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千里逢迎”句式特点:动宾倒装,“逢迎”本为两个词,“遇到”“迎接”,这里作迎接讲,“千里”代指千里之外来的朋友。)(“襟三江而带五湖”词类活用:襟、带——意动。“徐孺下陈蕃之榻” 词类活用:下——使动,使放下。“屈贾谊于长沙”“窜梁鸿于海曲” 词类活用:屈、窜——使动)2、总结一下本文使用了哪些谦辞或敬辞。(“家君作宰,路出名区;童子何知,躬逢胜饯。”——家君,称自己的父亲。童子,王勃自称。全句意思是,家父作交趾县的县令,自己因探望父亲路过这个有名的地方(指洪州);年幼无知,(却有幸)参加这场盛大的宴会。“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三尺、一介,都是王勃的自称。古人称成人为“七尺之躯”,称不大懂事的小孩儿为“三尺童儿”。“一介”同“一芥”,比喻自己很渺小。微命,指卑微的地位。全句意思是,我是身份卑微、地位低下的一个读书人。“他日趋庭,叨陪鲤对。”——趋庭,快步走过庭院,这是表示对长辈的恭敬。叨,惭愧的承受,表示自谦。鲤对,指在父辈面前接受教诲。全句意思是,过些时候自己将到父亲那里聆听教诲。)五、赏析精彩语言 1、“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当年阎公看到
陈庆德《滕王阁序》一体化教学案(教师版),标签:高中语文必修四教案,http://www.88haoxue.com(“千里逢迎”句式特点:动宾倒装,“逢迎”本为两个词,“遇到”“迎接”,这里作迎接讲,“千里”代指千里之外来的朋友。)
(“襟三江而带五湖”词类活用:襟、带——意动。“徐孺下陈蕃之榻” 词类活用:下——使动,使放下。“屈贾谊于长沙”“窜梁鸿于海曲” 词类活用:屈、窜——使动)
2、总结一下本文使用了哪些谦辞或敬辞。
(“
“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三尺、一介,都是王勃的自称。古人称成人为“七尺之躯”,称不大懂事的小孩儿为“三尺童儿”。“一介”同“一芥”,比喻自己很渺小。微命,指卑微的地位。全句意思是,我是身份卑微、地位低下的一个读书人。
“他日趋庭,叨陪鲤对。”——趋庭,快步走过庭院,这是表示对长辈的恭敬。叨,惭愧的承受,表示自谦。鲤对,指在父辈面前接受教诲。全句意思是,过些时候自己将到父亲那里聆听教诲。)
五、赏析精彩语言
1、“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当年阎公看到这句,为什么大加赏识?
(非常有意境——青天碧水,天水相接,上下浑然一色:彩霞自上而下,孤鹜自下而上,相映增辉,构成一幅色彩明丽而又上下浑成的美妙情境。句式非常工整——该两句在句式上不但上下句相对,而且在一句中自成对偶,形成“当句对”的特点。 “落霞”对“孤鹜”,“秋水”对“长天”,这是王勃骈文的一大特点。)
2、“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东隅已逝,桑榆非晚。”“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而犹欢”这几句引用的频率很高,试分析可以引用在哪些地方。
(激励自己追求志向;不必计较已经失去的时光,重要的是要抓住现在和以后的时间;身处劣境心志坚定,以苦为乐。)
六、整体把握全文构思
1、归纳段落内容
第一部分(1): 概写洪洲地理风貌,引出参加宴会的人物。
第二部分(2):写三秋时节滕王阁的万千气象和周围的自然人文景观。
第三部分(3—4):写宴会的盛况,抒发人生的感慨。
第四部分(5):述说自己的身世和怀才不遇的苦闷,感叹盛宴难再。
2、本文为什么在文中写了大量溢美之辞?说说作者赞美了什么。
(阎某重修滕王阁,邀请名流贤士会聚,虽然有标榜色彩,但也确实表现了一种文明景象,参加这样的集会,赞美是很有必要的,既让主人高兴,又让大家开心。
“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舰迷津,青雀黄龙之舳。” ——人烟繁盛,祥和富庶。
“人杰地灵”、“胜友如云”、“高朋满座”、“雄州雾列”、“俊采星驰”、“腾蛟起凤”——人才辈出,贤士如云。
“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百姓乐业,风俗画卷。
“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赞扬集会,夸赞主宾。
3、作者对人生,悲叹了哪些内容?
(“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 时运不济,命途多舛”——宇宙无穷,人生无常;
“有怀投笔”却“无路请缨”——个人壮志难酬的痛苦;
“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坚定意志,自我激励)
4、古人将本文定为华丽风格的典范,请试就其中一段具体说明。
(“华丽”重点体现在这样几个方面:写景铺陈开阖;抒情抑扬顿挫;大量用典;修饰词藻;字句多排偶对仗。写景,比如第二段,景色描写就体现了大开大阖的特点,运用远观、近览、实虚相映、仰视、俯瞰等多种手段极力摹写楼阁之壮丽及山川之胜景,在读者面前展现出一幅流光溢彩的滕王阁秋景图。抒情的抑扬顿挫主要体现在第三段和第四段,在前面描写了滕王阁及其周围的山川景物绝美之后,在写了宴会的盛大和高朋满座之后,忽兴尽悲来,把自己怀才难遇的委屈以及不会因一时困顿而自暴自弃的心志表达得淋漓尽致,一唱三叹,令人赞叹不已。用典也以第三段为例,作者用李广难封侯爵,贾谊屈居长沙,梁鸿逃避海曲等典故把文章铺排得大气磅礴,气象万千,文章大境由此顿显。至于排偶对仗与修饰词藻对骈文来讲是必然的,全文比比皆是。)
七、背诵课文、作业。
分类导航
最新更新
推荐热门