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2007年,新“课标”所规定的“实用类文本阅读”的试题首次出现在高考阅读题中,此类文本阅读试题样式的命题依据、试题内容、题型特点是什么呢?2007年山东、广东、宁夏三省区的高考试题所采用的现代文阅读选做题的设置方式,给我们许多有益的启示。首先,新“课标”是命题的依据,我们完全可以在吃透新“课标”精神的前提下大胆推测命题的内容和试题的基本形式。新“课标”对选修模块“新闻与传记”的要求是:阅读新闻作品,要“了解其社会功能、体裁特点和构成要素,把握语言特色。”阅读古今中外的人物传记,要“能把握基本事实,了解传主的人生轨迹,从中获得有益的人生启示,并形成有一定深度的思考和判断。”研读新“课标”,我们发现,同样是阅读、同样是选考内容,“新闻与传记类文本阅读”与“文学类文本阅读”的探究题考查的侧重点和考察目的是不尽相同的:(一)考点分析“文学类文本阅读”侧重于探讨作品中蕴涵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新闻与传记类文本阅读”侧重于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探究文本中的疑点和难点,提出自己的见解。有鉴于此,“实用类文本阅读”的命题应该突出以下
实用类文本阅读试题的设题探究,标签:高考复习大全,http://www.88haoxue.com首先,新“课标”是命题的依据,我们完全可以在吃透新“课标”精神的前提下大胆推测命题的内容和试题的基本形式。
新“课标”对选修模块“新闻与传记”的要求是:阅读新闻作品,要“了解其社会功能、体裁特点和构成要素,把握语言特色。”阅读古今中外的人物传记,要“能把握基本事实,了解传主的人生轨迹,从中获得有益的人生启示,并形成有一定深度的思考和判断。”研读新“课标”,我们发现,同样是阅读、同样是选考内容,“新闻与传记类文本阅读”与“文学类文本阅读”的探究题考查的侧重点和考察目的是不尽相同的:
(一)考点分析
“文学类文本阅读”侧重于探讨作品中蕴涵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新闻与传记类文本阅读”侧重于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探究文本中的疑点和难点,提出自己的见解。
有鉴于此,“实用类文本阅读”的命题应该突出以下几方面的能力考查:
1、考查理性认知能力。
“访谈”、“调查报告”、“新闻”、“传记”等文本虽然在写法上可以综合多种表现手法,但它们的一大特点便是立足于事实,事情的叙写在文本中占有较大的比重。诸多事情的背后究竟隐含着哪些“深层意蕴”、“人生价值”、“时代精神”,命题者不会轻易放过。因此,这里面就有要善于透过现象看本质的问题和蕴含着许多有待探究与阐发的问题,需要我们用理性的认知去加以判断。
如山东卷21题
21.怎样理解“在这片静默之中,奥蒂转身,面无表情地朝起点慢慢地一步一步走着……”这句话在文中的含意?
这就要求学生能透过文本的细节描写阐发自己的看法。类似的命题在文学类阅读的文本中也有,放在这里,更能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理性认知。
2、考查实践能力与实践体验能力。
“实用类文本”的应用性、实践性特点决定了高考命题不会回避对学生实践能力与实践体验的能力考查。“鉴赏评价”层级中的“对文本的某种特色作深度的思考和判断”,“探究”层级中的“探究文本中的疑点和难点,提出自己的见解”等都有可能要求考生结合自己的实践体验去“思考”、“判断”、提出“见解”。
如山东卷22题
22.作者在文章结尾说:“她的世界百米冠军梦虽然没有实现,但在世人的心中,奥蒂何尝不是英雄!”请结合奥林匹克精神,谈谈你的认识。
失败的体验人人都有,面对失败我们应该采取怎样的人生态度,这已经不仅仅是在回答试卷上的问题,更是在回答人生的考问。
这样的题目要答好,平时对人生观、价值观必然有过深沉的思考。
3、贴近文本、考查整体感知能力。
无论是分析综合,还是鉴赏评价,抑或是探究,都强调贴近文本,思维起于文本又要归于文本,超越文本的妄加发挥,是不适宜的。整体感知,就是说不要将文本的组成“要件”肢解,而要将其作为一个整体来读。试卷上没有废话,“访谈”、“调查报告”、“新闻”等文本,如果除正文之外,还有诸如“背景资料”、“补充介绍”等链接材料,回答问题的时候一定要将其与正文联系到一起进行信息的萃取、问题的提炼、价值的分析与意蕴的探究。
广东卷07年的19、20题,恰好提醒考生,在阅读时,一定要全面理解文本的主要内容。
19题:统观这篇访谈,采访者所提的问题可以归纳为哪几个方面?
20题傅雷曾对傅聪说:“做人,才做艺术家。”从全文看,傅聪认为艺术家应该怎样做人?
4、在文本的未定点或空白点上考查学生的探究能力
任何一个文本(包括实用类文本)都有一些未定点或空白点,有的可能不是访谈双方讨论的中心话题,有的可能不是作者陈述的主要方面,有的可能是作者未作评判的事情主体间的意见分歧,还有的可能就是作者提出的疑点或难点,等等。这些方面常常成为命题人用以考察学生的辨别能力强弱、思维品质高低的命题点。
宁夏卷15题
“从叶圣陶为他的儿女取名为至善、至美、至诚,我们可以看出他追求真善美、憎恶假恶丑的人生理想和价值观”就是文本中的空白点,考生需要用自己的思考去填补这样的空白。这既是回答问题,也是考生自己灵魂的一种升华。
(二)命题的设问方式与角度
1、对文本的内容进行准确地概括和总结。
广东卷20题:傅雷曾对傅聪说:“做人,才做艺术家。”从全文看,傅聪认为艺术家应该怎样做人?
下面是2007年我给湖北命的模拟题的片段:
……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记者问: 您上一次访问美国期间,布什总统明确表示海峡两岸任何一方都不应采取单边行动改变台海现状,他也明确表示反对台湾将于下个星期举行的所谓“公投”,这个政策跟美国政府以往的政策稍有不同。您到底做了什么让美国改变这样的政策?您是拿什么吓唬了美国呢?为什么您认为美国方面或者说其他外国在台湾问题上明确阐述立场对中国来说是重要的呢?是不是您认为他们明确阐明了立场就会影响台湾将于下个星期举行的选举和“公投”的结果呢?
温家宝回答: 台湾问题是中国内战遗留的问题,是中国的内政,最终要靠中国人自己来解决。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大陆和台湾同属于一个中国,一个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容分割。中国对台湾拥有的主权,在《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已经有明确的规定,也为国际社会所公认。台湾当局的某些人假借民主,搞旨在“台独”的“公投”,实际上是破坏世界公认的一个中国的原则,也威胁台海地区的稳定。
温家宝接着说: 在这种情况下,世界上一切负责任的国家,会理所当然地表明他们自己的态度。在这里我非常赞赏布什先生在去年12月9日公开表明的立场,我也赞赏世界各国公开表明的严正态度。我没有用什么力量吓唬布什先生,但是我觉得美国和世界各国公开表明一个中国的立场,有利于台海地区的和平与稳定。因此,我希望美国和其他国家都能够恪守他们对一个中国的诺言,为保持台海地区的稳定,促进中国的和平统一作出应有的贡献。
…………
19.针对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记者的提问,围绕主权问题,温家宝的回答包含几层意思?
答案:
①台湾问题是中国的内政,别国无权干涉。
上一篇:高考复习:文学名著阅读训练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