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三、三味书屋即三昧书屋味通假昧,三味即三昧。对【三味】的诸种解释中【味】都作味道讲是就词论词是错误的。从词性分析,【三味】中的【味】如作味道讲那【三味】就只能是数量词。三味作为数量词来修饰书,即三种味道的书。这是望文生义!如《绍兴鲁迅研究专刊》第5期第68页崔石岗《”三味书屋“中”三味“的出处和含义》,第12期第60页寿宇《三味书屋及其主人》,第20期第45页牛继华《”三昧“与”三味“》,第27期第111页寿纪芳《”三味书屋“与书源考》,2009年期第211页汤晓风《三味书屋和鲁迅读书时使用的桌椅》。再从构成【三味书屋】这个短语来作语法结构分析:结构一:【(三+味)+书】+屋结构二:(三味+书)+屋结构三:三味+书屋显然,结构一和结构二是错误的。结构一就是三种味道的书的屋。整体上毫无意义可言。结构二也是三种味道的书来修饰屋。与结构一其实是同样的错误。如最有名的【菊香书屋】,就是【菊香+书屋】,菊香是用来修饰书屋的。同时也隐喻了书屋主人的高洁志趣。所以从古人给书屋取名的角度来分析,必须是第三种结构即:三味+书屋。也就是说要对【三味】作出正确的解释,首先必须弄清楚【三味
三味即三昧——三味书屋新解,标签:语文教研组活动记录,初中语文教研组计划,http://www.88haoxue.com三、三味书屋即三昧书屋
味通假昧,三味即三昧。对【三味】的诸种解释中【味】都作味道讲是就词论词是错误的。从词性分析,【三味】中的【味】如作味道讲那【三味】就只能是数量词。
三味作为数量词来修饰书,即三种味道的书。这是望文生义!如《绍兴鲁迅研究专刊》第5期第68页崔石岗《”三味书屋“中”三味“的出处和含义》,第12期第60页寿宇《三味书屋及其主人》,第20期第45页牛继华《”三昧“与”三味“》,第27期第111页寿纪芳《”三味书屋“与书源考》,2009年期第211页汤晓风《三味书屋和鲁迅读书时使用的桌椅》。
再从构成【三味书屋】这个短语来作语法结构分析:
结构一:【(三+味)+书】+屋
结构二:(三味+书)+屋
结构三:三味+书屋
显然,结构一和结构二是错误的。结构一就是三种味道的书的屋。整体上毫无意义可言。结构二也是三种味道的书来修饰屋。与结构一其实是同样的错误。如最有名的【菊香书屋】,就是【菊香+书屋】,菊香是用来修饰书屋的。同时也隐喻了书屋主人的高洁志趣。
所以从古人给书屋取名的角度来分析,必须是第三种结构即:三味+书屋。也就是说要对【三味】作出正确的解释,首先必须弄清楚【三味】是用来修饰书,还是用来修饰书屋的。因为说成“三种味道的书”从比喻的角度来说尚且可以自圆其说。但若说成“三种味道的书屋”那是绝对错误的,书屋不可能比喻为有什么什么味道。
要给书屋取名,首先要考虑的是以下几个问题。一,书是什么?即对书的认识,可以考虑把书比喻为什么什么。二、怎样读书?即读书的方法,因为方法和效果有关。三、读书要达到怎样的目标?也就是不能死读书越读越傻,而是要学以致用越读越聪明。所以书有三种味道这样的解释其实只是说了书是什么这个问题。即书有用。而书有用这样单一的意思来给书屋取名显然是最低级的思路。
其次,书有用的意思已经在对联中得到了体现,“至乐无声唯孝悌,太羹有味是诗书”即孝悌是无声的至乐,诗书是有味的太羹。这里的诗书就是指所有认为有用的书。而把对人们有用的书比喻为有味的太羹,即意谓有用的书是人们的精神食粮,是确保人类精神健康的营养品。至于有几种书,一一对应为什么什么的人类有美妙味道的营养食品那是毫无必要的。如有千万种书又有万千滋味,书屋便可以叫做【万味书屋】了。
最后,从书屋主人的变更和寿镜吾的父亲寿韵樵把“馀”改“味“来分析。书屋”原来的主人是个当官的。三馀书屋是在公馀、茶馀、饭后之暇作为读书的地方的“。⑾“这房子原是清朝一个姓贺的军官的”,⑿对军官来说读书用的书屋,书有用,但没有时间读,公务私务都繁忙。所以命名书屋关键考虑读书的时间,即在怎样的时间里读书。寿镜吾先生的祖父买进后,把军官私人读书的书屋改成收弟子办私塾的地方。应该考虑的是怎样的方法读书和读书所要达到的目标。所以把三馀改为三味最恰当不过。而三味即三昧,三味书屋即三昧书屋。三昧书屋也确实是个排除杂念静心入定读书的好地方,读书的目标就是要智慧明朗证得真理揭示事物的真谛,越读越聪明。
注:
①见《康熙字典》上海书店出版1985年12月第1版第192页。
②王力主编《古代汉语》(修订本)第二册中华书局1981年·北京第671页。
③王力主编《古代汉语》(修订本)第二册中华书局1981年·北京第683页。
④王力主编《古代汉语》(修订本)第二册中华书局1981年·北京第541页。
⑤王力主编《古代汉语》(修订本)第二册中华书局1981年·北京第545页。
⑥《绍兴方言》杨葳杨乃浚编著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00年2月第1版第4页。
⑦《吴越文化视野中的绍兴方言研究》吴子慧著浙江大学出版社2007年8月第1版第27页。
⑧《绍兴方言》杨葳杨乃浚编著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00年2月第1版第1页。
⑨《古代汉语》安徽师范大学主编安徽教育出版社1989年8月第1版第103页。
⑩(《现代汉语词典》修订本,第1087页,商务印书馆,1998)
⑾《绍兴鲁迅研究专刊》第12期第69页。
⑿同⑾
上一篇:文言文趣味学习指导方法例谈
最新更新
推荐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