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文章第一段中也有申述“归去来兮”的缘由。开头一句,开门见山地喊出久郁心中之志。--“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俨然抒发一口闷气,顿觉自在坦荡、轻松畅快。最后的反问,表明其志已决,不容持疑、犹豫。接下来,说明归隐的原因。“心为形役”,为衣食所迫而出来做官,既如此,那就没有什么惆怅悲伤的了。表明其心情很轻松。过去的事情无法追悔,未来的日子是可以自我掌握的。违心的官场日子即将结束,未来的顺心的生活即将开始,那就按照自我的意志遂心遂意地生活下去。过去是“迷途”,昨日是“非”,那么今天的抉择就是“是”,是正确的。迷途未远,悔悟与庆幸之情溢于言表! (2) 本文表面写景,实际抒怀,营造了一个与官场截然相反,旷达悠然,美妙和谐的境界。尤其是第三四段鲜明地展示了陶渊明的性情,是深刻理解文章的主体。 第三段表示要与世相忘,谢绝交游,主要是与世俗官场的人谢绝交往,并非所有人。作者以听家人的知心话为快乐,以琴书为伴侣,嚣嚷、喧吵不入耳中,可以说
《归去来兮辞》教案设计1-人教必修五,标签:高三语文教学设计模板,http://www.88haoxue.com
文章第一段中也有申述“归去来兮”的缘由。开头一句,开门见山地喊出久郁心中之志。--“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俨然抒发一口闷气,顿觉自在坦荡、轻松畅快。最后的反问,表明其志已决,不容持疑、犹豫。接下来,说明归隐的原因。“心为形役”,为衣食所迫而出来做官,既如此,那就没有什么惆怅悲伤的了。表明其心情很轻松。过去的事情无法追悔,未来的日子是可以自我掌握的。违心的官场日子即将结束,未来的顺心的生活即将开始,那就按照自我的意志遂心遂意地生活下去。过去是“迷途”,昨日是“非”,那么今天的抉择就是“是”,是正确的。迷途未远,悔悟与庆幸之情溢于言表!
(2) 本文表面写景,实际抒怀,营造了一个与官场截然相反,旷达悠然,美妙和谐的境界。尤其是第三四段鲜明地展示了陶渊明的性情,是深刻理解文章的主体。
第三段表示要与世相忘,谢绝交游,主要是与世俗官场的人谢绝交往,并非所有人。作者以听家人的知心话为快乐,以琴书为伴侣,嚣嚷、喧吵不入耳中,可以说是乐以忘忧了。从上文的路上、居室、庭院,延展到郊野与山溪,更广阔地描绘了一个和美、充满生机的隐居世界。在这个基础上,第四段抒发了对人生宇宙的的感想。作者感到活在人世的时间没有多久了,既然如此,何必不随心所欲地生活,何必不伸张心志,何必不自由自在,何必考虑那么多的生死、为生死惴惴不安呢,展现出作者所得出的人生结论与处世哲学。
(3) 、难点突破
如何评价本文结尾两句“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提示:“兼济天下”规范了中国古代文人的心路历程,作为中国第一位隐逸诗人、田园诗人,他的“济世”的确让人费解。文中为我们呈现了恬淡安闲、自然静谧的田园情趣,但这并不意味着陶渊明消极避世。
古代出仕是文人志士必然的价值取向,在封建专制独裁统治下,他们只能在无条件服从与维护自身尊严、保持独立人格的矛盾中苦苦挣扎。除了陶渊明,李白、苏轼、辛弃疾都曾流露过归隐的心绪,只不除渊明比较明显,且付诸实际行动罢了。在前面介绍陶渊创作题材时曾提到过,陶晚年作过大量诗,“猛志”一词出现多次,这表明显然有一股济世的热流贯穿于他的一生,其平淡自然的诗风始终未能掩盖此股热流的跃动,看似恬淡的归隐并不意味着痛苦的消失,而是象征着苦难的加剧,即“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归去来兮”“忆矣乎”“胡为乎遑遑欲何之?”这些句子表明诗人在惆怅悲苦中饱受折磨。
诗人回归田园,崇尚自然,这里“自然”指人的质朴真实、率性而行的本性。他无法忍受官场对人的本性的扭曲,追求“本我”“真我”,不一味趋同,以求保存他的社会政治理想和人格价值,从字里行间我们不也体味到济世不得的痛苦与回归田园的无奈了吗?
因此,本文陶渊明的思想感情,既有回归田园的欢悦,又有理想受挫的失落和忧伤,应有完整的认识。
6.结构图解:
这篇辞赋有叙事和抒情两条线索,你能否选择重点字词分别列出?
提示:本文的叙事线索:辞官——归途——抵家——室内生活——涉园——外出——纵情山水——如何度过余生
本文的抒情线索:自责自悔——自安自乐——乐天安命
语言积累
读音
芜( ) 奚( ) 惆怅( )
谏( ) 遥遥( )瞻( )
横宇( ) 载( )欣栽奔
稚( )盈樽( ) 壶觞( )
酌( ) 矫( )首
盘桓( ) 壑( ) 崎岖( )
涓涓( )曷( )靡途 稔 轻飏 熹微 眄 岫 西畴 棹 耘耔 皋
重要词语释义:
(1) 一词多义:
就:
三径就荒(接近)
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起身(完成,达到)
金就砺则利(到-----上)
犹:
松菊犹存(还,仍然)
困兽犹斗,况国相乎(尚且)
郑之有园圃,有秦之具有园圃也(如同)
将:
田园将芜(将要)
将信将疑(且,又)
出郭相扶将(扶,持)
将功赎罪(拿,用)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将领)
暂伴月将影(和,与)
绝:
请息交以绝游(断绝)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横渡)
以小舟至绝壁下(不通,不连接)
绝不相干(全然,绝对)
委:
曷不委心任去留(随从,顺从)
王年少,委国事大臣(委托)
教化从来有源委(末尾)
委命下吏(把-----教给)
(2)本文出现了五个疑问代词,请找出来,分析它们的词义。
明确:田园将芜胡不归(田园快要荒芜了,为什么不回去呢?)
奚惆怅而独悲(为什么还愁苦则独自悲伤呢?)
复驾言兮焉求(我还乘车出去干什么呢?)
曷不委心任去留(何不随心任意地生活呢?)
胡为乎遑欲何之(为什么那样遑遑终日,想到哪里去呢?)
(3)“以、而、之、兮、来”五个文言虚词用法归纳。
①之
代 词
纵江东父老伶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 他们,代江东父老)
君将哀而生之乎( 我)
之子于归( 这、此)
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 这样的人,这类人)
结 构 助 词
悦亲戚之情话( 定语中心词之间,的)
感吾生之行休( 主谓间取消独立性)
何陋之有( 宾语提前标志)
古之人观于天地山川……有得,以其求思之深( 中心词与补语间,得)
马之千里者( 定语后置标志)
音节助词
怅恨久之( 无实义)
② 以 ,介词
www.88haoxue.com
既自以心为形役( 让)
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 用)
王语暴以好乐( 把)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Tag:高三语文教学设计,高三语文教学设计模板,教学设计 - 语文教学设计 - 高三语文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