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 “她料想我不会愿意她跟我一同去,所以她从未这样要求过,她知道得给我一点独处的时间,得有这样一个过程。她只是不知道,这过程要多久,和这过程的尽头究竟是什么。” “现在可以断定,以她的聪慧和坚忍,在那些空落的白天后的黑夜,在那些不眠的黑夜后的白天,她思来想去最后准是对自己说;‘反正我不能让他出去,未来的日子是他自己的,如果他真的要在那园子里出了什么事,这苦难也只好我来承担。’” 既想让儿子出去又担心会发生什么,既关心儿子的现在又忧虑儿子的未来,夜以继日,日以继夜,昼夜交替,循环往复,母亲在空落和不眠中熬过了一天又一天。尤其令人感动的是,这种苦难并没有打垮她的意志,毁灭她的思想,相反却孕育了母亲更深刻的发现,她懂得需要给儿子独处的时间,需要给儿子一个过程,需要给儿子一个独立的未来。用一棵树去摇动另一棵树,用一朵云去推动另一朵云,用一颗心去呵护另一颗心,给儿子一片思想的天空,生活的翅膀才坚硬;给儿子一座成长的荒园,生活的脚步才坚实;给儿子一条曲折的道路,生活的意志才坚强。让思想超越伤残,让灵魂接近高贵,儿子才是一个真正快乐、幸福的人,相反,越俎代庖,包办代替,事无巨细
母亲的高贵在灵魂--浅析《我与地坛》的母亲形象,标签:高一语文必修二教案,http://www.88haoxue.com
“她料想我不会愿意她跟我一同去,所以她从未这样要求过,她知道得给我一点独处的时间,得有这样一个过程。她只是不知道,这过程要多久,和这过程的尽头究竟是什么。”
“现在可以断定,以她的聪慧和坚忍,在那些空落的白天后的黑夜,在那些不眠的黑夜后的白天,她思来想去最后准是对自己说;‘反正我不能让他出去,未来的日子是他自己的,如果他真的要在那园子里出了什么事,这苦难也只好我来承担。’”
既想让儿子出去又担心会发生什么,既关心儿子的现在又忧虑儿子的未来,夜以继日,日以继夜,昼夜交替,循环往复,母亲在空落和不眠中熬过了一天又一天。尤其令人感动的是,这种苦难并没有打垮她的意志,毁灭她的思想,相反却孕育了母亲更深刻的发现,她懂得需要给儿子独处的时间,需要给儿子一个过程,需要给儿子一个独立的未来。用一棵树去摇动另一棵树,用一朵云去推动另一朵云,用一颗心去呵护另一颗心,给儿子一片思想的天空,生活的翅膀才坚硬;给儿子一座成长的荒园,生活的脚步才坚实;给儿子一条曲折的道路,生活的意志才坚强。让思想超越伤残,让灵魂接近高贵,儿子才是一个真正快乐、幸福的人,相反,越俎代庖,包办代替,事无巨细,关怀备至,只能是剥夺了儿子成长的权利和成熟的机会,那才是母亲可以预见的真正悲剧呢!母亲不是哲学家,但她通晓朴实的人生哲理,并潜移默化地运用这些哲理来影响儿子的人生道路,这正是母亲深刻过人,智慧超群的地方。
对于儿子的未来,母亲也有自己的设想:“她又确信一个人不仅仅是活着,儿子得有一条路走向自己的幸福。”儿子不幸福,母亲也不幸福,两个不幸福的人相依为命,惺惺相惜,用心用力地寻找幸福,什么才是母亲心目中的幸福之路呢?从文中描述不难看出,这条路不是鼓励儿子搏取功名,光宗耀祖,也不是希望儿子荣华富贵,子贵母荣,母亲用自己战胜命运的坚实行动,关心儿子而毫不张扬的爱和对儿子出自内心的理解与尊重来暗示儿子,人生一世,要经受得住命运的千锤百炼,要炼就一副钢铁意志,要战胜困厄苦痛,摆脱伤残的羁绊,走出心灵的阴影,这样才能过上幸福、快乐的生活,“我用纸笔在报刊上碰撞开的一条路,并不就是母亲盼望我找到的那条路。”很多时候,我们都和作者一样用世俗的眼光来打量关心我们的人,而实际上我们错了,在母亲崇高而坚强的人生之路面前,我们除了赞叹,还有惭愧。
母亲就是这样一位在苦难中思索,在尊重中行动的人,她理解我的苦痛,尊重我的内心世界,她关心我的现在,更忧虑我的未来,她和地坛一样给予我无处不在的爱和无坚不摧的意志,有了这些宝贵的精神财富,我还忧虑什么呢?
上一页 [1] [2]
Tag:高一语文必修二,高一语文必修二教案,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 - 中学教案大全 - 苏教版 - 高一语文必修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