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88好学网教育学习大全语文教学中学语文中学教案大全选修教案中国小说欣赏《三言》教案[中国小说欣赏]» 正文

《三言》教案[中国小说欣赏]

[10-21 00:01:39]   来源:http://www.88haoxue.com  中国小说欣赏   阅读:68692

概要:小说的人物动作描写、外貌描写是很值得称道的。三官落入困顿,无颜见昔日曾被他照顾的小商贩,就“双手掩面坐于门限侧边”;三官将见玉姐,却“躲在东廊下相等”,“羞面通红”。这些描写,生动地展现了人物的处境和心理,使人物形象真实可感。小说的人物心理描写尤其成功。节选部分有几处人物心理活动的直接呈现,值得仔细品味:其一,金哥去见玉姐,“口中不语,心内自思:‘王三到也与郑元和相像了,虽不打《莲花落》,也在孤老院讨饭吃。’”这几句内心独白真切地表现了金哥对王三官的同情,也流露出他调侃诙谐的性格特点。作者写金哥对王三官的称呼,当人面叫“三叔”,在心里叫“王三”,可谓达到了细腻传神的程度。其二,老鸨听说王三官“满载金银”回来,“半晌不言:‘这等事怎么处?向日三姐说:他是宦家公子,金银无数,我却不信,逐他出门去了。今日到带有金银,好不惶恐人也!’左思右想……”这一串心理活动,把鸨子的疑惑、后悔、尴尬、利欲熏心的丑态活灵活现地揭示出来。其三,在鸨子上了钩,“一发不肯放手”时,写王三官“恐怕掣脱了,将机就机,进到院门坐下”,这里的“心有一动”,表现出王三官不露声色的机敏──把假戏演得恰到好

《三言》教案[中国小说欣赏],标签:中国小说欣赏大全,http://www.88haoxue.com

小说的人物动作描写、外貌描写是很值得称道的。三官落入困顿,无颜见昔日曾被他照顾的小商贩,就“双手掩面坐于门限侧边”;三官将见玉姐,却“躲在东廊下相等”,“羞面通红”。这些描写,生动地展现了人物的处境和心理,使人物形象真实可感。

小说的人物心理描写尤其成功。节选部分有几处人物心理活动的直接呈现,值得仔细品味:

其一,金哥去见玉姐,“口中不语,心内自思:‘王三到也与郑元和相像了,虽不打《莲花落》,也在孤老院讨饭吃。’”这几句内心独白真切地表现了金哥对王三官的同情,也流露出他调侃诙谐的性格特点。作者写金哥对王三官的称呼,当人面叫“三叔”,在心里叫“王三”,可谓达到了细腻传神的程度。

其二,老鸨听说王三官“满载金银”回来,“半晌不言:‘这等事怎么处?向日三姐说:他是宦家公子,金银无数,我却不信,逐他出门去了。今日到带有金银,好不惶恐人也!’左思右想……”这一串心理活动,把鸨子的疑惑、后悔、尴尬、利欲熏心的丑态活灵活现地揭示出来。

其三,在鸨子上了钩,“一发不肯放手”时,写王三官“恐怕掣脱了,将机就机,进到院门坐下”,这里的“心有一动”,表现出王三官不露声色的机敏──把假戏演得恰到好处,可谓“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

其四,在鸨子呼唤玉姐出来见王三官时,玉姐不语也不答应。作者这时又点染出鸨子的复杂心理:“这一时待要骂,又用着他。”只好“扯一把椅子拿过来,一直坐下,长吁了一声气。”鸨子在这里的隐忍不发,不是她有涵养,而是怕失去财神。与她此前此后开口便骂的行为对比,更见出她被扭曲的贪婪而丑陋的人格心理。

小说对人物动作、外貌、心理的描写,有机地填充在情节的骨架之间,使整部作品浑然厚重,也使作品中的人物血肉丰满,生动可感。

另外,小说中所表现的人情美也值得一提。金哥因为曾受王三官的照顾,念念不忘于怀,帮助三官与玉姐重新接头;玉姐在孤立无援的情况下,却能得到街坊邻里的公助,得以摆脱困境。这些情景,与鸨子的贪狠无情、反复无常相对照,同样表现了中国资本主义萌芽时期市井生活的人情世态──只不过一方面值得称颂,另一方面只有被唾弃。

“思考”导引

一此题要求把课文节选部分缩写成一篇500字的故事梗概,目的是让学生注意这篇小说“开合有度,曲折有致”的特点,把握这篇以情节取胜的小说的叙事框架(结构)。关于故事与情节的区分,英国小说家、散文家、文艺批评家爱德华·摩根·福斯特(1879—1970)曾有过这样精彩的论述:故事“是按照时间顺序来叙述事件的。情节同样要叙述事件,只不过特别强调因果关系罢了。如‘国王死了,不久王后也死去’便是故事;而‘国王死了,不久王后也因伤心而死’则是情节……对于王后已死这件事,如果我们再问:‘以后呢?’便是故事;要是问:‘什么原因?’则是情节。”就是说,同样是叙事,故事更注重的是时间,它需要后续故事的不断涌现以满足人们的好奇心;情节则更注重的是逻辑关系,它需要有读者更多的记忆和智慧参与其中,以满足更高层次的鉴赏的需要。所以,写故事梗概是一个较低的要求,只要把故事的起承转合的几个步骤用简明通顺的文字连缀起来即可。

二此题要求学生对小说主要人物玉堂春设计、重逢、赎身等行为作一些简要的分析,也是要求学生从情节上入手来把握人物形象。本来,小说中的情节与人物就是不可分割的,情节是人物行动的轨迹。完成此题,可从情节与人物的辩证关系入手,看看情节是怎样带动人物活动的,人物又是怎样推动情节向前发展的。

三此题要求学生就这篇小说大团圆的结局展开讨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教师结合前面有关介绍,给学生讲解这篇小说的故事梗概;或鼓励学生浏览小说全文;

2.关于讨论角度,除了从“当时社会环境”方面考虑外,还可以从中华文化的审美心理(喜欢大团圆的结局)、小说文体的发展阶段等方面加以分析。

3.《警世通言》中的《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也是写宦家公子与妓女恋爱故事的,却是以悲剧结局,历来论者以为这篇作品更为真实,思想性也更为深刻,可以与本篇作比较论析(参见“扩展阅读”部分)。

教学建议

一、课时安排及教学重点

1.参考“单元介绍”部分,介绍话本小说形成的历史及其体制形式,然后参照“综述”部分所附资料,择要介绍“三言”的内容及艺术成就,给学生一个总体的印象。还可以就社会上流传较广、学生可能知道且有兴趣的一些“三言”中的作品,如《俞伯牙摔琴谢知音》《王安石三难苏学士》《白娘子永镇雷峰塔》等,提请学生答问,作为“入话”,引起学生的兴趣。

2.参照“关于节选部分”的内容,介绍这篇小说的故事梗概,指导学生通读课文,提醒学生注意小说情节与人物的互动关系,完成“思考一”。

需要注意的是,白话小说所用字词在今天看来“不够规范”,课本因为想保留作品原貌,未作更改,尽量加注。但有些未能一一注明。如若学生困惑,需要给学生点拨一下,以扫除阅读障碍。如王三官见到金哥说“他若想我,你便题我在这里如此”,其中“他”即“她”(在古代白话中,第三人称不分男女,统用“他”),“题”,通“提”;又如“众人说:‘骂得勾了。’”“勾”,通“够”。等等。

另外,小说中有一处俗典未能注出,即玉姐说:“……昔有亚仙女,郑元和为他黄金使尽,去打《莲花落》。”其中涉及李亚仙与郑元和这一传说久远的爱情故事。明人话本小说有《李亚仙记》,又名《李亚仙不负郑元和》。李亚仙,即李娃,字亚仙,相传为唐代长安娼女。李亚仙的故事产生于唐代天宝年间,白居易的弟弟白行简写了一篇传奇小说《李娃传》,为后来的故事所本。《李亚仙记》讲述的是贵族公子郑元和(名平,字元和)与李亚仙的恋爱故事。郑元和也是与李亚仙在妓院缠绵一年,银两用尽,被老鸨设计赶了出来。后流落街头当“歌郎”,就是为丧家唱挽歌(“莲花落”就是乞丐行乞时唱的歌)。后来,李亚仙重遇郑元和,她毅然为自己赎身,激励郑元和读书科考。郑元和不负她的厚望,果然金榜题名,得任高官,二人白头到老。《玉堂春》的情节与之颇类似,可见它有模仿《李亚仙》的痕迹。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Tag:中国小说欣赏中国小说欣赏大全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 - 中学教案大全 - 选修教案 - 中国小说欣赏
》《《三言》教案[中国小说欣赏]》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