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88好学网教育学习大全语文教学中学语文语文教研运用于文学鉴赏中的绘画术语» 正文

运用于文学鉴赏中的绘画术语

[10-21 00:24:01]   来源:http://www.88haoxue.com  语文教研   阅读:68659

概要:运用于文学鉴赏中的绘画术语◇中国画简称“国画”,我国传统造型艺术之一。在世界美术领域中自成体系。大致可分为;人物,山水、界画、花卉、瓜果、翎毛、走兽、虫鱼等画科;有工笔、写意、钩勒、设色、水墨等技法形式,设色又可分为金碧、大小青绿,没骨、泼彩、淡彩、浅绛等几种。主要运用线条和墨色的变化,以钩、皴、点、染,浓、淡、干、湿,阴、阳、向、背,虚、实、疏、密和留白等表现手法,来描绘物象与经营位置;取景布局,视野宽广,不拘泥于焦点透视。有壁画、屏幛、卷轴、册页、扇面等画幅形式,辅以传统的装裱工艺装璜之。人物画从晚周至汉魏、六朝渐趋成熟。山水、花卉、鸟兽画等至隋唐之际始独立形成画科。五代、两宋流派竞出,水墨画随之盛行,山水画蔚成大科。文人画在宋代已有发展,而至元代大兴,画风趋向写意;明清和近代续有发展,日益侧重达意畅神。在魏晋、南北朝、唐代和明清等时期,先后受到佛教艺术和西方绘画艺术的影响。中国画强调“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要求“意存笔先,画尽意在”,强调融化物我,创制意境,达到以形写神,形神兼备,气韵生动。由于书画同源,以及两者在达意抒情上都和骨法用笔、线条运行有着紧密的联结

运用于文学鉴赏中的绘画术语,标签:语文教研组活动记录,初中语文教研组计划,http://www.88haoxue.com

运用于文学鉴赏中的绘画术语

◇中国画

简称“国画”,我国传统造型艺术之一。在世界美术领域中自成体系。大致可分为;人物,山水、界画、花卉、瓜果、翎毛、走兽、虫鱼等画科;有工笔、写意、钩勒、设色、水墨等技法形式,设色又可分为金碧、大小青绿,没骨、泼彩、淡彩、浅绛等几种。主要运用线条和墨色的变化,以钩、皴、点、染,浓、淡、干、湿,阴、阳、向、背,虚、实、疏、密和留白等表现手法,来描绘物象与经营位置;取景布局,视野宽广,不拘泥于焦点透视。有壁画、屏幛、卷轴、册页、扇面等画幅形式,辅以传统的装裱工艺装璜之。人物画从晚周至汉魏、六朝渐趋成熟。山水、花卉、鸟兽画等至隋唐之际始独立形成画科。五代、两宋流派竞出,水墨画随之盛行,山水画蔚成大科。文人画在宋代已有发展,而至元代大兴,画风趋向写意;明清和近代续有发展,日益侧重达意畅神。在魏晋、南北朝、唐代和明清等时期,先后受到佛教艺术和西方绘画艺术的影响。中国画强调“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要求“意存笔先,画尽意在”,强调融化物我,创制意境,达到以形写神,形神兼备,气韵生动。由于书画同源,以及两者在达意抒情上都和骨法用笔、线条运行有着紧密的联结,因此绘画同书法、篆刻相互影响,形成了显著的艺术特征。作画之工具材料为我国特制的笔、墨、纸、砚和绢素。近现代的中国画在继承传统和吸收外来技法上,有所突破和发展。

◇丹青

我国古代绘画常用朱红色、青色,故称画为“丹青”。《汉书·苏武传》:“竹帛所载,丹青所画。”杜甫《丹青引赠曹将军霸》:“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民间称画工为“丹青师傅”。也泛指绘画艺术,如《晋书·顾恺之传》:“尤善丹青。”

◇水墨画

中国画的一种。指纯用水墨所作之画。基本要素有三:单纯性、象征性、自然性。相传始于唐代,成于五代,盛于宋元,明清及近代以来续有发展。以笔法为主导,充分发挥墨法的功能。“墨即是色”,指墨的浓淡变化就是色的层次变化,“墨分五彩”,指色彩缤纷可以用多层次的水墨色度代替之。北宋沈括《图画歌》云:“江南董源传巨然,淡墨轻岚为一体。”就是说的水墨画。唐宋人画山水多湿笔,出现“水晕墨章”之效,元人始用干笔,墨色更多变化,有“如兼五彩”的艺术效果。唐代王维对画体提出“水墨为上”,后人宗之。长期以来水墨画在中国绘画史上占着重要地位。

◇写真

  中国肖像画的传统名称。绘写人像要求形神肖似,故名。杜甫《丹青引赠曹将军霸》诗:“将军善画盖有神,偶逢佳士亦写真。”如清代丁皋著的肖像画法称《写真秘诀》。亦称“传神”、“写照”。

◇传神

中国肖像画的传统名称。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巧艺》:“顾长康(恺之)画人,或数年不点目睛。人问其故,顾曰:“四体妍蚩(美丑),本无关于妙处,传神写照,正在阿堵(这个)中。”图绘人物,当求其能表达出神情意态,故称“传神”。清蒋骥著《传神秘要》,论述肖像画颇详。

◇四君子

中国画术语。指以梅、兰、竹、菊四种花卉为题材的总称。花鸟画之分支。宋元若干画家好写竹、梅,加上松树,称“岁寒三友”。元代吴镇在“三友”外加画兰花,名“四友图”。明神宗万历(1573一1619)间,黄凤池辑《梅竹兰菊四谱》,陈继儒称“四君”,后即名“四君子”。后人又加上松树(或水仙,或奇石)合称“五清”或“五友”。清代王概编《芥子园画传》第三集,即为梅、兰、竹、菊四谱。这类题材,能象征高洁的品格和正直、坚强、坚忍、乐观以及不畏强暴的精神,历代画家久画不衰。

◇笔墨

  中国画术语。有时亦作中国画技法的总称。在技法上,“笔”通常指钩、勒、皴、擦、点等笔法;“墨”指烘、染、破、泼、积等墨法。在理论上,强调笔为主导,墨随笔出,相互依赖映发,完美地描绘物象,表达意境,以取得形神兼备的艺术效果。唐代张彦远《历代名画记》: “骨气形似本于立意,而归乎用笔。”“运墨而五色具,是为得意。”指出立意和笔墨的主从关系。北宋韩拙《山水纯全集》:“笔以立其形质,墨以分其阴阳”。将笔和墨的关系划分开了。清代沈宗骞《芥舟学画编》反对将笔墨两者的关系分开:“笔墨二字,得解者鲜,至于墨,尤鲜之鲜者矣。往往见今人以淡墨水填凹处,及晦暗之处,便谓之墨,不知此不过以墨代色而已,非即墨也。且笔不到处,安得有墨?即墨到处,而墨不能随笔以见其神采,尚谓之有笔而无墨也。”石涛在《石涛画语录》中对“笔墨”的见解是:“笔与墨会,是为絪緼,絪緼不分,是为混沌。辟混沌者,舍一画而谁耶?画于山则灵之,画于水则动之,画于林则生之,画于人则逸之。得笔墨之会,解絪緼之分,作辟混沌乎,传诸古今,自成一家,是皆智者得之也。”现代黄宾虹认为:“论用笔法,必兼用墨,墨法之妙,全以笔出。”中国画强调有笔有墨,两者相辅相成,不可偏废。

◇工笔

  亦称“细笔”。与”写意”对称。中国画技法名。属于工整细致一类密体的画法。如宋代的院体画,明代仇英的人物画,清代沈铨的花鸟走兽画等。北宋韩拙《山水纯全集》有“用笔有简易而意全者,有巧密而精细者”之说,工笔的要求乃属于后者。

◇细笔

  即“工笔”。

◇写意

  俗称“粗笔”。与“工笔”对称。中国画技法名。属于简略一类的画法。要求通过简练概括的笔墨,着重描绘物象的意态神韵,故名。如南宋梁楷、法常,明代陈淳、徐渭,清初朱耷等,均擅长此法。清代恽寿平说:“宋人谓能到古人不用心处,又曰写意画。两语最微,而又最能误人,不知如何用心,方到古人不用心处;不知如何用意,乃为写意。”宋代韩拙说:“用笔有简易而意全者,有巧密而精细者。”前者乃指“写意”。

◇粗笔

  “写意”的俗称。

◇减笔

  与“细笔”对称。中国画技法名。细笔亦名“工笔”,属密体,力求缜密细微;减笔则属疎体,力求单纯简括,可舍的尽量舍去。这是“遗貌取神”技法,多一笔不成,少一笔也不成,难度大于细笔。如南宋梁楷既能细笔,尤善减笔;元代倪瓒的山水竹石,“逸笔草草”,也是减笔。现代黄宾虹说:“笔墨之妙,尤在疎密,密不容针,疎可行舟。然要密不相犯,疎而不离。”又说:“减笔当求法密,细笔宜求气足。”方薰说:“荆、关笔墨稠密,倪、米疎落为图,各极其致,不在多寡论也。”

[1] [2] [3]  下一页


Tag:语文教研语文教研组活动记录,初中语文教研组计划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 - 语文教研
》《运用于文学鉴赏中的绘画术语》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