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表现手法之象征——《白杨礼赞》里的象征康成中学 张敏一、原因分析:象征是托意于物,通过某一特定的具体形象来表现抽象事物或思想感情,为什么要借具体的物来表现抽象的事物或思想感情?它们之间有什么样的联系?作者写具体的物又要表现什么样的抽象的物或思想感情?这些对于刚上初二的学生来说,无疑都是重难点?如果能解决以上问题,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也就掌握了80%。二、突破措施:如何解决上述疑难点呢?以《白杨礼赞》为例我认为应该:1、交待写作背景。本文写于20世纪40年代初,由于国民党反动派消极抗日,积极反共,使日本帝国主义能够集中兵力向我抗日根据地疯狂“扫荡”,广大人民群众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团结一致,顽强斗争,多次粉碎敌伪的“扫荡”,巩固并发展了敌后的抗日民主根据地,作者从根据地人民身上看到中华民族远大的前途,但由于当时正处于国民党反动统治下,特别是在第二次反共高潮中,作者只能借白杨树这一形象热烈地歌颂他们。2、完成表格。读全文,根据课文内容完成下列表格。 干,笔直 形象 枝,靠拢
表现手法之象征——《白杨礼赞》里的象征,标签:初中写作教学大全,http://www.88haoxue.com表现手法之象征
——《白杨礼赞》里的象征
康成中学 张敏
一、原因分析:
象征是托意于物,通过某一特定的具体形象来表现抽象事物或思想感情,为什么要借具体的物来表现抽象的事物或思想感情?它们之间有什么样的联系?作者写具体的物又要表现什么样的抽象的物或思想感情?这些对于刚上初二的学生来说,无疑都是重难点?如果能解决以上问题,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也就掌握了80%。
二、突破措施:
如何解决上述疑难点呢?以《白杨礼赞》为例我认为应该:
1、交待写作背景。本文写于20世纪40年代初,由于国民党反动派消极抗日,积极反共,使日本帝国主义能够集中兵力向我抗日根据地疯狂“扫荡”,广大人民群众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团结一致,顽强斗争,多次粉碎敌伪的“扫荡”,巩固并发展了敌后的抗日民主根据地,作者从根据地人民身上看到中华民族远大的前途,但由于当时正处于国民党反动统治下,特别是在第二次反共高潮中,作者只能借白杨树这一形象热烈地歌颂他们。
2、完成表格。读全文,根据课文内容完成下列表格。
叶,向上
白杨树 皮,光泽
气魄 向上发展 坚强,有斗争精神
不折不挠
3、明确白杨树与中共领导下的坚持抗战的北方军民的关系:相同的地域,相似的品质。
4、结合文中“贵族化的楠木”的象征意义来加深对白杨对象征意义的理解。
附: 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1、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2、文章赞美白杨树的不平凡、主线分明。
3、体会准确、优美、富有感情的语言。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二、整体感知,快速浏览全文,完成表格。
形象 枝,靠拢 旺盛,要力争上游
叶,
上一篇:“珍藏的记忆”写作指导及范文
最新更新
推荐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