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88好学网教育学习大全语文教学中学语文高考语文复习资料高考诗词名句复习《四类常见诗歌的鉴赏》教学案» 正文

《四类常见诗歌的鉴赏》教学案

[09-25 21:28:11]   来源:http://www.88haoxue.com  高考诗词名句复习   阅读:68828

概要:咏物诗,咏自然之物抒个人怀抱之诗,它有如下特点:1、既然咏物,要实写其形态、色泽特征,或写其所处环境,求其“形似。”[曲尽其妙]。2、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精神品格,求其“神似”[不滞于物]3、从整体构思看,托物言志,常用比喻、象征、拟人、对比。4、从具体描写的方法看,除了正面描写之外,还常用侧面烘托的手法。既如此,鉴赏咏物诗就须注意三个问题:1、把握所咏之物的特点:古人对咏物诗有一个说法,叫做“不即不离”。也就是说,既不停留在事物的表面描摹上,但又要切合所咏之物(形似),写出物的特点、神韵、品格(神似、曲尽其妙)。所以,读一首咏物诗,主要欣赏作者对所咏之物特点、神韵的把握与刻画。其次,要注意体悟作者在描摹事物中所寄托的感情。尤其是,一些咏物诗,作者所寄托的感情很不显露,隐含在字里行间,这就需要我们在读解时细加领悟。再次,要注意分析咏物诗的写作技巧。下面以李贺的《南园十三首》(其一)为例,具体加以说明。 花枝草蔓眼中开,小白长红越女腮。 可怜日暮嫣香落,嫁与东风不用媒。这是李贺辞官回乡居住在昌谷家中所作

《四类常见诗歌的鉴赏》教学案,标签:诗词名句复习大全,http://www.88haoxue.com

咏物诗,咏自然之物抒个人怀抱之诗,它有如下特点:

1、既然咏物,要实写其形态、色泽特征,或写其所处环境,求其“形似。”[曲尽其妙]。

2、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精神品格,求其“神似”[不滞于物]

3、从整体构思看,托物言志,常用比喻、象征、拟人、对比。

4、从具体描写的方法看,除了正面描写之外,还常用侧面烘托的手法。

既如此,鉴赏咏物诗就须注意三个问题:

1、把握所咏之物的特点:

古人对咏物诗有一个说法,叫做“不即不离”。也就是说,既不停留在事物的表面描摹上,但又要切合所咏之物(形似),写出物的特点、神韵、品格(神似、曲尽其妙)。所以,读一首咏物诗,主要欣赏作者对所咏之物特点、神韵的把握与刻画。

其次,要注意体悟作者在描摹事物中所寄托的感情。尤其是,一些咏物诗,作者所寄托的感情很不显露,隐含在字里行间,这就需要我们在读解时细加领悟。

再次,要注意分析咏物诗的写作技巧。

下面以李贺的《南园十三首》(其一)为例,具体加以说明。

                 花枝草蔓眼中开,小白长红越女腮。

                 可怜日暮嫣香落,嫁与东风不用媒。

这是李贺辞官回乡居住在昌谷家中所作。诗中第一、二句是写新花开,三、四句则写暮春花落,通篇都是把春花人格化了。花开时美得就像越女那双水灵灵的眼神和那副白里透红的漂亮脸蛋,美不胜收。可是好景不长,一到日暮(暮春)百花凋零,落红满径。“可怜”乃惜花、伤春之情,也是诗人自伤自悼之词。末句则以拟人手法写落花身不由已时的状态。从表面上看,“嫁与东风”是自愿的,“不用媒”正好证明了这点。其实,娇花又何尝愿意离开本枝呢?“嫁与东风”虽“不用媒”,仍是不自主的事情。花盛开时未嫁,而花凋零时始嫁,则倍增惆怅。其实,这是一种悲剧的气氛,却以欣喜的情调写它。似乎“反常”,却又合乎诗中旨趣。联系诗人当时的境况,才不过二十多岁,正当风华正茂之时,却不为当局所用,怀才不遇,自生自灭,不胜悲凄。细味此情,便知诗人写此诗的良苦用心。

二、因例说法

卜算子·咏梅

陆  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辗作尘,只有香如故。

(1)诵读解意

(2)形象分析

环境特点:断桥黄昏,风雨交加,苦寒荒凉。(环境烘托)

自身特点:不与群芳争春,虽然粉身碎骨而此志不渝。(正面描写)

(3)思想内容:

a.作者处境:主战派,仕途坎坷,屡屡受挫。

b.所言之志:以物喻人,隐喻了作者虽遭不幸,前途坎坷,但决不同流合污的高尚节操以和即使粉身碎骨而此志不渝的斗争精神。

(4)手法分析:a.托物言志,以物喻人  b.环境烘托。

第三课时  边塞诗的鉴赏

一、知识精讲

赏析边塞诗,可以从多个角度切入,体味每首诗的整体风格,领会作者熔铸其中的感情,以及把握好所反映的时代风貌。

(一)了解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

边塞征战最能体现国运的兴衰。盛唐时期的边塞诗其基调豪迈、爽朗、一往无前。如“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王维)“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王翰)“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誓不还。”(王昌龄)即使是艰苦的战争,也壮丽无比,即使是出征远戍,也爽朗明快,即使是壮烈牺牲,也死而无悔。到了中、晚唐,国势渐衰,虽然诗人也保持着昂扬向上的基调,但悲壮惋伤的成分多了起来。如“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陈陶)到了宋代,国家在民族斗争中一直处于劣势,外侮不断,国难当头,在边塞征战诗中流露出来的感情,就更多地体现为报国无门的愤懑,如陆游的“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或为归家无望的哀痛,如“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但是不管什么时期的边塞诗都回旋着爱国的主旋律。

(二)注意区别各自的思想内容感情特点。

在边塞征战的大题材下,边塞征战诗的思想内容异彩纷呈:有对建功立业的渴望;有报效祖国的激情;有抒写征士的乡愁和家中妻子的离恨;有表现塞外生活的艰辛和连年征战的残酷;有反映对帝王开边的不满和惊异于塞外绝域那种迥异于中原的风光……因此,我们在鉴赏时要注意区别。

(三)还要注意分析边塞诗的不同艺术风格。边塞诗的艺术风格也是异彩纷呈的。有的豪放旷达,有的雄壮悲慨,有的委婉清丽……只有通过对诗歌字句的细细体会,才有可能准确领会到由于不同时代、不同内容以及不同诗人的不同艺术素养,不同生活遭际,反映在边塞征战这个大主题下的不同艺术风格。如王昌龄的《闺怨》: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这首诗明明题作《闺怨》,有“怨”则自必有“愁”。然而,诗的开头却出其不意地从题意的反面入手,独辟蹊径,以退为进,用反说起笔,说这位与丈夫阔别、独处深闺的少妇,似乎已经习惯了躲在这与世隔绝的封闭式小圈子里,已“不知愁”了。难道是她果真不知愁了吗?当她“春日凝妆上翠楼”之后,“忽见陌头杨柳色”,明显地感受到良辰美景的巨大诱惑力,触景生情,油然而生出青春难再、红颜易老的闺怨之情:悔不该让丈夫从军以求取功名,却辜负了这番良辰美景。一个“悔”字道出了这位青春少妇的“闺怨”浓愁。先说春色撩拨得少妇的春心荡漾而“不知愁”,以乐景起笔,反衬出愁怨,以反起强化题旨,使得行文波澜起伏,跌宕生姿,更令人醒目。总之,这首诗不说别而别情露,不言愁而愁绪倍增,表现了高超的艺术手法。

第四课时  抒怀诗的鉴赏

一、知识精讲

古人常以“即事”为题写诗,因一事由生发,抒写心中的感慨,如怀亲、送友、思乡、赠人、人生感悟、闲情逸趣等。

(一)弄清诗人感慨的事由。

这类诗往往因一事由而发感慨,所以鉴赏这类作品,必须了解诗人感慨的事由。例如同是怀乡思亲:杜甫的《月夜》是在战乱离散、月夜冷清情景中思念妻子;李煜的《浪淘沙令》是在国破身囚、欢梦醒来的景况中痛悼故国。由于引发的感慨的事由不一样,诗人抒发的感情和采用的笔法也不一样。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Tag:高考诗词名句复习诗词名句复习大全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 - 高考语文复习资料 - 高考诗词名句复习
》《《四类常见诗歌的鉴赏》教学案》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