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88好学网教育学习大全语文教学中学语文中学教案大全选修教案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雪白的墙》教案2(人教版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 正文

《雪白的墙》教案2(人教版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

[09-27 14:15:04]   来源:http://www.88haoxue.com  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   阅读:68792

概要:”“墙”“牛奶”等,以此来表现复杂的个人意绪或重大社会历史主题。对此梁小斌曾做过给人印象深刻的解释:“一块蓝手绢,从晾台上落下来,同样也是意义重大的。给普通的玻璃器皿以绚烂的光彩。从内心平静的波浪中觅求层次复杂的蔚蓝色精神世界。”这是一种从微小的个体出发去看待历史与社会的“个人性”,这种诗观,较早显示了对诗歌日常场景的重视。鉴于这两首诗都是以“文革”为背景的,两位诗人的年龄、经历也有许多相似之处,故可以将两首诗做比较欣赏。比较点可以让学生讨论确定,也可以由老师确定,重点比较同中之异。附:本诗特点散见一、从不同的两个角度看这首诗:时间与重复。先说时间,诗歌在从第一个字到最后一个字的阅读过程中呈现出来了一种右左反顺序的时间。这是一种表层的时间,还有一种深层的时间,现代主义推崇一种破碎的艺术,有意打破完整,而梁小斌却追求了一种完整。第①节,“妈妈/我看见了雪白的墙。”这是“现在”,即作者在写诗时,他的思想所处点。②③节也都运用了这一“现在”,虽然仍然不是作者写作时所处的时间点,却是作者在回忆中所选取的一个时间点和分界线。这样,从现在到过去的现在,这是一种时间上的完整,它达

《雪白的墙》教案2(人教版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标签: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大全,http://www.88haoxue.com
”“”“牛奶”等,以此来表现复杂的个人意绪或重大社会历史主题。对此梁小斌曾做过给人印象深刻的解释:“一块蓝手绢,从晾台上落下来,同样也是意义重大的。给普通的玻璃器皿以绚烂的光彩。从内心平静的波浪中觅求层次复杂的蔚蓝色精神世界。”这是一种从微小的个体出发去看待历史与社会的“个人性”,这种诗观,较早显示了对诗歌日常场景的重视。

鉴于这两首诗都是以“文革”为背景的,两位诗人的年龄、经历也有许多相似之处,故可以将两首诗做比较欣赏。比较点可以让学生讨论确定,也可以由老师确定,重点比较同中之异。

附:本诗特点散见

一、从不同的两个角度看这首诗:时间与重复。

先说时间,诗歌在从第一个字到最后一个字的阅读过程中呈现出来了一种右左反顺序的时间。这是一种表层的时间,还有一种深层的时间,现代主义推崇一种破碎的艺术,有意打破完整,而梁小斌却追求了一种完整。第①节,“妈妈/我看见了雪白的墙。”这是“现在”,即作者在写诗时,他的思想所处点。②③节也都运用了这一“现在”,虽然仍然不是作者写作时所处的时间点,却是作者在回忆中所选取的一个时间点和分界线。这样,从现在到过去的现在,这是一种时间上的完整,它达到了作者情思的完整。

再说重复,直接的效果是“强化”,诗中除了两次出现再现之外,在诗中还有其他的重复。首先存在一个字的不断出现,也可以说是闪现,这个字是诗歌主题的面化,也可以说是“诗眼”,即“”字,出现了8次。其次,是词与句之间的重复,表现在以下几个词语上,“洁白”、“不要在墙上乱画”。“洁白”一词实际上是“雪白”一词的变形,在诗可以作为一种词语的变奏,它在第⑤节中说,“比我喝的牛奶还要洁白、/还要洁白的墙,/……/我爱洁白的墙”。而“不要在墙上乱画”则在第三节和第⑥节中出现两次。而诗歌的一个重要表现手法就是重复。

二、作品风格(吴思敬)

很明显,在小斌的《断裂》中已很难看到《雪白的墙》和《中国,我的钥匙丢了》的影子了。诗人在不断地超越自己,在痛苦中前进。不过细品味一下,由《雪白的墙》《中国,我的钥匙丢了》到《断裂》还是有些相通的东西,那就是某种程度的梦幻色彩。小斌始终是在一个梦幻的内心世界中生活,他在自己世界的周围修筑了“城堡”,顽强地保持自己内心世界的纯洁,他常常在这梦幻的世界中徜徉,他的作品便是梦幻的记录。当然不同时期作品梦幻的具体内容是不一样的。《雪白的墙》与《中国,我的钥匙丢了》是寻求失落了的美好东西的梦,侧重表现失落者的追求,内心是痛苦的,但对未来仍有一种浪漫的憧憬。《断裂》表面上是在写生活,所涉及的生活现象都是从生活中捕捉的而不是出于虚构,但在本质上仍是一种梦幻,它表现了人在现实世界中被侵蚀的感受和人不甘心被侵蚀的一种挣扎。写《雪白的墙》与《中国,我的钥匙丢了》时期的小斌,从寻求一个美的世界出发,想运用自己意志的力量,向世界投出目光,从而引起世界的回顾,他要顽强地寻找已经失落的美,他思考的是人如何不被抛弃。到了写《断裂》时期,小斌变得冷峻了,也更成熟了,他不再热衷于浪漫的幻想,也不再有意识地在作品中涂上一层亮色,他更尊重现实,也更忠实于自我的感受,他不需要借助任何美妙的东西掩饰自己,倒像一位冷静的心理学者,在读者面前勇敢地剖析自己。 (选自《痛苦使人超越》,《走向哲学的诗》,学苑出版社2002年版)

三、作品赏析(王光明)

雪白的墙》是一首用象征手法写成的诗。“雪白的墙”这一意象如同某类情感经验的网结点,连结了纷繁复杂的情感经验现象:失而复得的希望,纯洁美好的理想,充满友爱和温暖的人与人的关系……融进了丰富具体的内容。直观和记忆,现实与梦魇,理性与感性……这一切,都凝聚在“雪白的墙”这一意象的感性概括中,通过音乐式的复沓结构,给你一种富有时代特色却又摆脱时空局限的感觉。

诗篇开始于洁白的美的复归的惊喜,展示出一种心灵的“眼睛”所看到的幻景,仿佛是美好梦境后的回味和诉说,“妈妈/我看见了雪白的墙”。这简洁而又充满柔情的诗句,传达出对久已失落的某种美好事物重现在面前的欣喜。不过,这决不是一种单纯的喜悦之情。肮脏的颜色可以被刷白,但是记忆呢?“雪白的墙”不能不引起抒情主人公对自己所经历过的生活,遭遇的痛苦的缅怀、忏悔和深省:“这上面曾经那么肮脏/写有很多粗暴的字。/妈妈,你也哭过,/都为那些辱骂的缘故,/爸爸不在了,/永远地不在了。

没有亲身经历过“文化大革命”的人们,也许不能理解,大街小巷“那么肮脏”“写有很多粗暴的字”的墙壁,与国家和千百万个小家庭的悲剧有什么关系?因此,你或许无法在最深刻的意义上来谈论“雪白的墙”与“肮脏的墙”之间的戏剧性变化意味着什么,你也许不像诗的抒情主人公那样为自己曾经的幼稚、天真、轻信和盲从悔恨终生。但是,这一切并不妨碍人们了悟“肮脏”“粗暴”所象征的真正内涵。“雪白的墙”和“肮脏的墙”分别象征了文明与野蛮,理智与蒙昧。诗人很好地把握住了这一点,因此诗的结尾已不是起始时的那种喜悦的调子了,它变得严肃、庄重,犹如誓言一般:“永远地不会在这墙上乱画/不会的/像妈妈一样温和的晴空啊/你听到了吗?”这时,蒙昧的心灵觉醒了,无知的少年获得了清明的理性,一种新的成熟意识已向自己的过去诀别。

这首诗的特点是以惊人的单纯表现了惊人的丰富。诗人选择了十年动乱中人们感受最强烈的“”这一物象作为抒发自己沉痛的经验与情感的题材,摒弃一切直接事实的陈述,表现了诗人丰富的情思。(选自《中国新诗名篇鉴赏辞典》,四川辞书出版社1990年版)


上一页  [1] [2] [3] 


Tag: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大全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 - 中学教案大全 - 选修教案 - 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
》《《雪白的墙》教案2(人教版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