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88好学网教育学习大全语文教学中学语文中学教案大全选修教案中国文化经典研读《晋灵公不君》导学案3(教师版+学生版)» 正文

《晋灵公不君》导学案3(教师版+学生版)

[10-21 00:01:39]   来源:http://www.88haoxue.com  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阅读:68937

概要:出处《史记•孔子世家》:“孔子在位听讼,文辞有可与人共者,弗独有也。至于为《春秋》,笔则笔,削则削,子夏之徒不能赞一词。”据说孔子编写《春秋》,在语言平面上“不露山水”,但在表达上,自能见其“微言大义”,在记述历史时,暗含褒贬。行文中虽然不直接阐述对人物和事件的看法,但是却通过细节描写,修辞手法(例如词汇的选取)和材料的筛选,委婉而微妙地表达作者主观看法。后世作者为了阐述孔子的思想,撰写了专门的著作以解释《春秋》的内在涵义,特别是其中涉及礼的一些细节。这种作法被称为微言大义,或者春秋笔法,被中国古代的传统所褒扬。所谓“不露山水”,实指不显露那些不宜明说或不愿直说本意的语句,宜与名家画山水一样,“妙在含糊,方见作乎”,或旁敲侧击,或含义模糊,或闪烁其词,或含蓄委婉,或意在言外,或从旁烘托,或虚掩伪饰,或上下暗示,总之不露本意。当然也有涉及本意的,则往往从轻从宽,或隐隐约约,未见庐山真面日,或扑粉涂脂,顿使恶语变美言。《晋灵公不君》学案 一、教学目标1.积累常用的文言实词、虚词及句式,识记文中的名句。2.理解赵盾、晋灵公、董狐以及武士们等形象。3.引导

《晋灵公不君》导学案3(教师版+学生版),标签:中国文化经典研读大全,http://www.88haoxue.com

出处《史记•孔子世家》:“孔子在位听讼,文辞有可与人共者,弗独有也。至于为《春秋》,笔则笔,削则削,子夏之徒不能赞一词。”

据说孔子编写《春秋》,在语言平面上“不露山水”,但在表达上,自能见其“微言大义”,在记述历史时,暗含褒贬。行文中虽然不直接阐述对人物和事件的看法,但是却通过细节描写,修辞手法(例如词汇的选取)和材料的筛选,委婉而微妙地表达作者主观看法。后世作者为了阐述孔子的思想,撰写了专门的著作以解释《春秋》的内在涵义,特别是其中涉及礼的一些细节。

这种作法被称为微言大义,或者春秋笔法,被中国古代的传统所褒扬。

所谓“不露山水”,实指不显露那些不宜明说或不愿直说本意的语句,宜与名家画山水一样,“妙在含糊,方见作乎”,或旁敲侧击,或含义模糊,或闪烁其词,或含蓄委婉,或意在言外,或从旁烘托,或虚掩伪饰,或上下暗示,总之不露本意。当然也有涉及本意的,则往往从轻从宽,或隐隐约约,未见庐山真面日,或扑粉涂脂,顿使恶语变美言。

《晋灵公不君》学案

    一、教学目标

1.积累常用的文言实词、虚词及句式,识记文中的名句。

2.理解赵盾、晋灵公、董狐以及武士们等形象。

3.引导学生了解中国古代史学的实录精神,探究“春秋笔法”的文化内涵。

二、相关知识:《春秋》、《左传》

《春秋》:我国第一部编年史,内容简约,只是大事年表式记载。

《左传》(《春秋》三传之一):是我国古代一部编年体的历史著作。西汉初称《左氏春秋》。后又称《春秋左氏传》。《左传》是《春秋左氏传》的简称。叙事有“详而博”的特点,富有戏剧性的情节,有具体的人物活动,这种叙述风格成为后世楷模。

对“晋灵公不君”在《春秋》只一笔带过,但在《左传》中,同样写这个史事件,就写得有情节,有人物,情节有因有果,人物有血有肉。

三、初步感知全文

1、读准字音

难认字:蹯(     ) 翳(     ) 之(     ) 箪(     ) 橐(     ) 自诒(     )伊

2、通假字

①从台上弹人,而观其丸也 (辟——     )

②宣子于首山 (田——     )

③子为正卿,亡不越 (竟——     )

不讨贼 (反——     )

⑤衮职有,惟仲山甫补之 (阙——     )

⑥我之怀矣,自伊戚 (诒——-      )

四、结合注释自读课文,重点解释下列词语

1.晋灵公不君厚敛雕墙:不君:          厚敛:            以:             

2.从台上弹人,观其辟丸也:而:             

3.宰夫胹熊蹯不孰,杀之,寘诸畚,使夫人载以过朝:宰夫,           过朝,          

4.谏而不入,则莫之继也                            

5.君能补过不废矣:补过,                衮,                     

6.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7.公,使鉏麑贼之:患:             贼之:                   

8.晋侯(yìn)赵盾酒:饮:                      

9.公嗾夫獒焉:嗾(sǒu):                  夫:              獒(áo):             

10.斗出:且,                   

11.提弥明死之:死之:                               

12.倒戟以御公徒,而免之:免之,                   

13.赵盾其君:弑,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Tag:中国文化经典研读中国文化经典研读大全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 - 中学教案大全 - 选修教案 - 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晋灵公不君》导学案3(教师版+学生版)》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