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88好学网教育学习大全语文教学小学语文苏教版语文教案苏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互动交流课《螳螂捕蝉》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和反思» 正文

互动交流课《螳螂捕蝉》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和反思

[02-25 12:48:32]   来源:http://www.88haoxue.com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阅读:68751

概要:起因:(第1自然段)吴王决定攻打楚国,并下令不准别人劝阻。经过:(第2—11自然段)一位侍奉吴王的少年用“螳螂捕蝉”的故事,巧妙地劝说吴王。结果:(第12自然段)吴王听了少年的话,打消了攻楚的念头。2、尝试按照起因、经过、结果来给文章分段吗?想个小标题。七、布置作业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抄写生词板书设计: 螳螂捕蝉起因 固执攻楚经过 巧妙劝说 前后照应结果 打消念头 《螳螂捕蝉》教学反思 今天教学《螳螂捕蝉》一课收获有三:一、在学生原有的基础上,找准生长点。学生已经进行了初读课文,并且了解文章大意。在此基础上,我将教学目标定为理解文本蕴含的道理“此三者皆务欲得其前利,而不顾其后之患也。”并且在分析课文的同时渗透扩写点。让学生在原有认知的基础上,能够有新的收获。二、读书贯穿自始至终,并且体现层次。 俗话说:书读百遍,其意自见。因为本文浅显易懂,于是我把这篇文章相应的古文与课文对应阅读作为本课教学的重点 首先,让学生自渎,为读通、读懂古文奠定了基础。然后在分析的基础上理解读,通过仿照榜样读,加深对

互动交流课《螳螂捕蝉》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和反思,标签:苏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http://www.88haoxue.com

起因:(第1自然段)吴王决定攻打楚国,并下令不准别人劝阻。

经过:(第2—11自然段)一位侍奉吴王的少年用“螳螂捕蝉”的故事,巧妙地劝说吴王。

结果:(第12自然段)吴王听了少年的话,打消了攻楚的念头。

2、尝试按照起因、经过、结果来给文章分段吗?想个小标题。

七、布置作业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抄写生词

板书设计:               螳螂捕蝉

起因    固执攻楚

经过    巧妙劝说      前后照应

结果    打消念头

 
 


《螳螂捕蝉》教学反思
 
今天教学《螳螂捕蝉》一课收获有三:
一、在学生原有的基础上,找准生长点。
学生已经进行了初读课文,并且了解文章大意。在此基础上,我将教学目标定为理解文本蕴含的道理“此三者皆务欲得其前利,而不顾其后之患也。”并且在分析课文的同时渗透扩写点。让学生在原有认知的基础上,能够有新的收获。
二、读书贯穿自始至终,并且体现层次。
   俗话说:书读百遍,其意自见。因为本文浅显易懂,于是我把这篇文章相应的古文与课文对应阅读作为本课教学的重点 首先,让学生自渎,为读通、读懂古文奠定了基础。然后在分析的基础上理解读,通过仿照榜样读,加深对于课文的理解。最后,在理解古文的基础上,指导读出语气。这样,把读贯穿于学习本课的始终,既培养了学生诵读古文的能力,又能让学生在读中自读自悟。

三、理解文章深意,不脱离语言环境。
我在读这篇文章时就很想弄明白这样两个问题:1、吴王为什么非攻打楚国不可?2、那位少年为什么讲了这个故事后,吴王就放弃攻打楚囯?要弄明白这两个问题,了解当时春秋时期的每个国家都有吞并对方,使国家更强盛的野心,但倘若轻易出兵就有可能被第三方吞噬的危险这一社会背景是关键。如果教师讲,学生能明白,但纸上得来总觉浅。于是,让学生自己去读书、寻找资料,探究答案。教学时我引导学生先围绕具体形象的故事进行质疑,然后带着问题再去读书学习。学生先找到了揭示寓意的语句“此三者皆务欲得其前利,而不顾其后之患也。”在学生理解了这句话的意思后,老师引导学生探究这三种小动物“眼前的利益”和“隐伏的祸患”分别是什么?从而理解“螳螂捕蝉”这个成语的含义。之后,结合故事背景资料和借助多媒体课件“春秋战国形式图”理清“蝉、螳螂、黄雀、与吴王伐荆”之间的关系,明白吴王眼前的利益”和“隐伏的祸患”分别是什么?使学生清楚明白的认识到:吴国就好比是这三个小动物中的“螳螂”,而楚国就好比是故事中的“蝉”,它身后的越国就好比是故事中的“黄雀”。学生联系吴王的固执,肯定能感悟到少年的机智、能干,善于采用旁敲侧击的策略来个敲山震虎,从而让吴王醒悟到事情的危险性,不得不考虑事情的后果。学生很快理解了这篇文章要告诉我们的道理。而且在教学中学生收集的资料得到了利用。这样学生的感悟必然是多元的,符合新课标的提倡学生的情感体验。学生的感悟也是鲜活的,是自己感受到的,而不是教师教给他们的。这样既培养了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又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学生还在探究的过程中,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为学生从课内走向课外搭起了桥梁,真是一举而多得!
 

上一页  [1] [2] 


Tag:苏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苏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语文教学 - 小学语文 - 苏教版语文教案 -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互动交流课《螳螂捕蝉》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和反思》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