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 教学反思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该案例充分体现了这种新的教学理念。 首先,我不再是“教”,而是“导”,学生不再是“听”,而是“演”,学生成了课堂的主人,通过自演、自评,把握住了人物的形象、性格乃至精神品质。例如:案例开始时,我用尊重和呵护点燃学生学习的热情,让学生自主地去表演人物的语言、表情、动作,这时的我不再是学生的老师,而是与学生平等存在于课堂之中的生命体,是学生式的老师。当学生打开心扉评价每一位表演者,去探究剧本中每一位人物形象时,这时的学生不再是我的学生,而是与我平等存在于课堂之中的生命体,是教师式的学生。 其次,课堂不再是一个进行简单知识传授的场所。第斯多惠说过:“知识是不应灌输给学生的,而应引导学生去发现它们,独立地掌握它们。”因此,作为教者不应把自己的思维方式强加于学生,在教学的流水线上生产出符合考试规格的“产品”。回想以往执教《负荆请罪》时,往往纠缠
学生演活了,教师毋需再讲了——《负荆请罪》案例浅谈,标签:苏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课堂实录大全,http://www.88haoxue.com
教学反思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该案例充分体现了这种新的教学理念。
首先,我不再是“教”,而是“导”,学生不再是“听”,而是“演”,学生成了课堂的主人,通过自演、自评,把握住了人物的形象、性格乃至精神品质。例如:案例开始时,我用尊重和呵护点燃学生学习的热情,让学生自主地去表演人物的语言、表情、动作,这时的我不再是学生的老师,而是与学生平等存在于课堂之中的生命体,是学生式的老师。当学生打开心扉评价每一位表演者,去探究剧本中每一位人物形象时,这时的学生不再是我的学生,而是与我平等存在于课堂之中的生命体,是教师式的学生。
其次,课堂不再是一个进行简单知识传授的场所。第斯多惠说过:“知识是不应灌输给学生的,而应引导学生去发现它们,独立地掌握它们。”因此,作为教者不应把自己的思维方式强加于学生,在教学的流水线上生产出符合考试规格的“产品”。回想以往执教《负荆请罪》时,往往纠缠于剧本的起因 、经过、结果,目标指向的是廉颇和蔺相如之所以言归于好的原因,学生在这种禁锢的课堂教学气氛中只能获得单纯的知识,很难产生创造性思维。教学中,我们也确实发现,学生的思维是最没有束缚的,是最活跃的。他们的脑子里装着许许多多奇异的火花,只要得到一个小小的思维空间,他们就会发挥想象,开始创新。案例中,学生对课本剧充满了好奇,不愿跟着我的想法转,却把课前自由合作、自我排演的成果在课堂中展示给了我,让我这个扮演着不可挑战的知识权威的角色重新认识了自己,并不断提醒自己:还课堂给学生。当学生评价出谁把蔺相如演真了,谁把廉颇演活了,我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教学的轻松。学生认真分析的每一句话,已足够证明他们在演示情境、体会情境的活动中,对剧中人物有了整体把握,毋须我再讲了。
眼下,我们总在提倡优化课堂教学,改善教学方法。我认为教法不仅仅是教师的事,它与学生联系更紧密。学生们并非白纸一张,作为教师,我们要学会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学生,激发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的自信心,让学生全面、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教育家陶行之曾说过:“解放学生的头脑,让他们能想;解放学生的双手,让他们能干;解放学生的眼睛,让他们能看;解放学生的嘴巴,让他们能说;解放学生的空间,让他们能到大自然中去扩大视野,取得丰富的学问。”但愿每位教者视学生为朋友、为自己所服务的上帝,做到一切为了学生,直至把课堂全“让”给学生,给学生以尊严,以鼓励,以方法,以胆量,以热情,以成功,真正体现出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
陈克东
(www.88haoxue.com www.88haoxue.com友情提醒:查找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站内搜索关键字:请罪)本文转载http://bbs.xxyw.com/dispbbs.asp?boardid=50&id=86742
上一篇:《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课堂实录)
分类导航
最新更新
推荐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