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江南春》教学实录及赏析

[10-21 00:53:56]   来源:http://www.88haoxue.com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课堂实录   阅读:68436

概要:(学生练习读诗句)师:我们一起来,边读边看老师的手势哦。(学生按照平仄读诗)师:很好,给自己掌声。第一遍就读得这么好。老师配上音乐,再给大家读一遍。(教师配乐有感情朗诵古诗。学生集体配乐朗诵。)评析:不讲平仄的古诗教学不是真正的古诗教学。如何讲解平仄是古诗教学中的难点。执教者启发学生辨析质疑,然后清晰简明地介绍有关概念,接着又细致周到地组织学生模仿、学习、操练。学生从不会到会,教学效果明显。如果前一板块是诗意的情感导入,那么,这里就是语言的形式学习。第三板块 辨析词义体会诗境师:同学们,在悠扬的乐曲声中,我们读了这首诗。你从这首诗里,看到哪些景物了?生:我看到了黄莺。生:我看到酒店门前高挂的布招牌。生:我看到了靠山而建的城。生:我仿佛看到了好多亭台楼阁在风雨中。生:我看到了佛教寺院。生:我还看到了雨。生:如果没猜错的话,第二句的“村”应该是村庄。(教师依次板书景物)生:我看到了一个连起来的画面,水面上有许多许多楼台,立在那个烟雨中,景色很美。生:我看到了有一棵大树,上面有好多黄莺在歌唱,好多鲜花衬托着绿叶。评析:梳理景物,学生自然而然地由说词语,到说句子说画面。在叙

《江南春》教学实录及赏析,标签:苏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课堂实录大全,http://www.88haoxue.com

(学生练习读诗句)

师:我们一起来,边读边看老师的手势哦。

(学生按照平仄读诗)

师:很好,给自己掌声。第一遍就读得这么好。老师配上音乐,再给大家读一遍。

(教师配乐有感情朗诵古诗。学生集体配乐朗诵。)

评析:不讲平仄的古诗教学不是真正的古诗教学。如何讲解平仄是古诗教学中的难点。执教者启发学生辨析质疑,然后清晰简明地介绍有关概念,接着又细致周到地组织学生模仿、学习、操练。学生从不会到会,教学效果明显。如果前一板块是诗意的情感导入,那么,这里就是语言的形式学习。

第三板块 辨析词义体会诗境

师:同学们,在悠扬的乐曲声中,我们读了这首诗。你从这首诗里,看到哪些景物了?

生:我看到了黄莺。

生:我看到酒店门前高挂的布招牌。

生:我看到了靠山而建的城。

生:我仿佛看到了好多亭台楼阁在风雨中。

生:我看到了佛教寺院。

生:我还看到了雨。

生:如果没猜错的话,第二句的“村”应该是村庄。

(教师依次板书景物)

生:我看到了一个连起来的画面,水面上有许多许多楼台,立在那个烟雨中,景色很美。

生:我看到了有一棵大树,上面有好多黄莺在歌唱,好多鲜花衬托着绿叶。

评析:梳理景物,学生自然而然地由说词语,到说句子说画面。在叙述过程中,学生内化教师提供的信息,体会诗意,并表达出来。同时,学生也会明白,古诗是古人将所见之景描述下来,古今的情感是一致的。为最后的照片描述环节提供了语言素材,奠定了情感基调。

师:色彩多么鲜艳。黄莺在歌唱,还有很多的鲜花,还有树木。一首小诗居然让我们看到了那么多的东西!这就是一首好诗,这首好诗千百年来一直被人传诵,传到了明朝。有一个读书人,他读出了一些问题。(播放幻灯片)他说,千里莺啼谁能听得?千里绿映红谁能见得?(生笑)若作十里,则莺啼绿红之景,村阁、楼台、僧寺、酒旗皆在其中矣。这段话是文言,你理解它的意思吗?

生:我觉得“千里莺啼谁能听得”指的是千里之外的黄莺鸟叫谁能听得到,那么远?我们又不是顺风耳(众笑),千里绿映红谁能见得?离得那么远的桃花还有柳树,谁能看得到啊?

师:所以说这句话的人说,要怎么改啊?

生:就把它改到“十里”,就差不多能看得见了,也能听得见。

师:你觉得“千里”和“十里”哪一个好?

生:“千里”好,我觉得这个“千里”是指整个“千里”都有鸟在叫,有柳树发芽桃花开放,如果改成“十里”的话,就感觉很近,不怎么美了。

师:你是从美的角度去体会的。

生:如果改成“十里”的话,读起来也不怎么顺。

师:对对对,非常好!“千”是一个平声字,读起来很舒展,感觉很远,地方很大。“十”,在古代是个仄声字,读上去很局促。

生:南朝有四百八十寺,四百八十个寺,地方肯定很大,肯定能占据一千里(众笑)。

师:你把两句诗里面的数量词合在一起理解,这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方法。

生:我认为“千里”它其实是一个虚数,它表示就是看上去很远。而“十里”呢,就非常确切,就觉得这个诗,没有多少意思。

评析:执教者设置情境,引导学生辨析词义。在情境中学生运用之前学过的知识,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如地从不同角度体味“千里”的妙处。教师的知识储备亮相,不是为了显示课堂亮点,而是丰富了学生学习的资源,因此,材料的巧妙组合启发了学生的思维角度,思辨之余情趣盎然且不留痕。

师:厉害,孩子们多聪明啊。是的,在古诗里,很多数字都是虚指。“千里”不是真的指一千里,而是指一个很大的范围,并不是真的要跑到一千里以外去听黄莺的啼叫,而是指在很大的范围里都有黄莺在鸣叫。在整个江南,处处都有这样美的春景。在古诗中,人们常常把黄莺和春天联系在一起。诗人边走边看,地点在变化,鸟鸣不停地在耳边响起,这是一番怎样的生机勃勃的景象。所以诗中写出了听觉,还有什么?

生:视觉。

生:幻觉。(众笑)

师:有的,肯定有的。

生:感觉。

师:那么就让我们带着自己的感觉读读看。读出地方的辽阔,读出那景色的明丽,读出那色彩的斑斓。

(指名读,齐读,教师伴读。)

师:诗人边走边看,游兴十足。这个时候,忽然下起了蒙蒙细雨,他慢慢走上一个山冈,极目远眺,所有景物仿佛都笼罩在一片雾蒙蒙的青纱之中。在远处,他看到了很多寺庙,他说,“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同学们,我们静静地听一听诗人的心声,和他一起来想象,“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你看到什么了?

生:我看到很多很多的寺,很多很多的楼台在蒙蒙的雾雨中忽隐忽现。

师:真美啊。

生:我看到了很多寺庙,还有很多楼台在那个春雨中若隐若现,感觉很漂亮。

师:你听到什么了?

生:我听到了那个蒙蒙细雨的沙沙声,还有黄莺的叫声。

师:哦,和前面一句联系起来了。你闻到什么吗?

生:我闻到了寺庙旁边的花香。

生:我闻到了下雨时空气的清新。

生:我闻到雨中还有草的味道。

师:我们一起来读,带着自己的感觉。

(学生读诗句)

师:真的是四百八十四座寺庙,一座不多一座不少吗?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Tag:苏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课堂实录苏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课堂实录大全语文教学 - 小学语文 - 苏教版语文课堂实录 -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课堂实录
》《《江南春》教学实录及赏析》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