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这类语病修改的办法是“补”和“换”,补上残缺的,把不合适的换成合适的。第二种情况,修饰语与中心语的连接(包括定语与中心语、状语与中心语、补语与中心语的连接),是否“连贯一致”、“清晰有序”、“完整表意”。常出现的问题是修饰不当、修饰顺序不对、修饰语没有修饰对象。修饰不当可以分近距离修饰不当和远距离修饰不当两种情形。近距离修饰不当比较容易检查,如“吃饭的碗”,一看就明白修饰不当;远距离修饰不当较难发现,需要耐心和细心地往远处检查。如1994年的全国语文高考的一个病句,直到现在可能有人还是找不到语病到底出在哪里,这个病句为,“文件对经济领域中的一些问题,从理论上和政策上作了详细的规定和深刻的说明。”语病在状语对中心语的修饰不当。但由于状语和中心语都有并列成分,语病隐蔽其中,查找起来破费脑筋。这个句子有两个介词结构的状语、两个宾语,“对经济领域中的一些问题”、 “从理论上和政策上” 和“详细的规定”、“深刻的说明”,语病出在“对经济领域中的一些问题”与中心语之一“详细的规定”的修饰不当。修饰顺序不对有两种典型情况,一是修饰语的位置不当会产生歧义,二是介词短语的修饰位置不当
高考语文判断和修改语病的基本原理与简洁方法,标签:高考复习大全,http://www.88haoxue.com这类语病修改的办法是“补”和“换”,补上残缺的,把不合适的换成合适的。
第二种情况,修饰语与中心语的连接(包括定语与中心语、状语与中心语、补语与中心语的连接),是否“连贯一致”、“清晰有序”、“完整表意”。常出现的问题是修饰不当、修饰顺序不对、修饰语没有修饰对象。
修饰不当可以分近距离修饰不当和远距离修饰不当两种情形。近距离修饰不当比较容易检查,如“吃饭的碗”,一看就明白修饰不当;远距离修饰不当较难发现,需要耐心和细心地往远处检查。如1994年的全国语文高考的一个病句,直到现在可能有人还是找不到语病到底出在哪里,这个病句为,“文件对经济领域中的一些问题,从理论上和政策上作了详细的规定和深刻的说明。”语病在状语对中心语的修饰不当。但由于状语和中心语都有并列成分,语病隐蔽其中,查找起来破费脑筋。这个句子有两个介词结构的状语、两个宾语,“对经济领域中的一些问题”、 “从理论上和政策上” 和“详细的规定”、“深刻的说明”,语病出在“对经济领域中的一些问题”与中心语之一“详细的规定”的修饰不当。
修饰顺序不对有两种典型情况,一是修饰语的位置不当会产生歧义,二是介词短语的修饰位置不当。修饰语的位置不当产生歧义,又分定语产生歧义和状语产生歧义两种情形。如,“局长来到八一学校检查工作,嘱咐几个学校的领导,新学期的工作一定要有新的起色。”“趁总经理不在,他背着总经理和副总经理偷偷地把这笔钱分别存入了两家银行。”前一个句子中的“几个学校的领导”会产生歧义,一种理解是“领导来自几个不同的学校”,另一种理解是“这个学校的几个领导”,相应定语“几个学校的”位置不当;根据句意,应该取后一种理解,为消除歧义,原来的定语调整为“学校的几个”。后一句子的状语“背着总经理和副总经理偷偷地把这笔钱”会产生歧义,一种理解是“他一个人偷偷地办事”,另一种理解是“他和副总经理一起偷偷地办事”,根据句意应取后者,应把状语的顺序弄得清晰一些,在“背着总经理”后加一逗号。介词的修饰位置,常考几个容易混淆的介词,“对”、“对于”、“关于”。“对”和“对于”,都是主动意义所涉及的对象,要跟在主动者之后,不能跟在被动对象之后,如,“生物变异及相互适应的原因和方法,对于我们需要有个明确的了解。”“对于”用错了。这个句子换成主动形式是,“我们需要明确了解生物变异及相互适应的原因和方法。”主动者是“我们”,被动对象是“生物变异及相互适应的原因和方法”,因此,“对于”不能接在“生物变异及相互适应的原因和方法”之后。改正的办法有两种,一是用主动者做主语,二是把“对”、“对于”换成“对……来说”。 “关于”表示动作、行为所涉及的范围,与主动者不构成“施动”“受动”关系,所以不能放在“主动者”之后构成状语与中心语的关系,而应前置。例如,“报纸关于减肥的问题作了报道。”应改为,“关于减肥的问题,报纸作了报道。”
修饰语是否缺了修饰对象。词与词的连接中,中心语可以没有修饰语,但修饰语不能没有中心语,没有中心语,修饰语就失去了存在的必要了。例如,“他有一个水灵灵的妹妹,有一个聪明、大方、小巧、机灵、自然。”后一单句缺了中心语“妹妹”。这种情形常常结合句子主干来考查。
第三种情况,对等位置词语的连接是否“连贯一致”、“清晰有序”、“完整表意”。单句内部词语的连接,除了主干连接、修饰语中心语连接外,还有若干修饰语或中心语、关联词语的连接,我们简单地称为对等位置词语的连接。
1.相同或相近语义是否构成重复,包括同义词或近义词构成的语义重复和大小概念并列构成的语义重复。前者如“非常厉害之极”,“非常”与“极”构成语义重复,又如“胜利凯旋归来”,“凯旋”就是“战胜归来”之意,与“胜利”、“归来”都构成语义的部分重复;后者如“这个经验值得文教工作者和中小学教师重视”,“文教工作者”是大概念,包含“中小学教师”,二者构成语义的部分重复。例如: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农业生产不能违反经济规律和客观规律,否则就会受到惩罚。
B.半个世纪以来,他的足迹踏遍了全国20多个省,800多个县,测量、摄影、分析、研究的古建筑和文物达2000余项之多。
C.我们沿着澜沧江边的一连串村寨进行了一次远足旅行。
D.我国80年代高新技术开发区的创办,被誉为20世纪在科技产业化方面最重要的创举。
正确答案是D。A“经济规律”隶属于“客观规律”,大小概念并列构成语义重复;B“文物”和“古建筑”大小概念并列,构成语义重复;C“远足”和“旅行”语义相近,构成重复。
修改语义重复语病的方法是:纯粹是毫无深意的语义重复,则去掉其中一个同义词或近义词;如果要强调其中某一语义,则在要强调的词前加上表示强调的词语。上例中A改为“农业生产不能违反客观规律,尤其使经济规律”,B改为“文物(包括古建筑)达2000余项之多”,C去掉“远足”、“旅行”中的一项。
2.对等位置的词语顺序是否恰当。同是修饰性词语位置关系有一定的规范,典型的考题是1992年全国语文高考的语序试题,“她是一位优秀的有20多年教学经验的国家队的篮球女教练。”正确的语序是,“她是国家队的一位有20多年教学经验的优秀的篮球女教练。”其中蕴涵的修饰语语序规范是“领属性的词语+指示代词或数量词+动词短语+形容词+名词”。一般说来,语序的变化会产生修饰关系的变化,以修饰关系的疏密决定位置的远近,关系越密挨得越近。如,“在距今6000年左右,河南、陕西、甘肃等地出土的彩陶器皿,所绘的花纹变化多端,绚丽多彩。”“在距今6000年左右”是直接修饰“彩陶器皿”的,要放到“彩陶器皿”之前。此外,有递进关系的词语前后顺序是不能颠倒的,如,“他能领会并运用这一原理。”“领会并运用”的前后位置不能调换。
3.对等位置的词语是否连贯一致、完整无缺。汉语重要特征之一是对称性,无论节奏上还是语义上都讲究对称,不少关联词语、修饰性词语会成对出现,如,“以……为……”,“不是……而是……”,“不管……都……”,“尽管……却……”,“不……不……”,“货真价实”、“两败俱伤”等等,这时就必须做到前后一致,完整无缺,二者变一或缺一不可。常考的两种情形是关联词语的一致与完整、否定肯定的一致与完整。否定肯定的一致与完整有两种常考的形式,一是多重否定造成表意混乱,一是肯定否定的不对称造成表意不完整。前者如,“他是一个优秀学生,谁也不能否认他不是一个优秀学生。”后一分句三重否定使语意变成了“他不是一个优秀学生”,整个句子前后矛盾。后者如,“学习方法正确与否,是提高学习成绩的重要因素之一。”主语部分是肯定否定两个方面,谓语部分只有肯定一个方面,不对称。下面看一道试题。
上一篇:高考语文诗歌传统意象诠释举隅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