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3.师质疑:我们平常总习惯说陶瓷,陶和瓷一样吗?4.生结合课前搜集的资料从作胎原料、不同胎色、釉的种类、烧成的温度、总气孔率、吸水率、产生的年代、发明创造者等方面介绍。 三、文化的使者1.课前布置同学们查了瓷器的英文名称,查到了吗?瓷器用英语怎么讲?2.生汇报,师板书“CHINA”,师质疑:“CHINA”不是中国的英文名字吗?3.生自由发言作解释。4.师小结:原来如此。瓷器是我国独特的创造发明,后来通过海路和陆路大量输出海外,才使制瓷技术在世界范围得到遍及。由此可见,瓷器是我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怪不得称瓷器为文化的使者!5.重走“陶瓷路”。五百多年前,我国古代的著名航海家郑和先后七次率船队下西洋,带去中国的陶瓷和丝绸与沿途各国交换,开辟了中国的“陶瓷路”。(1)看地图,找找中国的瓷器曾远销到哪些国家和地区。(2)讲讲瓷器远销异国的故事。(3)齐读教材P47下面的话。(4)师小结激情:中国早在三千五百多年前的商代中期,就创造出了原始瓷器,比欧洲早一千七百多年。我国的
火焰中的文化-陶与青铜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标签:五年级思品教学设计模板,http://www.88haoxue.com3.师质疑:我们平常总习惯说陶瓷,陶和瓷一样吗?
4.生结合课前搜集的资料从作胎原料、不同胎色、釉的种类、烧成的温度、总气孔率、吸水率、产生的年代、发明创造者等方面介绍。
三、文化的使者
1.课前布置同学们查了瓷器的英文名称,查到了吗?瓷器用英语怎么讲?
2.生汇报,师板书“CHINA”,师质疑:“CHINA”不是中国的英文名字吗?
3.生自由发言作解释。
4.师小结:原来如此。瓷器是我国独特的创造发明,后来通过海路和陆路大量输出海外,才使制瓷技术在世界范围得到遍及。由此可见,瓷器是我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怪不得称瓷器为文化的使者!
5.重走“陶瓷路”。
五百多年前,我国古代的著名航海家郑和先后七次率船队下西洋,带去中国的陶瓷和丝绸与沿途各国交换,开辟了中国的“陶瓷路”。
(1)看地图,找找中国的瓷器曾远销到哪些国家和地区。
(2)讲讲瓷器远销异国的故事。
(3)齐读教材P47下面的话。
(4)师小结激情:中国早在三千五百多年前的商代中期,就创造出了原始瓷器,比欧洲早一千七百多年。我国的陶瓷技术在漫长的岁月中,不断进步和发展,以其神奇的风采、独特的技法、浓郁的民族韵味,享誉世界,我国被誉为“瓷之国”。
四、游览瓷都景德镇
1.在我国因瓷器闻名于世的要数景德镇,课前大家查阅了关于景德镇的资料,请你当回导游带领大家一游景德镇。
2.学生扮演导游,介绍景德镇的相关信息。
3.总结:千百年来,陶瓷一直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也向世界展示我国人民卓越的智慧,在新的世纪,我们期望我国的陶瓷文化更加璀璨,用我们的双手托起瓷国明天的太阳。
第三课时
一、创设情境
1.欣赏编钟音乐。
师:同学们,我们先一起来欣赏一段神奇的音乐,欣赏着音乐,你能想到什么,仿佛看见了什么?
2.学生交流自己的感受。
3.猜猜这段音乐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生大胆猜测。
二、认识编钟
1.课件出示编钟。刚才咱们欣赏的音乐就是用这个乐器奏出来的。它叫编钟。
2.有同学见过编钟吗?给大家介绍介绍。
(1)学生介绍亲眼见到的编钟或查阅资料了解的相关知识。
(2)师补充介绍湖北三游洞编钟演奏的情景。
(3)编钟是用什么材料制成的?引出“青铜器”。
(4)生根据资料交流什么是青铜器及特点。
三、探寻青铜文化
1.看一看,课件呈现一些青铜器图片,学生边看边说出名称。
2.算一算,课件定格出“司母戊鼎”,出示下面的题目,让学生算一算,感受当时人们铸造青铜器的情况。
铸造青铜器需用坩埚熔铜,每个坩埚可熔铜12.7千克左右,司母戊鼎重832.84千克,请计算要多少坩埚同时并用才能实现同时浇灌?假如一个坩埚的操作场地为2平方米,运料、烧炭、观察火色、运液浇灌等操作人员平均每个坩埚2人,需多大场地,多少工作人员?
3.小结过渡:我们的祖先用自己的智慧在生产和生活实践中,创造了青铜器,由此创生的青铜文化也是我国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些青铜器上,铭刻着各个时代的印记。
4.找一找,青铜器告诉我们的故事。
(1)生讲“武王伐纣”“ 卧薪尝胆”等故事。
(2)师:由此可见青铜器用途广泛,你还知道青铜器可用做什么,从哪里知道的?
5.生介绍从影视镜头、书籍、网络、民间、参观旅游景点、博物馆等了解的青铜器的用途及相关信息。
四、总结延伸:灿烂的青铜文化
青铜艺术是我国古代文化遗产中的一个主要部分,它与历史、冶金、文字、造型艺术有着相当密切的联系。为我们了解当时社会发展、重大事件、生活习俗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具有重要的价值。青铜器就像一部浓缩的“中国大百科”,感兴趣的同学可以美美地去解读这部内容丰富的百科书。
分类导航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