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88好学网教育学习大全语文教学小学语文人教版语文教案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感悟式探究”与“质疑式探究”──兼评王崧舟的《一夜的工作》» 正文

“感悟式探究”与“质疑式探究”──兼评王崧舟的《一夜的工作》

[10-21 00:10:39]   来源:http://www.88haoxue.com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阅读:68525

概要:“感悟式探究”与“质疑式探究”──兼评王崧舟的《一夜的工作》 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倡导学生学会探究性学习,要求教师鼓励和帮助学生自己探究问题,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寻找答案;鼓励和帮助学生在探究之中尝试采用不同的方法摸索适合自己的获取新知识和能力的途径。于是听了王崧舟老师执教的《一夜的工作》后,常有老师在课余饭后问我:“王老师是用感悟式探究法教这篇课文的。你是去参加上海研修过的,你来说说课堂上用‘感悟式探究’好一些呢?还是用‘质疑式探究’好一些呢?”他们的话引起了我深深地思索。课堂上我专门对两种探究方法进行有目的地研究,现将我的一点教学心得写出来和大家一起商讨。 “感悟式探究”比较适合情感性强的文章。因为这一类文章学生容易进入特定的情感氛围中,因感悟而生情,因情动而升华。就如王崧舟老师执教的《一夜的工作》。他让大家完全在情感的包围当中,在情感的体验当中走了一个来回。正如,张华教授所说的:“它是一种层层的递进,然后层层地提高,渐入佳境,最后达到高潮,达到一览众山小的境界。”再如我执教《十里长街送总理》一课,原本想让

“感悟式探究”与“质疑式探究”──兼评王崧舟的《一夜的工作》,标签: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大全,http://www.88haoxue.com

“感悟式探究”与“质疑式探究”──兼评王崧舟的《一夜的工作》

                   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倡导学生学会探究性学习,要求教师鼓励和帮助学生自己探究问题,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寻找答案;鼓励和帮助学生在探究之中尝试采用不同的方法摸索适合自己的获取新知识和能力的途径。于是听了王崧舟老师执教的《一夜的工作》后,常有老师在课余饭后问我:“王老师是用感悟式探究法教这篇课文的。你是去参加上海研修过的,你来说说课堂上用‘感悟式探究’好一些呢?还是用‘质疑式探究’好一些呢?”他们的话引起了我深深地思索。课堂上我专门对两种探究方法进行有目的地研究,现将我的一点教学心得写出来和大家一起商讨。


              “感悟式探究”比较适合情感性强的文章。因为这一类文章学生容易进入特定的情感氛围中,因感悟而生情,因情动而升华。就如王崧舟老师执教的《一夜的工作》。他让大家完全在情感的包围当中,在情感的体验当中走了一个来回。正如,张华教授所说的:“它是一种层层的递进,然后层层地提高,渐入佳境,最后达到高潮,达到一览众山小的境界。”再如我执教《十里长街送总理》一课,原本想让学生采用质疑探究法在自主质疑释疑中领会人民群众对总理的敬爱。当我发现学生读了课文后已经体会到人们万分悲痛,舍不得总理离开,无比敬爱总理的感情。如果此时再用质疑探究法就会冲淡学生的情感,于是顺势改成用感悟探究法进行教学,让学生带着此时的感受再读课文,深入到课文的字里行间,看看是哪些词句让你对人们敬爱总理之情有了更深的了解,划一划,读一读。再在此基础上进行交流,学生说得动情,读得深情。


              但在其他类文章中容易出现两大弊端:

              1、一篇文章让学生只读了几遍后就开始让他们说感受。此时他们对人物形象的把握往往不够准确。其实,这也不符合学生谁知事物的规律。学生认识一个事物总是由模糊到清晰,由肤浅到深入的这么一个过程。如何让学生清晰地、深入地领会人物形象或课文内涵,应从文章的字里行间去把握,去领会。一开始就让学生说感悟,谈感受,学生容易说得肤浅,除非学生有非常深厚的语文基础,并且课文中也有较明显的中心词或较为突出的情感才行。


              2、学生说出他的感受后,再到字里行间去找,就很难跳出原来的框框了,而只是停留在原来浅层次的感悟上。因而运用感悟式探究教学要让学生从浅层次的感悟引向深入,这需要老师的高超的教学智慧与娴熟的引导技巧。


              相比之下,我自认为用“质疑式探究”更适合学生的心理需求,也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给予学生更大的空间,更利于形成动态生成。这是因为:

              1、发现问题、大胆怀疑是创造活动的重要特征,因为一切创造都是从问题开始。赞可夫指出:“教会学生思考,这对学生来说,是一种最有价值的本钱。”美国的布鲁巴克认为:“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自己提问题。”


              2、问题是学生自己提出的,那么学生就更有兴趣去探索,去寻求,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动性。

              3、学生在寻求、探究之中的思维最活跃,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老师之间也最容易激发思维的火花,也最容易形成新的生成。

              4、老师为了满足学生的需求,面对日益增多,层出不穷的提问,不得不去寻求相关的资料,这样势必拓宽了学习的范围。学生为了能弄明白一个问题,也必然会激励自己去网上、图书室搜集资料,由于内在动力的作用,此时的他们不再认为搜集资料是一件枯燥无味的事,反而是一件多么有趣的事!由此可见,“质疑式探究”更能激发学生由课内走向课外,由课堂走向社会,更符合新课标精神。


              但是“质疑式探究”也有局限性。(如上文所述,对情感性强的文章,容易破坏特定的情感氛围。)另外,进行“质疑式探究”,学生提出的问题质量非常重要,它必须是紧扣教学内容的中心问题,必须有较大的覆盖面。这些问题在教材中有较宽的跨度,一定的难度和新颖度。这就给老师和学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学生不可能一下子有这种水平。提高问题的质量,需要老师长时间地不断地培养。另外一旦采用“质疑式探究”,学生的问题就会层出不穷,老师应如何帮助学生梳理出中心问题就需要老师高超的智慧。“质疑式探究”因它的开放倍受师生欢迎,又因易放难收,不易调控的难处让许多老师望而生畏。“感悟式探究”因它的容易把握受到老师的欢迎,又因它的开放程度不高,不易生成新的东西而步履艰难。


              那我们能不能取二者的精华,合二为一呢?也就是说,能不能让学生在一种情感的氛围当中,再做深入的理性思考;能不能让学生在质疑释疑当中,品味语言,体验情感呢?我在教学中进行尝试,答案是肯定的。


              如前所述《十里长街送总理》一课,我先是采用“感悟式探究”进行教学的,让学生深入到课文的字里行间,细细品味人们敬爱总理之情,学生说得动情,读得深情,读着读着学生情不自禁地问:“周总理为什么能得到那么多人的爱戴?”我巧妙地利用此契机,让学生自己谈谈心中的想法,再引进课外资源《周总理的最后日子》,《降半旗》让学生深切地感受到是周总理伟大的人格、精神深深地打动了全世界所有的人。正是学生自己研读课文后的思考,让大家的情感得到升华,从哀伤走向敬仰,又从敬仰走向更深的哀痛,推进了课堂教学。没有前面的研读、感悟,就不会有后面的思索,没有学生的思索,就不会有更高层次的感悟,两者是相辅相成的。

[1] [2]  下一页


Tag: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大全语文教学 - 小学语文 - 人教版语文教案 -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感悟式探究”与“质疑式探究”──兼评王崧舟的《一夜的工作》》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