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88好学网教育学习大全语文教学中学语文高考语文复习资料高考复习辅导[高三语文复习]文学作品散文选读教案(三)» 正文

[高三语文复习]文学作品散文选读教案(三)

[09-19 07:52:38]   来源:http://www.88haoxue.com  高考复习辅导   阅读:68915

概要:自古以来,诗文常以杨柳为春的一种主要题材。写春景曰“万树垂杨”,写春色曰“陌头杨柳”,或竟称春天为“柳条春”。我以为这并非仅为杨柳当春抽条的原故,实因其树有一种特殊的姿态,与和平美丽的春光十分调和的原故。这种特殊的姿态便是“下垂”。不然,当春发芽的树木不知凡几,何以专让柳条作春的主人呢?只为别的树木楮联合行动仗春的力而拼命向上,一味求高,忘记自己的根本。其贪楆之相不合于春的精神。最能象征春的神意的,只有垂扬。[注]杨柳:泛指柳树。古人因杨对之实也成白絮飞散,故常以“杨”称“柳”,杨、柳多通用,如“垂柳”也是“垂杨”。(文章发表于1935年。有删改)18.积极向上是令人赞赏的,作者却觉得一般花木的“向上”可恶,这矛盾吗?为什么?(4分)19.“最能象征春的神意的,只有垂杨。”请根据文章对这句话加以阐释。(4分)20.文章对牡丹等花木的称呼大多用第三人称,而在第五自然段中却有两处用了第二人称,这样写有何作用?请赏析。(4分)21.请概括本文的主旨。作者在展现这一主旨时,行文上有何特点?请赏析。(6分)【解析】本文所咏的对象是杨柳,从文中找出能体现杨柳精神品质的有关语句加

[高三语文复习]文学作品散文选读教案(三),标签:高考复习大全,http://www.88haoxue.com

自古以来,诗文常以杨柳为春的一种主要题材。写春景曰“万树垂杨”,写春色曰“陌头杨柳”,或竟称春天为“柳条春”。我以为这并非仅为杨柳当春抽条的原故,实因其树有一种特殊的姿态,与和平美丽的春光十分调和的原故。这种特殊的姿态便是“下垂”。不然,当春发芽的树木不知凡几,何以专让柳条作春的主人呢?只为别的树木楮联合行动仗春的力而拼命向上,一味求高,忘记自己的根本。其贪楆之相不合于春的精神。最能象征春的神意的,只有垂扬。

[注]杨柳:泛指柳树。古人因杨对之实也成白絮飞散,故常以“杨”称“柳”,杨、柳多通用,如“垂柳”也是“垂杨”。

(文章发表于1935年。有删改)

18.积极向上是令人赞赏的,作者却觉得一般花木的“向上”可恶,这矛盾吗?为什么?(4分)

19.“最能象征春的神意的,只有垂杨。”请根据文章对这句话加以阐释。(4分)

20.文章对牡丹等花木的称呼大多用第三人称,而在第五自然段中却有两处用了第二人称,这样写有何作用?请赏析。(4分)

21.请概括本文的主旨。作者在展现这一主旨时,行文上有何特点?请赏析。(6分)

【解析】本文所咏的对象是杨柳,从文中找出能体现杨柳精神品质的有关语句加以概括,并要弄清作者赞扬杨柳的用意。在行文方面,运用欲扬先抑的手法,在文章的后半部分集中笔墨,在与牡丹等花木的比较中对杨柳大加赞赏,开合自如。

18.【答案】不矛盾。作者并不反对“向上”,他认为“向上原是好的”。(2分)作者厌恶一般花木的“向上”,只是憎恶其高而忘本,不知感恩。(2分)

19.【答案】“春的神意”与“和平美丽的春光”是一致的,蕴含着生机勃发、和谐、亲切的精神。(2分)垂杨的姿态是“下垂”的,不像别的树木贪婪苛取,忘记“根本”。这与春的精神“十分调和”,因而“最能象征春的神意”。(2分)

20.【答案】改用第二人称,将批判对象拟人化,形成一种面对面的质问之势,使作者的态度更为鲜明(2分)做一日和尚撞一天钟于直接抒发作者对那些名贵花木强烈的厌恶之情。(2分)

21【答案】.本文通过赞美杨柳“贱”而有用、亮而能下的品质。体现了作者在处世待物上超越世俗名利欲念的人生观念。(2分)行文婉转曲折,自然舒展。(2分)结合原文赏析。(2分)以上四题,答案不必拘泥,言之成理即可。

【方法小结】

如何分析文章的结构

1.整体感知是把握结构的第一步。接到一篇就要按部就班地去读。边读边给每个自然小节标上序号,已备下面做题之用。

2.圈点勾画中心句、过渡句。在阅读过程中要特别关注文章的开头、结尾,每一段的起始句、收束句,这些地方往往被作者安排上中心句,以起到总领或收束内容的作用。

    3·总结每自然段的段意。在找出中心句后,分析综合一个自然段表达的意思,给每一个段来一个总结,用一句话简明扼要地概括出本段的段意。

    4·重视具有前后衔接、勾连、照应作用的语言标志;重视有区分层次作用的标点符号。语言标志,指那些表现或暗示作者思维进程或文章结构层次关系的标志性词语。

臂如“首先”“其次”“第一”“第二”之类的表示顺序的词语。还有“一方面”“另一方面”之类的范围词。同时还要注意分号、冒号、句号等标点符号的作用。

    在找出标志性的词语、句子后,结合每个段落的段意,把相同相近意思的段落合并,即所谓合并同类项。

    5·要高度重视段与段之间的衔接,尤其要重视段落的起始句与上文的联系。对于重叠词语、重复词亦应重视。

有关布局谋篇的题型

提问方式:某句(段)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答题模式:

  a. 文首:开篇点题;照应题目;总领全文;渲染气氛,埋下伏笔;设置悬念,为下文作辅垫。

  b. 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呼应前文。

   c. 文末:点明中心;升华感情,深化主题;照应开头,结构严谨;画龙点睛;言有尽而意无穷

示例:我怕我父亲,他打我是真打。看着他瞪圆了眼,一步一步逼近,还不敢躲,绷紧了肌肉等着,于是一巴掌扇过来,于是脑袋嗡的一声……(节选自韩羽《父子之间的怯意》)

问:请简析第一自然段(即上文)在作品中的作用。

答:(1)为下文写父亲对“我”的爱作反衬;(2)为文末写父亲对“我”的怯意作铺垫;(3)照应了“父子之间的怯意”这个题目。

结构类题型

  提问方式:某两个或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答题模式:不能。因为(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不一致(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表达了……

考查方式:针对文章中段落的作用命题。
  技巧点拨:(1)确认指定段落在行文中的位置。(2)明确段落的作用,明确答题的方向(一般从内容和结构两个角度人手)。比如开头段统摄全篇。领起下文,渲染气氛,奠定基调;过渡段承上启下;结尾段呼应前文,深化主旨,卒章显志。(3)结合段落位置及在文章中所起作用作答。
  解题示例:(1)[2006年上海卷第12题]首尾两段在文中的作用和写作特点是什么?请加以评析。
  附原文首尾两段:
  世纪之星陨落了,陨落在世纪终结的前夜。她的使命已经完成,她整整燃烧了一百年!她以不竭的热情在自己拥有的一角天空,默默地放射自己的光和热,温暖着、滋润着人们的心灵,教他们如何爱、如何为弱小者和善良者献出心力,既不高调,亦不卑微,一百年不间断,以一以贯之的从容和平淡,燃烧自己,烛照世间。这样的人,在这一百年中。即使不是仅见,恐怕也是极为罕见的。
  斗转星移,岁月不居,冰心走完她的百年人生长途,离我们远去了。但她在我们的心目中始终是一颗不倦地燃烧着的星。这颗星已燃烧了一百年!她留给我们的精神财富,值得整个民族永远珍惜。
  [答]首尾呼应,末段是首段的延伸和升华;感情真挚,集中抒发了作者对冰心的崇敬之情;以诗意的语言高度概括了冰心对后代的影响和作用。
  (2)[2006年北京卷第20题]本文生动地刻画了一个“书虫”形象。你认为第一段和第二段对“书虫”的描写各有什么侧重?这两段的内容有什么关系?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Tag:高考复习辅导高考复习大全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 - 高考语文复习资料 - 高考复习辅导
》《[高三语文复习]文学作品散文选读教案(三)》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