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 师:我们找同学来评价一下,如果你愿意说出他朗读中的优点,那你是他的朋友,敢于说出他欠缺的地方,那你是他的诤友,如果二者兼有,那你就是他的知己了呀!(笑) 生15(举手):我觉得他读时感情很投入,只是调子太低沉了,作者说:“雨是一种回忆的音乐”,所以我觉得读时应该是轻柔而欣喜才感觉更好。 师:点评挺到位的,老师觉得读这样诗化的散文,尤其要注意语言特点,我们看这里有一个长句,一定要注意断句,同时长句又一气呵成,语气不可断。你再来试试。 [生16读第10段] 师:好,同学们都读出了自己的感觉,我们再来听听宁波市名师张悦是如何读的? [播放范读2、3自然段] 师:听了名师朗读后,你是否有了新的感受,找到了更好的感觉?我们再请同学来读读,哪位同学来试试? [生17读第5段] 师:谁愿意来点评一下,来,同桌吧,近水楼台(笑) 生18:我觉得她读得太快了,这里作者听雨何尝不是在听人生?朗读时应舒缓些,这样才能把人生感悟醮满滋味地传达出来。 师:好,真是优秀的点评家,那请你再来试试。 [生19读第5段](掌声) 师:好,同学们用自己的声音解读了这篇美文,不仅读出了语音的轻重,语
《听听那冷雨》课堂实录4,标签:高一语文必修二教案,http://www.88haoxue.com师:你在听雨的时候有丰富、丰盛、丰满的感受吗?
生(集体):没有。
师:所以说这些联想,他是和人有关的,和人的生平有关的。让我们走近余光中先生!
(出示幻灯片)余光中,当代台湾诗人与散文家。1928年出生于南京。祖籍福建永春。母亲原籍江苏武进,故也自称“江南人”。 1949年随父母去了香港,1950年迁居台湾,(这篇课文写于1974年,课文上说的二十五年,四分之一世纪,讲的就是这个时间段)一直到1992年才有机会回大陆造访。余光中先生热爱中华传统文化,热爱中国。礼赞“中国,最美最母亲的国度”,“要做屈原和李白的传人”,“我的血系中有一条黄河的支流”。他是中国文坛杰出的诗人与散文家,而乡愁则是他作品的主旋律,被喻为“乡愁作家”。(我们初中的时候学过他的《乡愁》。)
师:同学们,这种文化乡愁仅仅是余光中一人的吗?
生20:可能还有其他人吧,不敢肯定。
师:其实这是我们共同的情愫,大家请看大屏幕:(请同学轮流读)
此夜曲中闻折柳, 何人不起故园情!——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黄鹤楼》
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永不老去——汪国真《跨越自己》
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席慕容《乡愁》
只有住着我的父母和弟弟们的中剪子巷才是我灵魂深处永久的家。连北京的前圆恩寺,在梦中我也没有去找过,更不用说美国的娜安辟迦楼,北京的燕南园,云南的默庐,四川的潜庐、日本东京麻布区,以及伦敦、巴黎、柏林、开罗、莫斯科一切我住过的地方,偶然也会在我梦中出现,但都不是我的“家”!——冰心《我的家在哪里》
妈妈,我还要远行,世上没有比远行更让人销魂。——电影《南行记》中艾芜老人心底的歌
我离别了可爱的家园,把淡蓝色的罗斯抛下。池边三星般的白桦林,把老母亲的忧伤熔化。——苏联诗人叶塞宁《我辞别了我出生的屋子》
师:乡愁在哪里,乡愁在哪里?古时有李白崔颢的故园情,现代有汪国真,席慕容的乡愁,中国有冰心对家的思念,国外有叶塞宁留恋的的故土,无论古今中外,思乡之情,还乡之梦,赤子之心,天见犹怜!这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是一代人的一个共同的话题!
师: 古诗歌上说“乡愁渐生灯影外,客愁多在雨声中。” 思念故乡是每一个游子无法割舍的情结。故乡是“根”,是游子存在于天地之间的根。也许同学们从未曾离开过家,未曾体验过余光中先生的痛苦与辛酸,但我们却仍可以感受着他的感受,乡思着他的乡思。最后我们来欣赏余光中先生的另一首诗《乡愁四韵》,著名歌手罗大佑为这首美丽的诗演绎了一首动人的曲,让我们在动听的音乐声中结束这堂课!谢谢大家!
上一篇:《落日》教案教学设计5
分类导航
最新更新
推荐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