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88好学网教育学习大全语文教学中学语文中学教案大全选修教案《论语》《孟子》选读儒家之道专题《士志于道》教案» 正文

儒家之道专题《士志于道》教案

[10-21 00:01:39]   来源:http://www.88haoxue.com  《论语》《孟子》选读   阅读:68422

概要:【译文】 孔子说:“人能够使道发扬光大,不是道使人的才能扩大。” 【评析】 人必须首先修养自身、扩充自己、提高自己,才可以把道发扬光大,反过来,以道弘人,用来装点门面,哗众取宠,那就不是真正的君子之所为。这两者的关系是不可以颠倒的。 【原文】 子曰:“君子谋道不谋食。耕也,馁(1)在其中矣;学也,禄(2)在其中矣。君子忧道不忧贫。” 【注释】 (1)馁:音něi,饥饿。 (2)禄:做官的俸禄。 【译文】 孔子说:“君子只谋求道行道,不谋求衣食。耕田,也常要饿肚子;学习,可以得到俸禄。君子只担心道不能行,不担心贫穷。” 【读解】不谋衣食并不是真的不要衣食,而是通过谋道而水到渠成地获得衣食。在《子路》篇里,我们已看到学生樊fán迟去向孔子学耕田种地而被孔子骂了个狗血淋头。这里又从正面来阐述了“君子谋道不找食”的道理。其实,从社会分工的角度来看,孔子的话的确是有一定道理的。以我们今天的情形而论,很多读书人,包括大学教授和搞文化工作的专家、高级知识分子,就是不如一个拉人力车的或种蔬茉的菜农收入高,更不用说和做生意的个体户相比了。但我们的大学教授和专家学者是不是要为了“谋食”

儒家之道专题《士志于道》教案,标签:《论语》《孟子》选读大全,http://www.88haoxue.com
【译文】 孔子说:“人能够使道发扬光大,不是道使人的才能扩大。” 
【评析】 人必须首先修养自身、扩充自己、提高自己,才可以把道发扬光大,反过来,以道弘人,用来装点门面,哗众取宠,那就不是真正的君子之所为。这两者的关系是不可以颠倒的。 

【原文】 子曰:“君子谋道不谋食。耕也,馁(1)在其中矣;学也,禄(2)在其中矣。君子忧道不忧贫。” 
【注释】 (1)馁:音něi,饥饿。 (2)禄:做官的俸禄。 
【译文】 孔子说:“君子只谋求道行道,不谋求衣食。耕田,也常要饿肚子;学习,可以得到俸禄。君子只担心道不能行,不担心贫穷。” 
【读解】不谋衣食并不是真的不要衣食,而是通过谋道而水到渠成地获得衣食。在《子路》篇里,我们已看到学生樊fán迟去向孔子学耕田种地而被孔子骂了个狗血淋头。这里又从正面来阐述了“君子谋道不找食”的道理。其实,从社会分工的角度来看,孔子的话的确是有一定道理的。以我们今天的情形而论,很多读书人,包括大学教授和搞文化工作的专家、高级知识分子,就是不如一个拉人力车的或种蔬茉的菜农收入高,更不用说和做生意的个体户相比了。但我们的大学教授和专家学者是不是要为了“谋食”而放弃教学和科研去拉人力车,去种蔬菜,或去做生意呢?这时,我们就用得着“君 子谋进不谋食”这句话了。毕竟有社会分工的不同,有所从事的职业的性质不同。从这个意义上说,“君子谋道不谋食”还包含着一种敬业精神在内。虽然我们的物质生活待遇还存在着一些不合理的现象,但我们毕竟是君子,所从事的,毕竟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高尚事业啊。不合理现象需要得到解决,得到改变,但“君子 忧道不忧贫”,自己的追求还是不能放弃。
这是不是也可以算作对“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忧道不忧贫”的一种理解呢?原文就是孔子说的。说一个真正有学问,以天下国家为己任的君子,只忧道之不行,不考虑生活的问题;比如耕种田地,只问耕耘不问收获。只忧虑自己的为人,并不担心是否贫穷
【解读】本章内容不能机械的理解为孔子重道轻食,重学轻耕。子贡问政,孔子答以“足食,足兵,民信之”,孔子问志,冉有答曰“比及三年,可使足民”,足民,丰衣足食,孔子默许冉有之志。孔子一向“重民食、丧、祭”,何以轻食轻耕。孔子在本章中强调的只是社会分工。“君子劳心,小人劳力”。君子当以学道为主,百姓当以农耕为主,正如樊迟学稼学圃,孔子斥为“小人哉!樊须也”。斥其为“小人”,并不能说明孔子轻视劳动人民,轻视稼穑耕种,强调分工,不能理解为轻耕轻食。孔子一方面强调社会分工,一方面劝君子勉力为学,学礼,学义,学义,学信,一言以蔽之,学道。“君子学道则爱人。”“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子路篇》)上爱人,好礼,讲义,守信,“四方之民襁负其子而至矣。”禄在其中,所以“君子谋道不谋食”,“忧道不忧贫”,“学之不讲,德之不修,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吾忧”四事,即“忧道”,“学、德、义、善”以及“礼”、“义”、“信”均为“道”之内涵,当是君子所谋所忧之道,谋道,不须谋食,食自至。忧道无须忧贫,贫自去。《大学》亦说:“君子先慎乎德,有德此(乃)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财,有财此有用。德者本也,财者末也。”有德乃有财,德者财之本也。德者,道也,谋道,道在其中,禄在其中,食亦在其中。谋道、食、贫,自在不谋不忧之中。
谋食与谋道,从“耕”“学”角度看,共有四种情况:其中为学有两种情况。第一种,从正面说,禄在其中,谋道亦谋食,君子之有位者。道在其中,禄在其中,食在其中。第二种,从反面说,为学,未必得禄,谋道却不能谋食,君子之无位者。进一步说:为学未必一定得禄。但不学则一定不能得禄,孔子所以劝学也。
为耕有两种情况。第一种,馁在其中,谋食不谋道,小人之劳力者。第二种,谋食亦谋道,“隐居以求其志,行义以达其道。”贤人之隐居者。为耕者,不论是单一谋食,抑或是谋食兼而谋道,“馁在其中”,势所难免。为耕,未必不能为道,但一定不能得禄,所以饥馁也在不免之中。孔子耕馁以劝学。
“耕”“学”相较,合而观之,学,禄在其中,正面引导以学。耕,馁在其中,反面对比以劝学。总之,本章意在劝学,谋道忧道,其意也在劝学。

【原文】 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 
【译文】 孔子说:“主张不同,不互相商议。” 
【读解】所谓“人各有志,不能强勉。”又所谓“鹤鹊安知鸿鹅之志!” 。其实都是“道不同,不相为谋”的意思。 当然,“道”在这里的外延较广,既指人生志向,也指思想观 念、学术主张等。 伯夷、叔齐义不食周粟,饿死于首阳山。司马迁感叹说:“道 不同,不相为谋。真是各人追随各人的志向啊!”(《史记•伯夷长齐列传》) 这是政治态度不同不相为谋的典型。 司马迁又说:“世上学老子的人不屑于儒学,学儒学的人也不 屑于老子。道不同,不相为谋。是不是说的这种情况呢?”(《史 记•老庄申韩列传》) 
这是思想观念、学术主张不同不相为谋的典型。 贾谊的《鹏鸟赋》写得好: “贪夫殉财兮,烈士殉名; “夸者死权兮,众庶凭生。” 孔子自己也曾说:“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述而》) “从吾所好”就是道不同,不相为谋。 卡尔•马克思引用过诗人但丁的一句名言,叫做——“走自己的路,让人们说去吧!” 不也是“道不同,不相为谋”吗? 
信仰是最容易引起争论的问题,也是最不能讨论的问题。
  “道不同”,是根本原则不同,如政治立场不同,宗教信仰不同,学术见解不同。这里面,宗教禁忌最多,排他性最强。宗教信徒,信仰不同,根本说不到一块儿去,只好“不相为谋”。但我们不要忘记,虽然信教的是一类,不信教的是一类,信教的却最容不得其他信仰,不信教的反而是他们争取的对象。
  以前,在美国,有些传教的,好像上门推销。碰到这类人,出于客气,我总是说,对不起,我不信教。美国朋友告诉我,错,大错,如果你想彻底摆脱他们的骚扰,最好的答复是,你已加入另一宗教。(道不同,不相为谋)

【原文】 子曰:“予欲无言。”子贡曰:“子如不言,则小子何述焉?”子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Tag:《论语》《孟子》选读《论语》《孟子》选读大全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 - 中学教案大全 - 选修教案 - 《论语》《孟子》选读
》《儒家之道专题《士志于道》教案》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