件蓑衣,任凭一生风雨都不在意。芒鞋:草鞋。竹杖草鞋--步行所用,属于闲人。作者两年后离开黄州,《初入庐山》诗云:“芒鞋青竹杖,自挂百钱游;可怪深山里,人人识故侯。”用到竹杖芒鞋,即所谓“我是世间闲客此闲行”(《南歌子》)。马--则是官员或忙人的坐骑,即俗所谓“行人路上马蹄忙”者。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带着寒气的春风将我的醉意吹醒了,微微感到点冷。 雨后放晴,前面山头上的夕阳普照, 好似在招手欢迎我。料峭春风:带几分寒意
《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教案教学设计3,标签:唐诗宋词大全,http://www.88haoxue.com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洒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不要去听雨点子穿过树林打在树叶上的声音,不妨一边舒适地吟诗、长啸,一边慢慢地走去。雨点穿林打叶,发出声响,是客观存在,说“莫听”,就有外物不足萦怀之意。 吟诗、长啸,表示意态闲适。陶渊明《归去来辞》:“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拄着竹杖,穿着草鞋,比乘马还要来得轻便。这雨有甚么可怕?虽只有一件蓑衣,任凭一生风雨都不在意。
芒鞋:草鞋。
竹杖草鞋--步行所用,属于闲人。作者两年后离开黄州,《初入庐山》诗云:“芒鞋青竹杖,自挂百钱游;可怪深山里,人人识故侯。”用到竹杖芒鞋,即所谓“我是世间闲客此闲行”(《南歌子》)。
马--则是官员或忙人的坐骑,即俗所谓“行人路上马蹄忙”者。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带着寒气的春风将我的醉意吹醒了,微微感到点冷。 雨后放晴,前面山头上的夕阳普照, 好似在招手欢迎我。
料峭春风:带几分寒意的东风。
“斜照相迎”,也透露着喜悦的情绪。词序说:“已而遂睛,故作此。”七个字闲闲写下,却是点睛之笔。“已而遂睛”,仍牵带着原先的风雨。对于这一路上的雨而复睛,引出了怎样的感触来呢?
“回首向来萧洒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回头望望刚才遇雨的地方,真是晴雨无常!回去吧,不管风吹雨打也好,阳光四照也好。
萧洒处:指遇雨的处所。萧洒,风雨吹打树林的声音。
词中记叙的只是出游时途中遇雨的一件小事,但从中表达了作者洒脱、放达的人生态度,更寄寓了他对自己所遭受的政治打击的愤懑和故作旷达之情!上阕写途中遇雨的情景。下阕写雨过天晴后的心理感受伟大的灵魂在艰苦的跋涉,无声的探索,无歌无喜,无风无雨。词人用象征手法,写出──在突如其来的政治风雨面前,自己内心的坦荡与气度的从容。从历史和磨难中走来,在穿林竹叶声中吟啸徐行,不避崎岖,走入安宁,走入心灵的坦途,在纷扰的世界中寻找自己崭新的位置。
分类导航
最新更新
推荐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