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作为一首千古绝唱的叙事诗,《长恨歌》在艺术上的成就是很高的。古往今来,许多人都肯定这首诗的特殊的艺术魅力。《长恨歌》在艺术上以什么感染和诱惑着读者呢?宛转动人,缠绵悱恻,恐怕是它最大的艺术个性,也是它能吸住千百年来的读者,使他们受感染、被诱惑的力量。人生有情恨无休——谈白居易的《长恨歌》白居易(772--846),字乐天,自号香山居士,是杜甫之后,唐朝的又一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是唐代诗人中作品最多的一个。元和元年(806年),其因对策语直,不得为谏官,补京兆府周至县尉,期间为《长恨歌》。《长恨歌》是他著名的讽谕感伤诗,是中国文学史上最著名的叙事长诗之一。《长恨歌》的前半部描写了唐玄宗的沉迷女色、不理朝政,后半部用充满同情的笔触写唐玄宗的刻骨相思,点出了人生长恨。该诗思想上是具有双重性,艺术上成就很高。“汉皇重色思倾国”是以汉武帝入题,实影射唐玄宗,唐人好以汉武帝影射唐玄宗,如杜甫的《兵车行》中有“武皇开边意未已”,即指唐玄宗。本诗中有几个典故也涉及到汉武帝,《汉书.外戚传》记李夫人兄李延年曾于武帝前歌:“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宁知倾国与倾城
王安忆《长恨歌》备课资料包,标签:中国小说欣赏大全,http://www.88haoxue.com作为一首千古绝唱的叙事诗,《长恨歌》在艺术上的成就是很高的。古往今来,许多人都肯定这首诗的特殊的艺术魅力。《长恨歌》在艺术上以什么感染和诱惑着读者呢?宛转动人,缠绵悱恻,恐怕是它最大的艺术个性,也是它能吸住千百年来的读者,使他们受感染、被诱惑的力量。
人生有情恨无休——谈白居易的《长恨歌》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自号香
《长恨歌》的前半部描写了唐玄宗的沉迷女色、不理朝政,后半部用充满同情的笔触写唐玄宗的刻骨相思,点出了人生长恨。该诗思想上是具有双重性,艺术上成就很高。
“汉皇重色思倾国”是以汉武帝入题,实影射唐玄宗,唐人好以汉武帝影射唐玄宗,如杜甫的《兵车行》中有“武皇开边意未已”,即指唐玄宗。本诗中有几个典故也涉及到汉武帝,《汉书.外戚传》记
对于美最难表现是容貌的描写,无论怎样描写,都不会得到所有人的认同,所以高明的文人都有意回避对容貌的白描,避实就虚,多用衬托。美不只是形象,更重要的感觉,中国历史上的四大美女都没有容貌的白描。“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指出了杨玉环的美艳冠绝六宫,具有倾国之貌。中国人常将亡国归罪于女色,女色惑主,此处的媚就有这个意思。“媚” 这个字含有迷惑之意,媚常与狐媚联系在一起。“回眸一笑百媚生”就指出杨玉环的美貌与媚态,迷惑了君王。
“姊妹兄弟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列土”,土地历来是最重要的资源,得到土地也就意味着拥有财富。一人得道,鸡犬升天,杨玉环一人受到宠幸,她的姊妹兄弟都粘了光,兄弟姊妹都封官加爵,杨家有了令人羡慕的光彩。“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这两句明显具有讽刺的意味,当时有歌谣“生女勿悲酸,生男勿喜欢”和“男不封侯女作妃,看女却为门上楣”,门楣就是支撑。杨玉环的例子都冲击了当时的传统观念,重男轻女是中国人顽固的传统观念,对于这个观念的冲击,就造成了纲常崩坏。安史之乱时,杜甫在《兵车行》中有也“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进一步映证了当时这种风气,“信知”就应该是当时重女轻男的风气。这种风气不是追求男女平等,不是社会进步,而是一种纲常的崩坏,《长恨歌》和《兵车行》其实都是对这种现象的谴责。
纲常崩坏,社会必乱,当然,当时不只是男女纲常的崩坏。于是“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暴发了安禄山兵变,这兵变是动“地”来,是来自地面,是现实的兵变动乱,反衬了唐玄宗的高高在上的缥缈生活。回头再看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生活:“骊宫高处入青云,仙乐风飘处处闻。缓歌慢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这生活是高高在上的生活,同时也是缥缈的生活,如在天上,是不现实的,对于皇帝来说都是不现实的。兵乱将玄宗唤回了现实,玄宗也不知所措,选择了弃都逃命,玄宗的逃跑也不失君王之势,“九重城阙烟尘生,千乘万骑西南行。”逃跑都跑的浩浩荡荡。“翠华摇摇行复止,”“翠华”是指皇帝的车架,皇帝的仪仗中用翠鸟的羽毛作装饰的旗帜,“摇摇”表现了军心不振,有气无力,所以逃起来也是行复止。跑出不远,有的军官就追究起逃跑的原因来了,皇帝是英明的,“中国的男人,本来大半都可以做圣贤,可惜全被女人毁掉了。商是妲己闹亡的;周是褒姒弄坏的;秦……虽然史无明文,我们也假定他因为女人,大约未必十分错;而董卓可是的确给貂蝉害死了。”(鲁迅《阿Q正传》)所以这次兵乱的罪魁祸首肯定是杨贵妃了。于是,“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贵妃缢死。
“无奈何”是谁无奈何?当然就是那个“掩面救不得”的唐玄宗,“无奈何”是懦弱的表现,“掩面”是不敢面对,是逃避,是惭愧。接下来跑路环境的描写就是唐玄宗的心境写照:“黄埃散漫风萧索,云栈萦纡登剑阁。峨嵋山下少人行,旌旗无光日色薄。”黄沙散漫、昏天暗地、大风萧瑟,凄凉惨清,就在这漫长的行程后,玄宗到达了逃亡的目的地四川,并设立了行宫。四川山青水碧的风景并不能调节玄宗的心情,他朝朝暮暮不忘杨贵妃。“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玲断肠声。”他见月怀人,听雨心哀。当人悲愁离苦时,是睡不着觉的,必定失眠,这里面的“见月伤心”、“夜雨闻玲”也说明了玄宗夜不能寐,其伤感沉痛于此可见一斑。玄宗周围的一切都笼照在悲伤之中,就在这缠绵悔恨的生活中,安史之乱终被平定。
在回长安的途中,经过杨贵妃缢死的马嵬坡,唐玄宗竟不能发现贵妃的尸身,这为后来的海上仙山的贵妃重现埋下了伏笔。“君臣相顾尽沾衣,东望都门信马归。”此句十分贴切地表现了玄宗失魂落魄的心情,一切都变得无意义,回到长安又能怎么样呢?一切都已经物是人非,面对旧物,勾起了往事,让人更伤心。“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宫庭池苑还是原来的宫庭池苑,那些太液池中芙蓉花,那些未央宫里的柳树,依旧象从前一样美丽明艳,让他想起贵妃的美丽容颜。回到长安的玄宗和逃到四川时的心情一样,没有什么好转,春去秋来,年复一年,玄宗依旧伤感悲切,夜不能寐。“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迟迟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
对于这种刻骨相思,是无法排解的,“悠悠生死经别年,魂魄不曾来入梦。”不过作者很巧妙地运用浪漫主义手法将杨贵妃重现,“临邛道士都鸿客,能以精诚致魂魄,为感君王辗转思,遂教方士殷勤觅。排空驭气奔如电,升天入地求之遍。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以极其夸张的描写表现了寻找杨贵妃的过程。中国神话有三界,即天、地、人三界。可是人间不见,天上不见,地下不见,超出了三界。“但教心似金钿坚,天上人间会相见。”就在这似乎绝望的时候,却又峰回路转,绝处逢生。“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楼阁玲珑五云起,其中绰约多仙子。中有一人字太真,雪肤花貌参差是。”这里又形成了一个极度的反差,作为人间高高在上的皇帝唐玄宗如同生活在痛苦的地狱中一样,而死了的杨贵妃却如同生活在仙境,而这里的太真,即杨贵妃,杨玉环离开寿王,唐玄宗先将其度为道士,法号“太真”。这仙山上的杨贵妃也如同玄宗一样痛苦地思念对方。“闻道汉家天子使,九华帐里梦魂惊。揽衣推枕起徘徊,珠箔银屏迤逦开。云髻半偏新睡觉,花冠不整下堂来”离开人间的杨贵妃依然别有一番妩媚。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下一页
上一篇:《红旗谱》教案2
分类导航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