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88好学网教育学习大全语文教学中学语文高考语文复习资料高考复习辅导“诗歌鉴赏专题复习”教案» 正文

“诗歌鉴赏专题复习”教案

[09-09 06:20:30]   来源:http://www.88haoxue.com  高考复习辅导   阅读:68534

概要:三、高考例题1、2004年浙江省高考语文试题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菩萨蛮 李白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1)古典诗词特别讲究炼字。请简要分析“空”字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答:(2)关于这首词表达的内容,有人认为是“游子思归乡”,有人认为是“思妇盼归人”,也有人认为二者兼有。你的看法如何?请简要说明理由。 16.(6分)①“空"字表达了苦苦等待而没有结果的孤寂、惆怅,增添了全词的“愁”味,使主题更加鲜明。②游子思归乡:一、二句是游子眼前所见之景;三至六句是游子触景生情,设想家人盼望自己归去的情景;最后两句游子感叹旅途漫漫,归乡无期,更添愁苦。 思妇盼归人:上片写思妇见晚景而生愁情;五、六句写思妇伫立玉阶,见鸟归而怀念游子;最后两句写思妇设想游人归途艰难,感叹相逢无期。二者兼有:全词以游子思归乡和思妇盼归人相互渲染,传达了“一种相思,两处闲愁”的情思。2、200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吉林、黑龙江、四川、云南)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

“诗歌鉴赏专题复习”教案,标签:高考复习大全,http://www.88haoxue.com

三、高考例题

1、2004年浙江省高考语文试题

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菩萨蛮    李白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1)古典诗词特别讲究炼字。请简要分析“空”字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答:

(2)关于这首词表达的内容,有人认为是“游子思归乡”,有人认为是“思妇盼归人”,也有人认为二者兼有。你的看法如何?请简要说明理由。  

16.(6分)①“空"字表达了苦苦等待而没有结果的孤寂、惆怅,增添了全词的“愁”味,使主题更加鲜明。

②游子思归乡:一、二句是游子眼前所见之景;三至六句是游子触景生情,设想家人盼望自己归去的情景;最后两句游子感叹旅途漫漫,归乡无期,更添愁苦。  思妇盼归人:上片写思妇见晚景而生愁情;五、六句写思妇伫立玉阶,见鸟归而怀念游子;最后两句写思妇设想游人归途艰难,感叹相逢无期。二者兼有:全词以游子思归乡和思妇盼归人相互渲染,传达了“一种相思,两处闲愁”的情思。

2、200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吉林、黑龙江、四川、云南)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木兰花           宋祁

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波纹迎客棹。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注] 縠皱:皱纱。此处比喻水的波纹。

这首词的上半阙是如何描写春色的?试对此进行分析。对词中“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你认为写得好不好?为什么?

3、2004年全国普通高校招生考试语文试题(福建卷)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秋 夜    朱淑真

夜久无眠秋气清,烛花频剪欲三更。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

此诗无一“情”字,而无处不含“情”。请从三、四句中找出最能体现诗人感情的一个字,并在对全诗整体感悟的基础上,简要分析诗人在这两句诗中是如何营造意境的。

4、200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湖北卷)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来两岸失,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北固山,在今江苏镇江市,北临长江。此诗或题《江南意》。

此诗第二联“潮平两岸失”,有的版本作“潮平两岸阔”,你觉得“失”与“阔”,哪个字更好,为什么?解释第三联的意思,并分析情与景的关系。

四、课堂练习   (见学案)  

[参考答案]
   1.这是因为太阳已经接近地平线,几乎是贴着地面照射过来的,的确像“铺”在江面上,体现出诗人用词的准确、形象;同时,用“铺”字还突出了秋天夕阳的柔和和江面的平静,给人安闲、舒适的感觉。2.“见”是无意中看见,把人和物融这一体。“看”或“望”好像是有意地远看,使人和物拉开一段距离。效果不一样。3.“一”字用得最好。梅花开于百花之先,已见其“早”;而“一枝”又先于众梅,就更显示出此梅不同寻常,就更加突出了题中“早”字。4.“独”字是诗歌的诗眼,因为这首诗就是表达诗人孤寂之情的。诗中的夜舟、沙鸥都是诗人命运的写照。5.晚年;住家;自得其乐。6.愁;夸张;忧愁。7.诗人实知秋霜何来人,是“愁”。一个“得”字,贯穿了诗人半生中所受的排挤。压抑。因愁而生白发,鬓染秋霜,这两句乃激愤之语,一个“得”字将诗人淤积极深的怨愤和抑郁宣泄了出来。8.归鸟归家;反衬自己的远离家人,远离家乡。9.有家不能归的惆怅、无奈。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Tag:高考复习辅导高考复习大全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 - 高考语文复习资料 - 高考复习辅导
》《“诗歌鉴赏专题复习”教案》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