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88好学网教育学习大全语文教学中学语文高考语文复习资料高考复习辅导高三语文复习讲座(21)古代文阅读·理解常见实词和虚词» 正文

高三语文复习讲座(21)古代文阅读·理解常见实词和虚词

[08-23 01:59:09]   来源:http://www.88haoxue.com  高考复习辅导   阅读:68330

概要: B.欲徼福齐桓,拟迹高祖 拟:比,比拟。 C.若苟僭拟,干时而动 干:冒犯,冲犯。此处可译为“背离”。 D.赠遗无所逆,亦终不用 逆:迎,迎接。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且起一朝之谋 且立石于其墓之门 B.昔周室陵迟,则有桓、文之霸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C.今曹公挟天子以令天下,虽敌百万之众可也 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 D.太祖自荆州还,范得见于陈 赵氏求救于齐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 A.子以为何如 B.范子陵及承子戬为山东贼所得 C.夫人情

高三语文复习讲座(21)古代文阅读·理解常见实词和虚词,标签:高考复习大全,http://www.88haoxue.com

       B.欲徼福齐桓,拟迹高祖                       拟:比,比拟。

       C.若苟僭拟,干时而动                          干:冒犯,冲犯。此处可译为“背离”。

       D.赠遗无所逆,亦终不用                     逆:迎,迎接。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且起一朝之谋

       且立石于其墓之门

       B.昔周室陵迟,则有桓、文之霸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C.今曹公挟天子以令天下,虽敌百万之众可也

        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

       D.太祖自荆州还,范得见于陈

        赵氏求救于齐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

       A.子以为何如

       B.范子陵及承子戬为山东贼所得

       C.夫人情虽爱其子

       D.中外孤寡皆归焉

附:答案及简析

   (一)1.E(胜,能承受,J“中人”,普通人) 2.B(辟,征召)3.C(伐,功业)

   (二)1.B、D(这两个“信”都是名词,都是指送信的人。C项“信臣”,忠臣;E项 “信”副词,确实)  2.A、D(都是动词,求取之意。B项“干”,冲犯,D项读gàn,才干)

3.B、C(都是拜访之意。A项,超过;D项,经过;E项,动词,责怪)

   (三)1.A、E(都是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B项“之”,结构助词;C项“之”,适用为第一人称代词“我”;D项“之”,提宾的标志)

2.A、B(都是转折连词,却。C项“而如同;D项表顺承)

3.B、C(都是介词,表被动。A项介词,替;D项“汝为见”是“见汝为”的倒置,“为”,表疑问的语气词,相当于“呢”)

(四)C (①句“死生”偏于“死”,④句“作息”偏于“作”,⑥句“公姥”偏于“姥”,⑧句“异同”偏于“异”。其他各句不存在偏于一方的问题)

(五)1.B(都是动词因袭、继承之意。A项,介词,通过;C项,介词,趁机;D项连词,于是)  2.C(都是造访之意)。B项“造化”是一个词,D项“造”,建)

3.C(都同“邀”。A项,约;B项“要”,扼要地说,概括地说;D项,要挟)

4.A(都是改变之意。B项“易”与“险”相对,平;C项“易”,容易;D项“易”,交换)

5.C(都是副词,才。A项“乃”,却,竟;B项“乃”就;D项“乃”,人称代词,你)

6.D(都是连词,就)

(六)1.C(A.秘密地、悄悄地;间行,从小路行走。B项“拟”,效法;D项“逆”,违背)

2.C(A项前句“且”,连词,而且;后句“且”,副词,姑且;B项前句“则”为连词,才,后句“则”为“却”;D项前句“于”,在,后句“于”,向)

3.A(以为,认为。B项“山东”为“山之东”;C项“夫”是发语词,“夫人”是“夫”与“人”的连用;D项“中外”即“内外”)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Tag:高考复习辅导高考复习大全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 - 高考语文复习资料 - 高考复习辅导
》《高三语文复习讲座(21)古代文阅读·理解常见实词和虚词》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