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 内阁阁臣和宰相都是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务,但其性质和地位各不相同。 (1)宰相制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或决策机构;宰相被制度赋予决策大权,其地位十分巩固,对皇权有制约作用。 (2)内阁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或决策机构,它只是皇帝的侍从咨询机构,本身并无决策权。虽有内阁大学士大权在握的现象发生,但其权力并不来自于制度及其职位,而来自于最高统治者的个人支持与信任。一旦失宠,其地位便会一落千丈。因此,阁臣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尽管有人认为明代的首辅即变相重设的宰相,但其权力与前代宰相已不可同日而语,更谈不上制约皇权。相反是进一步巩固了皇权至上的地位。 三、军机处与议政王大臣会议的不同 军机处没有议政王大臣会议那样的决定权。军机处实际上只是皇帝的一个亲信秘书班子,军国大事全凭皇帝裁决,军机大臣只能惟命是从,负责往下传达,连建议的权力也没有。 这样从中央各部到地方军政首脑,实际上都直接听从皇帝的指挥。至此,不仅内阁形同虚设,议政王大臣会议也名存实亡,皇权得以大大加强。这标志着我国的封建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达到顶峰。 【学法导航】 1.注意掌握重要的历史概念,深刻把握其内
必修1第4课《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导与练,标签:高一历史教学设计模板,http://www.88haoxue.com
内阁阁臣和宰相都是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务,但其性质和地位各不相同。
(1)宰相制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或决策机构;宰相被制度赋予决策大权,其地位十分巩固,对皇权有制约作用。
(2)内阁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或决策机构,它只是皇帝的侍从咨询机构,本身并无决策权。虽有内阁大学士大权在握的现象发生,但其权力并不来自于制度及其职位,而来自于最高统治者的个人支持与信任。一旦失宠,其地位便会一落千丈。因此,阁臣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尽管有人认为明代的首辅即变相重设的宰相,但其权力与前代宰相已不可同日而语,更谈不上制约皇权。相反是进一步巩固了皇权至上的地位。
三、军机处与议政王大臣会议的不同
军机处没有议政王大臣会议那样的决定权。军机处实际上只是皇帝的一个亲信秘书班子,军国大事全凭皇帝裁决,军机大臣只能惟命是从,负责往下传达,连建议的权力也没有。
这样从中央各部到地方军政首脑,实际上都直接听从皇帝的指挥。至此,不仅内阁形同虚设,议政王大臣会议也名存实亡,皇权得以大大加强。这标志着我国的封建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达到顶峰。
【
学法导航】
1.注意掌握重要的历史概念,深刻把握其内涵与外延。如内阁制,军机处,密折制度,理藩院,“改土归流”,票拟与批红等,并能结合具体的历史背景和历史阶段加以评价和分析。
2.注意总结,学完本节课后,注意整理线索,理清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形成知识体系。
3.注意对重点知识和概念加以纵横比较,如明朝内阁与英国内阁的比较,军机处与议政王大臣会议的比较等。
4.注意历史与现实之间的互动,要通过现实透袒历史,通过理解现实社会的历史遗存,把握古代政治制度演变的脉搏,在融入历史的同时感受历史。如从政治制度的演变和创新中认识加强制度建设与创新,建立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结合封建社会专制统治的利弊,联系当今中国政府的机构改革和推进民主化进程的内容,以史为鉴吸取经验教训等。
5.结合已学知识,归纳、总结我国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特点及其演变趋势,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对中国社会进步产生的影响,并与同一时期世界政治制度发展的潮流相对比,正确地认识中国历史的发展。
【
小资料】
“胡惟庸案”
洪武十三年(1380年)五月初二,朱元璋从京城西华门摆驾出皇宫,要到皇宫附近的中书省左丞相(权力仅次于皇帝的最高行政长官)胡惟庸家去。正行走间,路上忽然有一个人迎着皇帝的车驾直冲了过来,拦住御驾车马,由于紧张,一下子说不出话来,但手一直拼命指着胡惟庸的家。朱元璋派人探查,发现胡惟庸家里有大量士兵裹甲持械埋伏于屏壁间。于是,马上调发禁兵,逮捕了胡惟庸,并处以极刑。
胡惟庸位高权重,为什么还要谋逆呢?据说,胡惟庸权力大了,逐渐骄恣不法。后来,他老家井里忽然长出了石笋,井水无缘无故涌起数尺,祖坟上又红光冲天。他以为这是天降吉兆,预示他将大贵,于是有了非分之想。一次,他的儿子在大街上跑马踩死了人,朱元璋要将其治罪。胡惟庸感到,与其待罪接受处罚,不如先动手,以求一逞。于是,他就串通了一些人,图谋造反。
《明史·胡惟庸传》记载,“惟庸既死,其反状犹未尽露。”就是说,胡惟庸被处死的时候,他谋反的罪行还不清楚。胡惟庸的罪状像故事一样,逐步添枝加叶,越到后来越显得完整。《明史》记载他的罪状包括:谋刺徐达;毒死刘基;与李善长勾结往来谋逆;通倭,欲借兵为助(1386年发现);通蒙古(称臣于元嗣君,1390年发现)等等。经过后来史家考证,这些罪状多属捕风捉影之词。
朱元璋处死了胡惟庸之后,并没有按常规再选择一个人做丞相,而是决定从此不再设立丞相。可见,在朱元璋看来,胡惟庸案不是丞相的人选有问题,而是设立丞相这一制度有问题。
【
同步训练】
1.“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将犯人凌迟,全家处死。”明太祖制定这一规定主要是为了
www.88haoxue.com
A.让“群臣”监督皇帝 B.精简政府机构
C.加强君主专制 D.让子孙后代有章可循
2.某一本历史著作有这样的叙述:“在万历的祖父嘉靖皇帝以前,大学士为三至六人,皇帝可能对其中的一人咨询较为频繁,但从名义上说,他和另外的几位大学士仍处于平等的地位。这以后的情况发生了变化,张居正名为首辅或称元辅,其他大学士的任命则出于他的推荐。”文中所指的制度是
A.汉代内外朝 B.唐代三省制
C.明代内阁制 D.清代军机处
3.万历初年,首辅张居正当权时,“部权尽归内阁”,六部几乎变成内阁的下属机构了。对此评述正确的是
A.说明明朝中期宰相制度“借尸还魂”
B.张居正擅权专恣,加重明朝政治腐败
C.明朝中期,六部成为内阁的下属机构
D.内阁设立后,地位日益提高,权力日益增大
4.14世纪晚期,中国一位大臣散朝回家,吟诗道:“四鼓咚咚起着衣,午门朝见尚嫌迟。何时得遂田园乐,睡到人间饭熟时。”第二天上朝,皇帝问他:“你昨日的诗作得好,不过我并没有‘嫌’迟啊,改作‘忧’如何?”该大臣吓得连忙磕头请罪。这种历史现象反映的趋势是
A.君臣关系和睦 B.君权与相权矛盾尖锐
C.封建制度走向衰落 D.封建国家走向强盛
5.下列两位君主所采取的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的相同之处是
![]()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Tag:高一历史教学设计,高一历史教学设计模板,教学设计 - 历史教学设计 - 高一历史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