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2.以孔子对君子的要求看,我们怎样才能成为君子?1、区分君子和小人的标准是看他注重道义还是注重利益。2、要成为君子就要有志于追求道义;要以道义去结交朋友,而不结党营私;不讲究吃喝穿着,不争名夺利;做人要谦虚,要有自尊(矜持),要讲信用(诚信)。(平分标准:题目不难,但必须对孔子说的那几段话进行分类整合,从如何对待朋友、如何对待自己、如何对待物质财富(名利)的角度去回答。)(三)阅读下面几章文字,回答问题:子曰: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论语﹒述而》)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里仁》)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论语﹒卫灵公》)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述而》)2. 孔子说自己“乐在其中”,谈谈你对此处孔子提及的“乐”的内涵的理解。2.后世的儒者遵从孔子的信念,如孟子提出“舍生取义”,董仲舒提出“正其义不谋其利”,都力图追求道德精神的完善,从上述几章看,儒家价值观的核心是什么?说说这些观点对你现实生活的启示。(不超过50字)1.乐:为心中的坚定信念(道德修养、仁的追求)而
《<论语>选读》复习学案五:君子之风,标签:《论语》《孟子》选读大全,http://www.88haoxue.com2.以孔子对君子的要求看,我们怎样才能成为君子?
1、区分君子和小人的标准是看他注重道义还是注重利益。
2、要成为君子就要有志于追求道义;要以道义去结交朋友,而不结党营私;不讲究吃喝穿着,不争名夺利;做人要谦虚,要有自尊(矜持),要讲信用(诚信)。(平分标准:题目不难,但必须对孔子说的那几段话进行分类整合,从如何对待朋友、如何对待自己、如何对待物质财富(名利)的角度去回答。)
(三)阅读下面几章文字,回答问题:
子曰: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论语﹒述而》)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里仁》)
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论语﹒卫灵公》)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述而》)
2. 孔子说自己“乐在其中”,谈谈你对此处孔子提及的“乐”的内涵的理解。
2.后世的儒者遵从孔子的信念,如孟子提出“舍生取义”,董仲舒提出“正其义不谋其利”,都力图追求道德精神的完善,从上述几章看,儒家价值观的核心是什么?说说这些观点对你现实生活的启示。(不超过50字)
1.乐:为心中的坚定信念(道德修养、仁的追求)而乐,为能够坚守“乐”而乐。
2.儒家的核心价值观特色——重义崇德。
启示:在艰难困苦中也能感受生活的意义和价值坚定自己的人生信念,在饱经忧患中保持自己的人格尊严,牢记自己的人生使命
(四)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6·11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7·16
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7·19
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6·23
根据上述材料,说说你对“乐”字的理解。
1、“乐”是什么?他所讲的“乐”并不是肉体的快乐,而是一种精神的平静和满足。所以虽然在恶劣的生活条件中,他还是“乐”。孔丘认为,在他所想的完全的人格之中,个人和自然、社会的关系,都有适当的安排。这就为一个人布置了一个“安身立命之地”,在其中他可以幸福地生活下去。这就是孔丘的“道”。
2、怎样才能获得“乐”?孔丘认为在他的学生中,颜回是最好的。他说:“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其余则日月至焉而已矣。”(《论语·雍也》)“仁”是完全的人格,也是一种精神境界。达到完全人格的人,就有这种精神境界。经常在这种精神境界之中的人称为“仁”,孔丘把“乐以忘忧”作为他自己的一项成就。他一生到处碰钉子,应该说是处于忧患之中,但他还是“乐以忘忧”。他是“忘忧”,并不是强制他自己勉强地不变。“不知老之将至”,也是忘忧的一种表现。其所以能如此,就是因为,他有一个“安身立命之地”。那就是他的“道”。他说:“朝闻道,夕死可矣。”(《论语·里仁》)这里说:“安身立命之地”,对于人生的重要。
(五)阅读《论语》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你是否赞成孔子的观点?请联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赞成。读书人既志于学道,而又以恶衣恶食为耻,可见其心仍在名利、物质,志实未立,故不足与之谈道……
不赞成。追求正道和追求好的物质生活并不矛盾,现代人在追求正道的同时,有权也应该提高生活的品质……
上一篇:《行先王之道》教学参考
分类导航
最新更新
推荐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